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藍盔勇士」劉榮:維和戰場上的「長治驕傲」

「藍盔勇士」劉榮:維和戰場上的「長治驕傲」

「藍盔勇士」「為國出征」「維和步兵」……這些令人熱血澎湃的字眼聽起來彷彿很遙遠,其實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潞城的劉榮就是其中一位。

1986年出生的劉榮家住潞城市潞華辦事處史坊村,碩士研究生學歷。祖父劉成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參軍,後犧牲在外,名字鐫刻在潞城市烈士陵園英烈牆上。大伯劉來旺,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在武警某部隊服役。受家庭環境影響,他從小就有軍人情結。2005年高中畢業的劉榮以優異成績考取太原理工大學國防生,2009年大學畢業應徵入伍。2017年11月,劉榮跟隨第四批維和步兵營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

(網路配圖)

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當地的艱苦還是超出了劉榮的想像:南蘇丹全年平均氣溫30℃以上,最高氣溫可達50℃,在這樣的高溫天氣里,每次為期7個小時的武器禁區巡邏,劉榮和戰友們都要穿著20多公斤的防護裝具,荷槍實彈,隨時應對突發情況。執行維和任務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都是真實的,這就要求每一名戰士都要具備極高的戰術素養和頑強的戰鬥意志。

社會動蕩,戰亂頻發,疾病肆虐,難民成群,這是南蘇丹的真實寫照。大批民眾被迫離開故土家園淪為難民,在擁擠的難民營里祈求短暫的平安。

回顧數月來的維和見聞,劉榮深切地感受到戰亂給南蘇丹帶來的創傷,更加明白和平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我們並非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和平國家。於大千世界,我也許只是小小的一粒沙,但我也要以一粒沙的方式來承載維護世界和平的重任,我願意為和平奉獻我的畢生力量。」劉榮堅定地說。

赴萬里之外的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劉榮的安全始終是家人最擔心的。5個小時的時差和南蘇丹不穩定的手機信號,成為劉榮和家人聯繫的巨大障礙。

時差問題,讓只有四歲的女兒菁菁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她只知道,有時早上從手機里看見爸爸時,那裡的天都是黑的。每每想念爸爸的時候,她都會通過微信給爸爸發送語音消息。為了能和爸爸來一次視頻通話,她需要提前好幾天和爸爸預約。可是因為南蘇丹網路不穩定,常常是沒聊兩三分鐘就會卡頓,甚至被迫掛斷。

「兒行千里母擔憂。」年近花甲的母親,每天的第一要務就是等兒子報平安的消息。母親心裡明白:自古忠孝難兩全,自己要支持兒子的工作。有這麼優秀的兒子,母親心裡有說不出的驕傲和自豪。

其實,從入伍到今天,劉榮已在部隊度過了近十個年頭,陪家人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半年。為了能全家團聚,妻子劉凡毅然辭掉了穩定的工作,當起了全職主婦,跟隨丈夫輾轉多地。然而,即便如此,因為執行任務需要,大多數時間夫妻倆還是聚少離多。

劉榮說:「十年的軍旅生涯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部隊讓我得到了礪煉和成長,只是虧欠家人太多。但是選擇軍人這份職業,我無怨無悔,我願把畢生的精力奉獻於祖國的國防事業。」因在維和任務中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劉榮被評為「藍盔飛虎」標兵。

赤膽鑄軍魂,熱血灑疆場。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用實際行動書寫著中國軍人的使命與擔當,讓世界和平閃耀「藍盔」榮光。(來源:長治日報 見習記者 張鵬偉 通訊員 劉輝)

原標題:維和戰場上的「長治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的精彩文章:

平順境內發生2輛半挂車追尾,救援現場讓你淚目!

TAG:黃河新聞網長治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