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美的青春》:塞罕壩的前世今生

《最美的青春》:塞罕壩的前世今生

這幾天我們追兩部劇,一部《延禧攻略》,一部《最美的青春》。

《延禧攻略》是宮斗劇,大家很熟悉,《最美的青春》講述的是建國後一代年輕人在塞罕壩建設林場的故事。

這些年輕的大學生為什麼要到塞罕壩來建設林場呢?這要從塞罕壩的位置說起。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清朝曾在此設立"木蘭圍場"。"塞罕"是蒙語,意為"美麗";"壩"是漢語,意為"高嶺"。

塞罕壩自古就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國的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

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獮、冬狩"四季狩獵的古代禮儀,同時錘練滿族八旗的戰鬥力等各種政治因素,在這裡設置了設置了"木蘭圍場",將"木蘭秋獮"定為祖制。

但是,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因吏治腐敗和財政頹廢,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開圍放墾,隨之森林植被被破壞,後來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當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聖境和"獵士五更行"、"千騎列雲涯"的壯觀場面而不復存在。

塞罕壩地區退化為高原荒丘,呈現"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

塞罕壩沙漠化日益嚴重,如果不治理,遠在幾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岌岌可危,用不了多長時間,會被沙漠覆蓋。

響應國家號召,這批有志青年來到壩上,把樹種活,建設林場,成為他們首當其衝的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來塞罕壩之前,大學生之一的覃雪梅,本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北京上班,做農業部的秘書,她沒有去,要求去條件艱苦的塞罕壩,奉獻自己的青春。

那個時代的青年,總是這麼可愛和熱血。

馮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種樹人,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光里,克服很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創造綠洲邊沙漠,荒原邊林海的奇蹟。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辛苦,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責任。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我們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就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的心。

GIF

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上這個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愛上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