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文學傳統里,少不了浪跡煙波的漁父形象

我們的文學傳統里,少不了浪跡煙波的漁父形象

鳳凰讀書旋覆讀古詩專欄

孺子歌

(先秦民歌,又名「漁父歌」、「滄浪歌」)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我足。

? 石濤山水

在源頭上,是歌

旋覆

現在我們都熟悉這首歌,要歸功於屈原的《漁父》。漁父勸屈原「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屈原高潔傲驕,說寧肯死。漁父於是「莞爾而笑」,唱著這首歌,划船走了。結尾部分,屈原還多寫了一筆「遂去,不復與言」,彷彿是站在漁父的立場,對自己的「深思高舉」,也是無可奈何,寧願把漁父寫明白了。

這首歌屈原應該不是第一次聽到,只是出現在當時的場景里,像神機開啟,屈原不理,於是又合上了。後面專寫漁父這三行,司馬遷在《屈原列傳》里就沒寫,這是司馬遷和屈原的差別,司馬遷寫的是屈原,而屈原寫的是漁父。漁父是先秦的漁父,唱的是滄浪歌,到了唐代,唱得不一樣了:「別人只看采芙蓉,香氣長粘繞指風。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虛空」,不知若屈原聽到船子和尚的這首拔棹歌,會不會還是一樣「雖體解吾猶未變」的鏗鏘。

更早記載這首歌的是孟子,說再早些時候,孔子在楚地遊歷,聽到有「孺子」唱這首歌,於是對學生說:「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圍繞這個典故,發的是政論和「人必先自侮而後人侮之」的議論,先放過不提。不過孔子是真的利害,從「思無邪」到「哀而不傷」的文藝觀,再到這裡一句「自取之也」的點題,枝節未生,一語中的。尤其當時這首歌從兒童嘴裡唱出來,真是好上加好,所以至今,常常以「孺子歌」作為標題。

《莊子?雜篇》里也有一篇《漁父》,以這首歌作引子。《雜篇》向來被認為是偽作,且不管它了,只是可以想見這首歌在先秦時代的流傳度。還有個說法是「漁父」是老子弟子辛子的號,《辛子》中也有類似句子:「混混之水濁。可以濯我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我纓乎」。或者大膽地說,漁歌、漁父、漁隱,在軸心時代,就已經是繼承下來的東西了。這首歌的歷史,再遠上一千年,也是有可能的。

我個人對這首詩歌無比推崇。現在把它當詩歌文本看,愈加地覺得它的純度和強度都屬非凡。它講了什麼呢,如果不是屈原、孔子在具體場景里使用它,我們好像也可以覺得它沒講什麼。「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講了什麼呢,如果不是後世賦予的情思意趣,它也沒講什麼。只是水清水濁,生活其上,便唱起歌來了。歌詞簡單得不可理喻,後世勉強說個曠達,本來曠達欸!

蘇軾就自信,他的《次韻答參寥》:莫作孺子歌,滄浪濯吾纓。吾詩自堪唱,相子棹歌聲。心態端的是不讓古人。

? 石濤山水

有人在《四庫全書》里點擊一下,「漁父」這個詞出現了2676條。這是我們的文學傳統了,要是沒有浪跡煙波自食其力的漁父形象,古詩詞應該會少掉很多的美麗和高遠。《桃花源記》里也有個漁父,但已經是個「捕魚為業」的市井之人,後來他食言,帶人再去找,就已經遺失了那個桃花源。

唐代詩人如高適、岑參等等,都有《漁父詞》,陳子昂、杜甫、李白也都寫過漁父、扁舟……這麼說吧,從詩詞到雜劇到題跋到古琴等等,沒寫過「漁父」的人才屬少見,否則《四庫全書》里也不會有兩千多條了。嗯,連李煜都寫過。對文士來說,無論寫實寫情寫疾苦寫終極,到頭來寫作會要求詩人的超越性,這是寫作的內在要求,也是人生在世的內在要求,「漁父」及相關的生命哲理,就提供了這麼一個出口——當然它本來就在中國人的血液里,它是如此的民族性,以至於它在源頭上是以「歌」的形式到來的。

其中張志和和船子和尚,是寫漁歌的專業戶。張志和是位道士,本身就過著漁父的生活,有一年,他的船破了,正好顏真卿在當地做官,他讓顏真卿為他補船,顏真卿索詩,張志和便做了五首《漁歌子》,其中第一首就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當然,補船索詩可能是傳說,《唐代名畫錄》記載,他確實寫了五首漁歌送顏真卿,併當場打開詩卷,在上面隨句點畫,人物、舟船、鳥獸、煙波、風月,不是正常作畫的方法,但曲盡其妙,被評價為前無古人的逸品。

船子和尚與張志和一樣,甚至比張志和還於世邈然。顏真卿周圍有一批名士,但張志和與他們交往甚少,「性孤峻,不可得而親疏」,甚至唐憲宗多年尋找這五首漁歌不得,不得不畫了他的寫真掛在牆上解渴,最後到了下一朝,宰相李德裕找到了,附在自己文集里得以傳世。

船子和尚更甚,他在葯山禪師座下悟道後,自稱無能,跑到上海周邊的華亭,做了個擺渡人。幾十年擺渡,寫了39首「拔棹歌」,臨死前點化了一個弟子,即著名的夾山禪師。這39首拔棹歌,也和張志和的五首漁歌一樣,其中一首最為世人欣賞: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在歷史上,不知道這些歌的傳唱度如何,宋代有人說「雖乳兒灶婦能歌之」。我樂意想像,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場景,是真實存在在歷史生活場景里的。

雖然存在,但也有一點乖謬處。還是軸心時代的一個故事,令我十分難忘:伍子胥當年被追殺,逃到江邊,被一個漁父撐船送到了吳國。伍子胥臨別想要報恩,身上有一把價值百金的寶劍贈送漁父,漁父說,我一個打漁的,要它做甚。

(完)

旋覆

旋覆:原名侯子英,1981年生於河北。曾工作於雜誌社,寫作詩歌,習禪,現居雲南。

更多>>旋覆讀古詩專欄文章

欄目責編:野行人

◆◆◆◆◆

知識 | 思想鳳 凰 讀 書文學| 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讀書 的精彩文章:

歌頌失敗者吧,不要去寬容和憐憫他們
不如養條狗吧

TAG:鳳凰網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