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誰?在製造房屋租金市場暴漲的「白色恐慌」!
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是有數據黑洞的,當然,相比買賣市場,租賃市場數據的黑洞更大。
租賃市場按說是一個最沒有投資可能性的市場,因為租賃沒有槓桿,租不起的人只會選擇租的更遠,租金反應的是職工工資水平。反應的是城市人口數量。
租賃上漲是必然,但突然短期出現部分企業說的環比上漲10%,這就肯定是有人渾水摸魚了!
租金到底多少?普通人都在感覺,租金的確非常非常明顯的上漲了,但為什麼上漲?上漲了多少?誰也不知道。而且官方數據,人口是減少了。(當然很大部分原因是過去的地下室、棚戶區等低端房源被拆,但租金的上漲明顯不僅僅這個原因。)
官方是有數據的:同比只漲了2.4%,這個數據當然很多人不相信。
這就給了很多機構發布數據的空間:
機構數據顯示:東城和順義,租金環比漲了10.5%,有幾個小區,比如新奧洋房、城華園、三義廟北,環比漲了36-25%。
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7月比6月租金漲了30%。這已經不是暴漲了,簡直是瘋漲。那麼這個數據是真的嗎?
很明顯,這家機構的數據顯示,成交結構完全不一樣,也就是這個數據即使有,也只是均價數據,拿7月份成交的小戶型對比6月份成交的大戶型。這種數據毫無意義。只會製造市場恐慌。
另外還有一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租賃合同都是1年租期,占整個租賃交易的79%,超過一年租期是交易佔比僅13.4%。
而這個數據明顯與市場上實際交易不符,因為自如等等的長租房源不可能只簽約一年。所以當下租賃市場的數據完全不可信。
那麼誰造成了當下租金市場的上漲?
首先:租賃市場缺少數據統計辦法,相比買賣市場需要過戶交易,租賃市場交易不透明,目前市場發布數據的中介很多又是房源代理機構,所以租金價格的發布動機存疑。
同一個小區,同樣的戶型,裝修差距不大,但中介託管的房源比非託管的房源貴22%。當然,有人說了,你可以不選擇中介的房源啊,事實上,在市場上,你已經很難找到非中介或者公寓企業的房源了。
對於很多中介公司來說,目前在租賃市場的業務很大部分都是通過低價囤房,包裝高價出租,賺的是租金上漲的差價。這種情況下,部分中介公司動輒發布區域市場環比價格上漲10%的數據,對於市場來說,製造上漲預期。
其次:租賃市場的價格一直在上漲整體看,租金的絕對值對比收入雖然屬於高位,但如果租金對比房價,當下以北京等一線城市為例,租售比只有1-2%。這種情況下,租金依然有長期上漲的推動力。
每年的6-7月份適逢畢業生畢業,進入租賃市場,所以成交量相對較高,很多之前的租賃合同也會在這個時間到期,所以很多交易體現的是同比漲幅。
但部分中介公司提前囤積區域房源,製作環比恐慌上漲數據誤導市場。也對市場有影響。
第三:租賃市場單套租金的確明顯上漲,但租戶主要的租賃行為是按間,在當下市場,套均租金價格意義有限,目前市場大部分租賃房源已經被中介或者公寓運營改造,N+1,+2,也就是2居、3居變成多1-2間卧室已經成為主流。
這種情況下,平均單套的租金雖然上漲了,但租戶面對的租金上漲要低於市場上漲幅度。
從區域看,房地產供應郊區化,郊區的租賃房源佔比越來越大,這種情況下,租賃客戶在租金上漲的影響下,會選擇向郊區轉移。
第四:租賃市場資本推動
租賃市場調控持續,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對於房地產調控來說,不僅僅租購併舉是房地產長效調控的政策之一,鼓勵租賃消費,穩定租賃關係,賦予租房者更多的權利,不僅僅是科學住房觀念的一個重要環節,更可以避免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減少非理性購房需求。
租賃市場最大的核心問題依然是租售比懸殊,目前依然沒有一家企業能摸索出租賃直接盈利的可能性。全國大部分城市租售比在500以上。這種情況下,租賃全行業虧損。
但越來越多的資本推動下,將中低端租賃房源改造成中高端,事實上拉高了租金價格。
目前為止,很多企業與銀行開始介入租賃市場,提供了信貸工具,押金信用,與租賃房源升級。
這種資金進入租賃市場,並不能改變租賃市場供需。
特別是銀行提供的貸款服務,雖然是針對部分開發商提供的長租房源,但租賃消費是屬於時間消費,居住是基本生存需求,如果租房都選擇貸款,那麼不僅僅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也不利於房地產的理性消費。
目前很多的資金無序進入租賃市場,對於租賃行業來說,是租金上漲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第五:政府提供的租賃房源還未上市
截止日前,全國已經有超過10個城市成交租賃類土地成交+供應超過10萬套。
北京、佛山、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珠海、天津、成都等超過10個城市開始租賃土地供應加速模式。
但這些土地截止日前還沒有形成房源供應,所以目前租賃市場的所有政策還未影響供需。租金價格依然處於上升過程中。
TAG:大偉看樓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