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一生寫詩400多首,隨便4首詩,便讓他家喻戶曉!
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號摩詰居士,狀元及第,在朝廷中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接受偽職,待長安收復後,他又收到重用。
同時,王維還喜好佛理,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並且他多寫山水田園詩,寓佛理於其中,故而很多的詩詞作品都很有哲理性,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現如今存在王維的詩有400多首,但是,幾乎每首詩單獨拿出來,都能稱得上精妙無比,韻味無窮,今天小編就隨便挑選四首詩,一起品嘗一下先賢的智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
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
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
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尤其是最後兩句,更是成為了好友分別必備詩句。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
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
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
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這裡僅僅拿出了四首詩,其實王維的許多詩都是富含哲理,發人深省,現在閑暇時讀起來,還是那麼的有韻味。
你喜歡王維的哪首詩呢?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吧。
TAG:古韻微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