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慚愧,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要靠西方書本來幫我們傳承
文字 :漫倩
校對:其奇
造就第329位講者 鄺向榮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士「中式軟翼帆」發明者
我叫鄺向榮。我有很多身份,建築師、設計師……但我最喜歡的身份是帆船玩家。我在香港玩帆船,玩了38年。
1. 「中國人憑什麼說海南諸島是你們的?」
有一趟我去歐洲參加國際航運協會的會議,參會的都是全世界最了解航運和船的人。吃飯的時候,有一個老外帶著挑釁的態度問我:「中國人憑什麼說海南諸島是你們的?」
我說:「因為是我們先發現的,我們先命名的,我們先開發的。」
他無話可說,點點頭表示認同,走了。
為什麼我們能最先發現?
最先命名?
又最先開發呢?
因為中國有很好的帆船,早在1000年前,我們的帆船就是全世界最棒的。
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我做過很多研究。「南海一號」考古證明了,在12世紀,也就是宋代,中國的船就已經拉著幾百噸的貨往返阿拉伯。整船的設計也是當時最先進的——雙面受風的縱帆裝、水密隔艙,還有船艉舵。
同一時期的歐洲用的是什麼船呢?
就是這種叫做柯克(COG)的船,簡陋得不得了——大概55噸左右,可能都沒有防水甲板,然後單桅杆,單面受風的帆,當然還沒學到我們中國的水密隔艙,也沒有我們的縱帆裝,是很原始的船。
所以,大家明白為什麼那個老外點點頭就走了吧?懂帆、懂船的人,都知道中國帆船在歷史上是最厲害的!
說起我與中式帆船的結緣,就要回到80年代,我跟中式帆船的兩次「較量」。
那個年代,中國還比較窮,香港的帆船都是木製的,船身破破爛爛,帆上打滿補丁。有一天,我們開著一條玻璃鋼的西式帆船,在維多利亞港遇上一條中式木帆船,就暗自想要跟它比一比。
那一天風不穩定,時大時小。風大的時候,我們的西式帆船肯定跑得很漂亮了,但是風一小下來,到沒風的時候呢,我們的帆就沒有翼形了,垂在那裡。沒想到中式帆船這塊「大木頭」,破破爛爛的東西,它的帆卻還張著,一步一步地來追上來,就像龜兔賽跑一樣,居然超越了我們。
第二趟也是在維多利亞港,這是一次環香港島的比賽。在橫風的狀況,當時我們的船掛著球帆,已經處於最好的狀態,但是一條掛著中式帆的西方帆船竟然從後面追上來,我還來不及拿照相機把它拍下來,它已經一下子走遠了。
第二天我們回到港口裡,又看見這條船,我就上前跟他們打招呼,才發現船上竟然是一對遠航經過香港的老夫妻,他們帶著所有的家當住在船上,是一條很重很重的船。但是這麼重的船,卻可以一下子超越我們,我也是服了……就是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敢小看中式帆。
2. 失傳的藝術,「只剩下殼」的第五大發明
實際上中式帆船,可以稱得上中國第五大發明。這個也不是隨便說的,裡頭至少有三樣東西是全世界公認由中國人發明的:第一是水密隔艙,第二是縱帆裝,第三就是船艉舵。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網站上,有關於中國對世界科學技術貢獻的描述,這三樣就包括在造船技術里。所以這些東西是全世界公認的,不是我老鄺說的。
縱帆裝就是在船中間立好幾根桅杆,這樣我們就能帶著很多張帆出海,一方面是增加動力,但更大的作用在於通過調整不同帆的大小比例,讓船帆的整體著力點在船的前後移動。因為船在水中航行時,它的傾斜程度不同會讓船身吃水部分的形狀變得不對稱,導致水中的阻力點也會移動。我們通過移動這個力點來調整船頭方向,這是中國人在1000年前就已經發明了的東西。
水密隔艙,大家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也知道,就是把船底分段隔開,即使一兩個艙進水,船也不會沉。宋代出土的海船就已經有水密隔艙了。
披水板也是很好玩的東西,在唐代就已經發明了。因為吃水淺的船,側面受風可能就會在水面上橫著漂,加上這個板,就能糾正它的方向。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元素在現代帆船里得以保留。
比如說方頂帆,四十年前的西方帆船是三角帆的,最近十年,他們才改成了方頂。因為他們發現上層的風是最好的風,越靠近水面的風,風力越低。而我們中式帆船很早就把上層的風用起來了。然後是全帆骨,西方的帆船從前就是一大塊布,最近這十幾年才開始在裡頭增加帆骨。而我們中式帆,自古以來都是全帆骨的。
大家看見的這些圖片,從未在中國出版過,全都是在外國人的書本裡頭出現的。
所以,中式帆是一個失傳的藝術。
這個照片是一個美國畫家在1923年畫的,另一張是一名英國海軍在中國拍的照片。因為這些記錄,我們現在才能看到我們曾經有這麼漂亮的帆船。
2014年,我曾做過一項問卷調查,希望收集帆船上面每一個部件的名稱和每一種操作的說法,因為在西方帆船上,每一個小東西都有自己的名稱,中國的帆船肯定也有。
但是這個問卷收回來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答案,我才知道中式帆船原來是一個師徒手口相傳的文化。裡頭還有當地的方言俚語,比如說,我們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地方叫法都不一樣,很多字甚至沒法寫出來。中式帆船不像中式建築,沒有遇到像梁思成這樣的大師去做整理,所以這方面的記載基本上空白一片。
80年代以後,很多生產商都改做柴油動力的帆船,不再用帆風動力。
所以大家看這個圖,60年代的船有帆,下面有插板,後面有舵,是一條很好的帆船,但是現在我們在海南看見的船呢,只有一個殼,雖然它還是木造的,但是只有一個殼。
沒有文字記錄的帆船技藝都在老師傅的腦袋裡,但是老師傅很多都已經七八十歲了。
如果我們現在再不努力做點事,我們這個文化,可能十年以內就會滅絕!
最近這幾年,漁政覺得木帆船不好,用補貼的方法鼓勵漁民都改用玻璃鋼船,木帆船在漁業就沒有市場,能用木船的地方就只剩下休閑旅遊業。可是我們中國船檢規範里沒有木船這一項,因為這個原因,船級社無法檢驗中國的木帆船,這下連旅遊業中都沒有木船的生存空間。
所以,如果我們中式木帆船文化滅絕,不是滅在社會沒有需求,是滅在政策上不給它空間。
3. 中式帆船的好處,全世界的玩家都在用
我們對中式帆船缺乏關注,慚愧的是,西方卻有人為我們做了很深的研究,寫了很多書。實際上,我學習中式帆船的整個過程,很大部分都是靠查閱英文書。
1960年第一屆單人橫渡大西洋帆船賽,有一條掛著中式帆的英國船得了第二名,使得整個世界對中國帆刮目相看。
這個人回去以後寫了一本書,叫《現代中式帆裝》,這本書現在也有中文版。
中式帆有什麼好處呢?
這些是西方玩家做的分析。
西方的桅杆是由很多根鋼絲繩(也叫支索)拉住的,這些鋼絲繩可能要用到幾十個到一百個小部件,很多地方檢查不到,但只要其中一個小部件斷掉,整個桅杆就會掉下來。我玩了38年帆船,斷過兩根桅杆,都是這樣斷的。但是中式桅杆不一樣,它是一根獨立上去的,不依靠小部件,只要兩點固定好就行了。
第二個就是西方帆是一大塊布,張力很大,只要撕破一點點,整塊帆就會被完全毀掉。你可以想像,如果你在大洋中遇到大風暴,唯一的動力沒了,該有多危險。但中式帆呢?大家看這個圖片,即使穿了n多孔,還可以繼續航行。雖然難看一點,至少能保住對船的控制。
另外一個就是西方玩家最喜歡的,中式帆縮帆安全快捷。在強風的時候,不用一分鐘就能縮下來,而且不用爬上去,繩子一解開,它就下來,一拉就綁好。但是西方帆呢,要爬上去做很多操作,才能把帆縮下來。你可以想像,碰上月黑風高,或者甲板傾斜濕滑,這有多危險。
現在國外很多玩帆船的人都把自己的船改為中式帆。
4. 我發明現代中式軟翼帆,希望它得到普及
最早在美洲杯帆船賽上大顯身手的「硬翼帆」,它的好處是使用效率比布帆高,但缺點是風大時不能縮帆,要想在大洋上航行,就需要能縮帆的「軟翼帆」,所以全世界都在尋找理想的軟翼帆。
這麼多年,我一直納悶中式帆這個帆戧,這些筆直的竹竿是怎麼能產生翼型的。直到2016年,我在西班牙高迪博物館,看到了如何用直線產生弧面的設計,深受啟發,特別興奮,從西班牙回來的十幾個小時裡頭,我就在飛機上畫出了這個圖。
回來後經過驗證和改良,最終發明了第一個中式軟翼帆,為了保護知識產權,我也申請一個發明專利。
解決了帆的問題了,我就想製造出一條真正的現代中式帆船,為了研究這個東西,我又學習了設計軟體。在電腦上給船身建模,計算船的穩定性,確定它在什麼情況下會翻掉。我發現漁船不到90度就已經不行了。
為此苦惱了幾年,找不到解決辦法。
去年我在一個博物館裡頭看見一個800多年前的南宋船身。我照著它這個形狀做了一個模型,電腦一分析發現,它要120度才翻掉,遠比現代這些漁船穩得多。
看圖中的這個曲線就知道,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掀翻這條船,但是用很少的能量,就能把它扶正。
看見這個曲線的時候,我還不相信,一再確認參數有沒有搞錯,結果真的一點都沒有錯。可見,我們800年前的船有多厲害!
解決了船身的穩定性,在材質的選擇上,我卻妥協了。如果我做木船,就免不了要跟船級社打架、跟體系打架。我打不贏的,沒戲!所以我就用玻璃鋼設計了一個現代的船身。
這個圖我從來沒有公開發表過,今天是第一次。這就是我設計的現代中式帆船,也可以算是現代中式帆船的誕生,它的船身源自南宋的設計,上面是有我專利的軟翼帆,船尾採用傳統的"花屁股",畫著八仙過海。這條船我沒有設計得很大,因為我希望中產階層能買得起的,我希望它能得到普及。
5. 中國人為什麼不可以?
有些朋友跟我說:「算了吧老鄺,這些木帆船已經過時了,中式帆船已經過時了,你就讓它休息吧。」
我不同意這個看法。
1000年前的海上絲路,實際上是阿拉伯人跟中國人走出來的,我們曾經都是偉大的航海家。但是阿拉伯人呢,他們反而能保住自己的航海文化。
大家看見這些木船,有一些是普通的漁船和貨船,也有一些是專門用來比賽的木帆船。
阿拉伯傳統的DHOW帆船比賽,每年都有一百個舵手參加。你知道阿拉伯人都是土豪,錢多,兩百多萬獎金一放上去,吸引了很多人,甚至還有沃爾沃比賽(編註:全球頂尖的離岸帆船賽事,與美洲杯帆船賽和奧運會帆船比賽並稱為「世界三大帆船賽事」)的世界級航海高手去參加。
那我們中國為什麼不能做呢?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荷蘭人,他們現在的漁船和貨船也都用柴油機了,但是他們原來的木船叫Skutsje,還保留著,而且他們是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地傳承。所以大家看見每張帆上面都有不同家族的標誌。
他們每一年都有比賽,為了榮譽,為了根本不是錢的錢,最重要的是,他們推動旅遊,順道還保護了自己傳統的文化。你看他們這個船用的披水板,還是中國唐代的。
那我們中式帆船為什麼不能做呢?
大家去看,我們的龍舟本來是端午節才玩的,但是經過國際化以後現在已經是世界級的運動了,說不定它會進奧運呢!
所以一樣是可以做。只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中式帆船在休閑跟體育競賽上一個足夠的空間,鼓勵大家用中式帆船作為水上旅遊的工具,我們就能保住這個文化,而且還能促進海洋文化對國民的塑造。
我們必須要讓它市場化,必須要有訂單才能維持這個產業鏈,才有年輕人能入行。因為整個產業是一個很複雜的鏈條,打油灰、打鐵釘、做木船、做帆……是環環相扣的,只要中間有一環斷掉,都很麻煩。
比如說最近我去找鐵釘,找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找到滿意的。
我們必須要得到政府的支持,院校和企業一起出力,因為我們的老師傅已經七八十歲了,沒人保證他們能活到九十歲一百歲。
我們的時間已經很緊迫,我們沒有更多的十年。
我的下一個夢想——夢想很多年了——我要做一條大的!然後我要去遠航,我要用中式帆船重走海上絲路。
1000年前的中國人縱橫四海,中式帆船就是我們這個民族自豪的載體。我們萬萬不能讓它滅絕。
※用AI和區塊鏈對付PS,我們的目標是沒有照騙
※曾經,我們是如此地難以接受生活中出現「外商廣告」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