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優秀團隊管理者的七個角色和需要避免的四種狀態

優秀團隊管理者的七個角色和需要避免的四種狀態

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是件容易的事,生活中這種人很多;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則是一門學問,管理者必須具有這種功力。

功夫下得深,鐵棒磨成針。管理者的工作,簡單地說就是做好七種角色:

角色一:司機——把握方向,設計旅程

首先要把握好方向。作為管理者,從一開始就要為團隊把握好方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旦偏了就回不來了。定準了方向,腳踏油門,才能迅速前進,最後直到終點。

團隊要做大,工作就要做深,因為根深才會葉茂。職業和事業內涵是完全不同的,領導人要有建立大叢林的概念。有了大叢林,就有大森林,但要注意蟲災、火災——時時記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盯著前方不偏向,不要左顧右盼。

其次,要做好設計者的角色,設計出最佳旅程。

團隊發展起來,大團隊中有小團隊,每個團隊管理者都是司機,你給司機一個指令,他怎麼走可以有多種選擇:高速公路、國道,鄉間小道……

我們有的團隊康庄大道不走,走的是荊棘小道。管理工作中,最怕領導人把旅程設計錯了。比如一些新晉主管自己就不融入系統,剛開始憑藉個人的魅力去做,取得一些小成功,自我感覺很不錯。但做著做著就不行了,為什麼?剛剛學會一點走,馬上就想飛,這行得通嗎?

角色二:指揮家——整體布局,協同作戰

管理者能力的高低對於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很多朋友曾經在各自的領域裡取得非常驕人的成績,那隻代表你的過去。這個世界不斷變化,如果我們只憑過去的經驗做事,那就會如魯迅《狂人日記》里的九斤老太:「哎,一代不如一代。」

指揮家有兩種:一種是戰場的指揮家。當你的團隊大了時,你肯定不能衝到第一線做基礎工作,而是要像戰場上的指揮家,有著明確的時常布局、人才架構和周密的行動計劃。

另一種是樂團的指揮家。團隊成員來自各個階層,每個人都不是獨奏,是在一起合奏。做樂隊指揮家真正的奧秘是「傾聽」,然後是「分辨」:樂隊奏的是高八度還是低八度,一聽就分辨出來了。很多人在長不出莊稼的鹽鹼地猛施肥,就是不懂分辯。

有了傾聽、分辨的本事外,就是調度了,要為自己的團隊建立核心圈,懂得授權。什麼樣的人能進入核心圈?對我們的事業來講,是有企圖心、有夢想的人。核心圈是橋樑,是紐帶。領導人要有很強的組織意識,行業是鬆散合作,鬆散合作的團隊主要是把業績創造出來。核心圈若能自己組織的話,作為領導人根本就不用管。這要求有很強的培訓。一個核心圈的人能不能成為領袖,就看他能不能培訓、演講,學、做、教,三者缺一不可。一般來講,新人進來,前三個月要百分百溝通;後三個月,半溝通半管理;六個月後,用80%的時間進行管理。

角色三:陀螺——快速旋轉,中心帶動

陀螺不是釘子,它是高速旋轉的。作為領袖,一定要有一種氣勢,一種以身作則的超級帶動能力,用氣勢帶動大家迅速行動。

陀螺不停地旋轉,作為領導者,要學會流動辦公。團隊的成長是看領袖的推動力,如果領導人沒有一種氣勢,你的團隊發展就很慢。因此,要成為成功的領導人,首先就得強化訓練自己,模仿成功的領袖,不妨為自己寫下一個公式:學著說、照著做、跟著走。別想著先擁有,而要先去付出。

角色四:教練——了解隊員,制訂方案

管理工作有一句話:不做錯誤的示範給下屬。我們很多領袖為什麼會出問題?因為角色扮演錯了,很多人變成保姆,凡事親力親為,表面上是對下屬不放心,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

如果你是當教練的,就一定不愁找不到人才。我們要打造的是鷹一樣的人才,操練鷹一樣的隊伍。鷹沒有危險的時候不會飛翔,人也一樣,沒有壓力的時候他不會動。一個領導人,不能把下屬培養成雞一樣的個人,帶出鴨一樣的團隊。

教練有四項工作:一是了解隊員,制訂方案,引導成員穿越屏障,挑戰極限;二是監督執行方案的狀態;三是糾正方案執行中的錯誤;四是再度制訂新的方案。

角色五:導演——修改劇本,再創輝煌

管理者要導演好人生劇本。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結局,一幕戲有沒有美好結局,關鍵看在第幾幕轉換角色。作為管理者,你除了改寫好自己的劇本,還要改寫別人的劇本。我沒有走我媽為我設計的道路,重新改寫了我的人生劇本,先導演自己,然後再去導演別人。我導演別人的時候,做了一個樵夫的工作,把很多「不可能」砍掉。

角色六:垃圾桶——化解消極,再接再勵

這個意思有兩層,第一層是要有承受力,能夠承受失敗。不怕失敗的人,才可能成功。反過來,如果怕失敗,你已經失敗了。

佛教認為,成為人本身就是失敗。人的第一聲啼哭為什麼那麼強烈?因為你來到了艱難的世界,如果你是佛,你就不會來到人間。想想吧,曾經多少人紅極一時,現在怎麼樣?世界上沒有永久的英雄,更沒有永久的狗熊,失敗是成功的蘊育。

第二層意思是幫助別人把「垃圾」倒掉。做這種「垃圾桶」要有一種心胸,幫助別人把思想上的垃圾倒掉,告訴對方,有再大的難處,再大的痛苦,我可以幫你解決,並鼓勵他一直堅持到底。

角色七:指導員——協調矛盾,處理糾紛

團隊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有不同的行為習慣,不同的個人修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特質,在共同的工作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偏差,會產生形形色色的矛盾。優秀的領導人會像指導員一樣,做思想工作,消除矛盾,做解決問題、處理糾紛的高手。

每一個管理者都會有一個不斷調整、不斷成長的過程,尤其在心理層面。或許下面這四種不良管理狀態,會似曾相識。不妨讓我們從問題的源頭,即人類心理上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法。

狀態一:忙到無暇顧及大局

沒法按時完成工作,下屬的電話和郵件如雪片般紛紛飛來,應接不暇;每天沒有停歇,但一天下來好像也沒幹成幾件事;老闆不斷地壓工作,但下屬又不能很好地分擔……

管理者過度的忙碌,反而會降低績效和生產力,並會令你變得容易忘事和疲倦,從而更容易做出糟糕的決策。

還會讓你早晨起床上班憂心忡忡,滿腹焦慮而引發心理健康問題。

而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則會在「高產」和「瞎忙」之間踩出一條清晰的界限來。

首先,忙併不是壞事。

忙,說明你是一個活躍、高產、積極的人,只要你不是為了忙而忙。並且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忙起來的時候感覺會更好,相對於無所事事,人們更願意做點什麼。

其次,找到問題根源。

忙碌的背後一定有原因。先冷靜下來想一想問題出在哪:

我太關注細節,以至於無法看清大局?我承擔了額外的工作,因為我認為親自做的結果會更好,或者教別人做無異於浪費時間?我不願意把工作分配給下屬,是因為我希望他們喜歡我,尊重我?

最後,通過行動改變自己。

關注細節是必要的,但決不能成為一個管理者的常態。管理者最該關注的不是單一的任務或某一細節的問題,而是統籌全局,縱觀八方。並且一個過度關注細節的管理者會變得不容易相信下屬,而親力親為直至惡性循環。

同樣,帶教和下屬工作任務的合理分配和安排是作為管理者最基礎的能力。可能短期內你需要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會打亂你個人的工作計劃和步驟,甚至讓下屬倍感壓力。

但若沒有這樣的意識和行動,管理者個人會因為陷入事務性工作和細節中,而得不到管理能力的提升,從而失去對大局的預測和判斷。

狀態二:超載的大腦

首先,確認自己的大腦是否處於超飽和狀態。

是不是比以前更容易發脾氣?

是不是經常顯得焦慮和比平常更缺乏耐心?

更容易忘事,且一遍又一遍重複做著毫無意義的事情?

這些癥狀表明,你在逼迫大腦同時處理太多事情,而且你的做事效率基本上肯定會降低。

其次,打破固有的認知。

很多人會覺得我精力充沛,我思考能力迅速,行動力超強,可以同時做好多件事情。但據心理學研究證明,高效能的多重任務處理能力就像真正的過目不忘能力一樣罕見。

以為自己能夠同時完成好幾件事情的人,實際上每件事做得都不如專心致志時那樣好。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沒辦法同時專註於一件(極少情況下是兩件)以上的認知工作。

心理學中有一個「意識-勝任力」模型,即人的一些意識的無察覺或錯誤意識會讓自己陷入一種慣性思維,以為自己的狀態是沒有問題的,是可以勝任的。

最根本的辦法就是你需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工作量,及時察覺和反思,提高並保持自我的覺知。

最後,做好目標任務的管理。

最簡便的方式之一,是做任務清單。這是很多超級忙碌的人最酷愛的任務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

包括我自己,每天在工作開始之前,一定都會列好今天工作的任務清單。一是讓大腦騰出空間;二是更有條理,事情需要一件件來完成;三是每次完成一件就會打鉤一次,看著全部打鉤完的任務清單,會有滿滿的充實和成就感。

狀態三:驕傲到看不見問題

能當上領導嘛,都會有超強的自信和骨子裡的傲氣。

不能在下屬面前丟臉,不能在下屬面前顯得自己沒能力處理某些問題,不能覺得自己的觀點或決策是錯誤的。

認為自己的想法最好,不肯採納他人的建議,死抓住一個想法不放,過於依賴從前的成功經驗,不肯考慮不同的模式、選擇或方案。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看待有悖於自己觀點的思想、假說或者信念的時候,總是高標準、嚴要求的。會主動尋找支持自己看法或信念的信息,重視那些確認性的資訊,同時也讓我們不去注意那些有悖於我們觀點的信息,或是把它們的說服力打個折扣。

這是心理學中的「確認偏誤」。它會顯著的影響我們的生活,能慫恿消費者買下既不想買也不需要的東西。

同樣也會令管理者們無法看到議題的各個方面,阻礙他們從一切可能的角度看問題,不能冷靜而客觀地評估局勢,從而有可能做出不明智甚至糟糕的決策。

管理者要能放下姿態,認真傾聽下屬的觀點。即便他的看法與你的完全相悖,但願意深入思考不同的觀點,並且接受它。

這並不會傷及自尊或破壞他人對你的尊敬,反而能為你建立起一段更加牢固和富有成效的人際關係。

不落入「傲到看不見問題」,就請謹記住這條規則:人有兩隻耳朵,但只有一張嘴,所以請多聽,少說。

狀態四:怕到不敢犯錯

沒有人會不犯錯,管理者同樣如此。管理者害怕或擔心犯錯,是因為他身上的擔子更重,影響和責任更大。

但一個懼怕某種特定風險的領導者會因為過度害怕犯錯而管得太細,或是不斷懷疑自己的團隊。這樣不但會傷害自己,還會影響團隊中所有人的進度,妨礙大家順利完成工作。

這種過於關注細節,怕到不敢犯錯的心理,心理學家稱之為「自我效能感」不足。

「自我效能」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某個特定的成果。

相當確信自己有能力的人,會把艱難的任務視作有待攻克的挑戰,而不是避開的威脅。一個人的能力、態度和認知技能構成了他的自我體系,而這個體系決定了此人在特定環境下如何感知和反應。

你就像一台發動機,而自我效能就是燃料。好的管理者自我效能感會非常強。敢於做出承諾,也能在受挫後迅速恢復正常狀態,面對挫折和成就,都能展現出高度的責任心。敢於冒險和嘗試新穎的做事方法,對自己的決策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感到自信。

結束語

不必把管理工作看得多麼難,管理者只要認真扮演好以上七種角色並避免四種狀態的出現,團隊就會在有序的管理中快速成長。軍隊是最富有戰鬥力的,軍隊的基礎練習是:齊步走!一、二、三、四……周而復始。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能夠把重要工作串成一條線,未來定如陽光般燦爛,人生定如寶石般耀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羅斯福:駕馭人性的管理者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