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陶弘景
在南北朝齊、梁之際,曾出了一位傳奇人物。此人身為道士,瀟洒山林,開創了著名的道教一脈茅山派;同時在中醫藥領域,潛心研究,建樹極大,對於神農本草藥學,做了精闢的註疏;同時他隱居深山,不忘積极參与朝政,足智多謀,深受皇帝倚重,被稱為山中宰相,這就是著名的歷史人物陶弘景。
陶弘景出身世家,年少就天資穎異,他十歲時候偶然得到晉代道士葛洪著的《神仙傳》,羨慕不已,從此立志學道。二十歲左右,他以才華橫溢,被聘為南齊的諸王侍讀,但是他雖在朱門,淡泊守志,不尚交際,每日以閉門披卷讀書為務。三十六歲時,索性辭官做道士,到茅山隱居起來。
梁武帝稱帝後,對他非常賞識,欲請他出山為官,陶弘景就畫了一幅畫,兩頭牛,一個自在地吃草,一個帶著金籠頭,被拿著鞭子的人牽著鼻子。梁武帝一見,便知其意,從此不迫他為官,但書信不斷,每有朝政大事,輒來諮詢,陶弘景識見非凡,人稱「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生未娶,專心修道,為人少憂戚,節喜怒,他深慕張良,認為是「古賢無比」。他博覽全書,又酷愛書法、吹簫、與松竹為友,曾多次遊歷名山大川,遍訪隱士高賢。
陶弘景以85歲的高齡去世,據說去世時身體柔軟,屈身自如,顏面如生,異香滿室,令人驚慕。也許已達道家的最高境界,羽化登仙了……
陶弘景酷愛大自然,同時期的另一位名士,風流俊賞的謝靈運與他關係甚好,兩人都喜愛陶然于山水之間,怡然自樂。一次陶弘景在回復謝的信中寫道:「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他向謝中書,也向千載之下的我們,娓娓述說了那「山川之美」:從飄逸入雲的高峰到石可見底的溪流,是無處不充盈著清雅的空間;從青翠的四季到每個風晨月夕,是無刻不充盈著純潔的時間。如此寄傲山林,超然於功名利祿、是非得失之外,真是道盡了隱士的風流瀟洒啊!
自古以來,讀書人受儒家正統思想熏陶,莫不以致仕做官為最高的人生抱負。從正面來說,這是讀書人的社會責任感體現,從負面來說,財色名利,隨之而來,誠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孔子也讚歎隱士的廉潔自守。
陶弘景,作為隱士,修仙得道是其最高的人生價值;同時,他也身懷濟世心,不忘匡扶社稷,所以才會不辭辛勞,居其實不居其名,在幕後協助皇帝,管理天下。他雖棄官歸隱,卻慈悲憐恤。以其精通醫藥,贍恤衣食無著的貧窮之家,救療疾恙困迫的危急之人,常常「朝夕無倦」,故深受時人愛戴。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