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個世界,「筆杆子」永遠最焦慮……

這個世界,「筆杆子」永遠最焦慮……

我好無聊,想殺個人

月色、峽灣、海崖、靜靜的海風,以及遠處不斷湧來的海浪,似乎都在向我們表明這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夜晚。

但海風和海浪不知道的是,峭壁上的這個少年,正在經歷內心最動搖的抉擇。

他拿著槍,對著月亮,徒自「嘭」「嘭」「嘭」地開了幾槍。

然後低頭深思了一會兒,將手槍奮力扔向大海……

像是在尋求一種答案,又好像是在作出一種回應。

第二天,什麼都沒有改變,但又感覺什麼都已經變了。

在導演勞倫·岡泰的理解里,這就是當下年輕人的日常,一種夾雜著無聊和悶聲暴力的情緒扭曲。

《編劇工坊》

準確地講,片名更應該叫作「寫作工坊」。

它曾獲得第70屆戛納電影節的一種關注。由導演勞倫·岡泰和《每分鐘120擊》導演羅賓·坎皮略共同合作編劇。

整部影片採用紀實性的口吻,啟用當地各色背景相異的素人演員,講述發生在法國南部一個以造船工廠聞名的濱海小鎮里的故事……

一群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在青年就業中心的建議下,跟隨一位資深作家奧利維亞,致力於寫出一本可以出版的犯罪懸疑小說。

這本身就帶有一種階層對立的荒誕感。一群馬上要面臨生存壓力的剛畢業大學生,與一名已經成功上升到中層階級的女作家,在政府的簇擁下竟然要共同完成一次寫作。

什麼時候,寫作的門檻這麼低了?

不考慮「寫作」的背景環境,也不考慮學生的專業知識。「寫作」只被作為了一種契機,大家各懷鬼胎,「互不干擾」才是他們最終的成果目的。

他們其中有人是真的為了促成一次寫作而來,有的則只是單純地過來混個學分,還有的人,則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

不同的種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長環境,讓他們很快就對「達成一致的結論」產生懷疑。

其中一位叫做安托萬的年輕人尤其甚,他的小說構想總是帶著一種暴戾的恐怖氣息,與周圍其他學生充滿溫馨、歷史感的寫作格格不入。

甚至於,他當眾將奧利維亞的小說讀出來,將其中涵蓋「暴力」的部分誇大,羞辱奧利維亞的寫作意圖以及寫作用詞。

無奈,奧利維亞只好將他驅走……

但事情並沒有停止,表面上看這是一次作家帶領學生完成一次寫作。

但拋開這曾公益的表面,整件事其實就是一個高階知識女性妄圖用她的能力,想要改變底層人士看待生活的方式。

可對於底層人士的學生來說,這並不是一次心甘情願地等待被救贖的過程。社會資源的強烈分配不公,階層長期固化的現狀,都讓類似安托萬這樣的學生產生強烈的厭世情緒。

他偷偷地觀察著他這個帶著所謂「成功女性」標籤的女老師,搜索她的書,搜索她的社交賬號,與朋友們一起對她高談闊論。

女老師奧利維亞也暗暗觀察著這個讓她頭疼的學生,安托萬驚為天人的思想和言論其實從他的社交賬號上一窺便知。

他整天無所事事,玩遊戲、上社交網站,下海游泳,或是跟著自己的表哥和朋友瞎混。賬號里充斥著各種極端的右派分子言論,充斥著各種暴力和危險的舉動。

對安托萬來說,表哥的未來就是他的未來,一眼就是「頭」,更沒有對未來的任何嚮往。一腔無所爆發的「怨氣」只能以尋求一些刺激事情來發泄,來消遣。

但奧利維亞的到來,讓他的這種「無所事事」突然尋找到一種暴力的發泄口。他將自身的不滿,無緣由地歸咎於奧利維亞的成功。

在寫作的探討中,他不止一次地將他的那個「殺人」的動機拋諸出來:殺人的目的,僅僅只是無聊。

甚至於,安托萬最後拿著槍,來到了奧利維亞的房間。他並不知道自己拿的是什麼東西,也並不知道自己要拿來幹什麼。

他只是知道,他想要為自己平平無奇的人生和現狀作出來一些改變。

他羨慕奧利維亞的高談闊論,羨慕她遊刃有餘的生活現狀,包括羨慕她對這次「暑期寫作」的強大自信心。

但他又無能為力,他的未來只能跟隨他表哥的腳步,做最接地氣的工人工作。奧利維亞是他永遠都不可能觸及到的階層。

所以,當他反應過來他與奧利維亞的階層關係永遠都不可能改變時,他第一反應是想獲得一種關注,哪怕是讓這些高階分子恐懼、害怕的關注。

他不止一次地問奧利維亞,「你害怕嗎?」,都受到奧利維亞的敷衍回答。

直到他拿槍對準了她,獲得了奧利維亞「害怕」的回應,安托萬的心緒才開始有些平靜。

最後,安托萬對著月亮開了幾槍,然後將槍扔進了大海。

第二天他向工坊的同學道別後,專註投身於小鎮的造船行業……

一切好像都沒有改變,但一切好像都已經悄悄作出了改變。安托萬在萬念俱灰地情況下默認了自己的現狀,這是一次最無力的妥協。

這部影片第一次上映於2017年的戛納電影節,實際拍攝應該是在2016年。

2016年的法國是什麼樣子呢?

2015年11月法國巴黎發生恐襲事件,當晚造成132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其中巴塔克蘭音樂廳造成了112人的當場死亡……恐襲風波一直持續多年,直到今天,法國人民依舊不能夠釋懷當時的恐襲場面。

2016年7月14日晚,尼斯著名的濱海大道上聚集了大量民眾觀看國慶節煙火表演,一輛卡車以高速沖入人群,造成人員傷亡和民眾恐慌。事件造成84人死亡,事後「伊斯蘭國」(IS)承認是其所為。

2016年2月18日,法國政府勞動法改革草案正式頒布,法國工會強烈反對,全法舉行多次遊行,以及夜間站立示威,5月26日,法國甚至出現「無報紙」的情況。然而,在政府的堅持下7月21日強行通過了新的勞動法。

。。。。。。。

貧富差距、種族歧視、異端暴動、歐洲移民……為了給小說中人物的犯罪動機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這些社會性的真實矛盾被「寫作工坊」不斷拉出來。

明明幾個小屁孩連最基本的犯罪手法都摸不清,卻要在這裡探討最深奧的政治問題。

他們是這些「政治問題」最不可能惠及的階層,也是「政治問題」異化的最前線受害階層。

將近兩個小時的片長,影片幾乎一多半都靠對話和台詞來撐,所有激烈的衝突和矛盾都圍繞在圓桌之上,並且沒有任何結論性和事實性的言論。

但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思想震撼力,卻久久都不能離去。明明只是學生、老師、小鎮以及教學,卻讓我感受到一種瀕臨絕望的末世感。

這是全世界同處於一種現世壓力的惺惺相惜。

就拿國內來說,一方面,最近不斷曝光出的「XXX股票操縱案」,「XXXX疫苗案」……讓魔幻的現實不斷衝擊著我們的下限。

但另一方面,房價上漲,工資停滯,物價上漲……還在不斷緊鑼密鼓地敲打著我們人生。

長期階層固化的現狀,按理說本該讓我們對此麻木不仁。但現行的教育制度,又讓人在夾縫中不斷尋求一種掙扎的新鮮空氣。

奧利維亞就是安托萬的那一縷空氣。可觸摸,卻抓不住……羨慕不已,但也只能羨慕不已。

實際上,早就有人把這部電影類比勞倫·岡泰的《課室風雲》。當年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1屆戛納金棕櫚大獎。

它講述的是一所涵蓋各色人種學生的社區學校,有黑人、白人、亞裔人……這些學生天性思維活躍,還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三觀,在課堂上時常以鬥嘴、傳播八卦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

法語老師兼班主任的弗朗索瓦·馬林不得不一次次中斷進度,解決無數瑣碎的問題。堂上的唇槍舌劍與部分學生敵視老師的態度讓潛藏著的矛盾隨時會爆發。

影片好像是在向我們拋來教育制度下的權利不平等,但是通過對教育現實的展現,針砭和諷刺了當下的各色矛盾,才是影片的關鍵。

勞倫·岡泰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他什麼都不用做,只是把鏡頭對準我們的生活,腐爛到底層的那些矛盾自然就被我們說了出來……

看完電影,我承認這是一次「悶聲而沉重」的心理挫敗體驗。

美好和夢想,那些輕飄飄的東西就這樣在勞倫·岡泰的鏡頭裡被捨去,取代而來的全是赤裸裸的現實打擊。

但這就是我們每天所生活的社會。

- FIN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鮮電影 的精彩文章:

為朴槿惠邪教獻祭?世越號的陰謀論終於被解開了
花一部電影的錢,享受兩個IP的屎

TAG:小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