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重要一次擴張,疆域擴展幾十倍,民族融合初步形成
原標題:中國最重要一次擴張,疆域擴展幾十倍,民族融合初步形成
中國遠古時期,出現了仰韶、大汶口、紅山、良渚等眾多文化區,各文化區代表各地的部族,不同語言文化。中國歷史上最重要一次擴張,疆域擴展幾十倍,華夏民族初步形成。
「中國」形成
從炎黃時代開始,經堯舜禹,中國進入文明時代。夏商時期,最高統治者「王」與周圍邦國的關係很鬆散,只能控制自己的首都附近,而對周圍的邦國影響很小。夏商時期因災害和周圍部族入侵經常遷都,疆域也變化很大。
西周時期,周人偏居西部,僅到達中部河洛地區行軍就需要40天以上。周武王為了控制東方廣大的領土,考慮在今洛陽一帶營建新都,可惜武王滅商不久即已去世。平定「三監」叛亂後,輔佐周成王的周公在洛陽地區建造了兩座城,總稱洛邑,西面是王城,是宮寢之所在;東面是成周,是宗廟之所在,亦是殷移民所遷之處。
《尚書》、《逸周書》等書記載了成周城營建、書中總結了時期都城構築的指導思想:都城以政治功能為主,是周天子獲取政治權力和實施政治統治的工具。都城的位置必須選擇在天下的中央,便於治理天下所有的民眾。
1965 年於陝西省寶雞縣賈村塬出土青銅器何尊,「何尊」銘文有一句話:「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銘文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周朝的疆域中部洛陽地區,後來成為擴展為整個華夏國家。
華夏出現
武王滅商後,分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同時派遣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鄘、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周朝建立初期直接統治區域僅宗周和河洛地區,商人的力量還很強大,周圍還存在大量外夷部族。武王為國事憂慮,常常夜不能寐。他說:「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於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 」
武王不久病逝,三監不滿周公攝政,商紂王兒子武庚聯合三監,而且又和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叛亂反周。周公東征,歷經三年才平定叛亂,消滅了殷商王朝的殘餘勢力,一直打到山東和長江流域。為了進一步控制疆域,周公和周成王採取了一下措施:
- 拆分商朝遺民,商都朝歌改由武王九弟康叔建立衛國,商朝故都商丘由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建立宋國。商人貴族以及叛亂分子遷移到成周加強控制,並吸收商人建立了殷八師軍隊,加強控制,同時也增加了天子的軍事力量。
- 在東部新征服地區建立魯國,周公長子伯禽為國君;建立齊國,滅商首功姜尚為國君。此外,在北方建立燕國,開國功臣召公的兒子為國君。
在這個制度下,魯國,齊國,燕國等國深入蠻夷地區,同當地部族作戰,逐漸發展壯大。西周時期,征服荊楚地區,也分封了多個姬姓國家。周朝分封的姬姓及功臣諸侯逐漸遍及疆域各處。
周人自稱是夏朝的後人,遍及各地的周人自稱「」華夏」、「諸夏」,與周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稱為四夷。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儀諸侯,稱為諸夏。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國家。
周人以洛邑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張。各地的諸夏融合當地部族而強大,有些原本北方的方國受這些諸侯逼迫向外部遷移,擴大了文明的疆域。吳越楚徐等國都是從中原遷移到南方發展,齊魯燕晉秦等國不斷擴展疆域。
到戰國時期,諸夏實際控制的疆域,已經是周朝初期的幾十倍,各地部族也融合在一起。後來秦朝統一之後,北擊匈奴收河套,南面平定百越。至此統一的民族,統一的疆域初步形成,中國進入了統一時代。
※元朝制定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到現在中國還在採用
※戰國時諸強都吞併小國,為何齊國滅宋引來眾怒?
TAG:天地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