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白朵 | 中產們的恐慌,離農民的生活還好遠

白朵 | 中產們的恐慌,離農民的生活還好遠




本文為「人世間戰隊」作品,更多作品請看:

人世間戰隊






1




最近的疫苗事件,橫掃了全國人的神經,但是,它並沒有真正走進農村。



我家的坐標是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鎮李川村,現在正是農忙時節,各家各戶都忙得不可開交。我正在這兒休產假,我的孩子五個月大,每個月都要帶他去村衛生室打疫苗。




事件一出來,嚇得我跟先生停下手裡的活,趕緊翻出所有的單子,並沒有看見相關注射過的疫苗廠家和疫苗批次信息。在這之前我從未看過醫生給孩子注射的藥物說明,也沒有仔細瞧過醫生給我的簽名單子,最多掃一下孩子打了什麼疫苗。




先生什麼也做不下去了,拿著手機鎖著眉一直把他看到的消息轉告給我。




7月23日,應該是我們的孩子注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二劑次的日子,一場暴風雨剛過,我們動身焦急地去村衛生所。剛修好半年的水泥村路,因沒有水渠被淤泥斷斷續續覆蓋,又加上大風不止,我們艱難地走著這樣的爛路,僅僅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從來沒有覺得這麼難走這麼漫長。




被雨洗得搖搖欲墜的黃土高原上,父母們艱難又渺小地從各個角落走來。







7月23日,我給孩子打「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時拍的藥盒



到了村衛生所,先去看疫苗盒子,是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心裡先鬆了一大口氣。先生趕緊拿起手機又搜索武漢生物,我則抱著孩子心神不寧。




看了一會兒,先生說:「這個葯,沒有有問題的報道。」




村醫說:「我前幾天去馬營鎮衛生院開會,會上領導有提到長春長生疫苗事件。但我們縣城一直用的是武漢生物的疫苗,目前沒有查出有問題,我們這一帶也沒有出現過因注射疫苗而身體不適的嬰兒和兒童。」




那就硬著頭皮打吧。




孩子有什麼錯,未來還要承受多少不可預知的傷害。









2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繼續不停刷最新的疫苗新聞報道。越刷心裡越惶恐。




接著,便有了用支付寶和微信去掃疫苗包裝盒上的電子監管碼來辨別真假的方式。




我趕緊掃了當天打疫苗時拍下來的藥品盒子,是安全的批次,心裡又稍微輕鬆了一點。



我極其後悔之前給孩子打疫苗的時候,沒把藥盒收藏了。




我問村醫:「網上看到人家有疫苗本,可以查看疫苗的生產廠家和批次信息,我們為什麼沒有?」




他說:「我們村的都在我這兒,我注射一次填一次。

縣裡的醫院要求我們村醫只填注射疫苗的時間,生產廠家和批號,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們的疫苗是來自哪裡?」




我們的疫苗是通渭縣疾控中心送到馬營鎮衛生院後,每個村醫領下來接種的。

一點別怕,疫苗採購環節很詳細,咱甘肅沒出現問題,放心。」




一個村醫又能知道多少,遇到這樣的大事件,他能起到什麼作用?






給孩子打疫苗後,收到的是這張《疫苗預防接種前告知單》






3




因為人正好在村裡,我就去詢問了一些孩子們打疫苗的細節,也搜集了村民對此次事件的看法。我想知道,大多數時間沉默的他們怎麼想,我想把他們的想法寫下來。




由於村裡還沒有連上寬頻網,屋子裡手機信號又很弱,我只能把一隻小桌和我的電腦拿到打麥場,打開手機熱點。兩種詢問方式:加過微信好友的村民直接在微信上問,沒加好友的,趁中午休息時間,抱著孩子到他們家裡去。




今年雨水多,村民們正趕著跟壞天氣爭搶地里的糧食。




平日里,大多數村民獲取信息的來源主要是電視。現在,村民搶收糧食,起早貪黑,晚上吃完飯,累得只想睡覺了。即使看電視這不多的娛樂,也基本就停。




所以,這麼大的熱點,大多數人並不知道。







家鄉定西正是農忙時節,跟自己無關的哪怕是生死大事,村民們也無暇顧及




村長,52歲,文化水平小學。兩個兒子已經成年。村長家住得遠,公公給了他的微信號,加他好友後等了一整天后,他才通過了我。我趕緊給他發了一篇跟這次事件相關的文章,他回復我的每句話,都有害怕兩個字:




「我還真沒聽說過此事,我剛犁完地回來歇下。我識字不多,手機新聞不會看,我家的電視壞掉好長時間了,還沒修好。聽起來真是讓人害怕啊!




你們識字多,會上網,多了解一下,給咱們好好查一下啊!我看著真是害怕啊!




孩子打了,大人也打了,我們這樣的人不知道其中的道道。你們腦袋靈光,多看一下,自己把自己操心好。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一歲多了,應該會走路的時候了,還不會翻身,還抽搐,該不會是打防疫針的後遺症吧!我們根本沒法知道啊,真害怕!我總想著疫苗是安全的!」




王曉燕(化名),25歲,文化水平本科。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兒子3歲,小女兒6個月。婆婆有病,她要在家照顧兩個孩子和婆婆,還要做家務干農活。她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電視和手機網路。她並不知道疫苗事件,我隨手給她發了幾條相關信息,她看了之後才覺得心驚:




「此時,看著懷裡已經熟睡的孩子,更多的是不安和恐懼。」




「對有些人來說,受害者只是一個生命,可對於他的家人來說,那是生命的全部。」




「我們一輩人沒怎麼打疫苗也平安長大了。但是現在又必須要打,不打孩子沒法上學。」




魏正清(化名),男,72歲,文化水平小學。兩個孫子都在上大學,一個外孫6個月。他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為電視和鄉親之口。我到他家時,他剛拔完豌豆,正在用石臼搗花椒準備做飯。他是個信息比較靈通的老頭兒,他嘆著氣說:




「我看到新聞上每天都有說這個事,已經抓了幾個人。」




「現在啥都有假,都是往死里騙老百姓的,能查出來就查出來,查不出來就把老百姓騙死了。查得緊了騙得少,查得鬆了騙得多。」




「現在的人只認錢,沒有道德了,唉——」







魏平根(化名),41歲,文化水平為小學二年級,會用微信語音聊天。三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5歲,小兒子4個月。他的妻子是腦癱患者,不能說話。他說根本顧不上看電視,正在拉麥子,還要顧孩子,好累。




「害怕啊,怎麼不害怕,有時候疫苗過期,有時候打疫苗錯過時間。」




姚霞(化名),55歲,7歲孫女的奶奶,不識字,看電視獲取信息。找了兩次,她都不在家,一直在地里幹活,人在哪塊地里卻一直沒找見。快中午的時候,我和婆婆抱著孩子又去她家。她一手接過我的孩子,正在炕上玩的小孫女也來逗嬰兒。




「你說給孩子打還是不打,上幼兒園缺一針都不要。咱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都給孩子打了,連什麼葯都不知道。我現在能記起來的只有乙肝疫苗了。反正打的疫苗多得很。兒子兒媳都在外面工作,都是我和孩子爺爺帶著孫女打。」




「前幾年,我女兒的孩子一歲左右,她說當時在香港還是什麼地方,疫苗也出了問題,因為打了問題疫苗,有的孩子都死了。具體的不知道,我住在這山溝溝里,一年到頭都出去不了幾次,能知道什麼消息呢!」




賈小蕊(化名),30歲,文化水平大專。一歲零兩個月的孩子母親,主要信息來源是手機網路和電腦網路,我問她此事的時候,她並不知情:




「我們的孩子現在不打,到一歲半的時候才有疫苗。我很忙,沒有時間關心。」




「我留意過,我們之前注射的疫苗都是武漢生物的。」




魏峰(化名),54歲,文化水平初中,會用微信看新聞報道。兩個孫子的爺爺,孫子一個3歲,一個一歲,正是注射疫苗的年齡:




「其實也沒辦法,國家都沒辦法,咱們咋辦,社會出現危險了,讓我們如何呢?」




魏民(化名),55歲,文化水平中專,退休村小教師。6個月孫子的爺爺,會用手機瀏覽新聞報道,通過電視和手機獲取外界信息,每天看新聞聯播:




「這些企業為了一己私利,視黨紀國法如兒戲,可恨之極,在懲處企業領導及責任者外,對監管部門也應追責,是否背後還隱藏著更大的腐敗!」




魏萱萱(化名),7歲小女孩,後半年要上小學了。去她家的時候,她跟她奶奶在一起,聽到我們說起疫苗,睜大了眼睛。我打開手機瀏覽圖文信息時,她也湊過來看,看著看著小腦袋陷入了沉思:




「打針也會打死人啊?那我不要打針了,我怕打針。」




外邊的社會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似乎與這裡無關,在我的家鄉,許許多多的農民還在彎下腰用雙手辛苦經營著這蒼茫大山,不聞山外事。









4




網路,是新世代的發言平台,但它並不能代表所有人。特別是,生活在廣大農村以務農為主的農民,他們的肉身還死死陷在生活的泥淖里,很少有時間仰望遠方,即便發生了什麼跟自己切身利益擦肩而過的大事,他們也有可能完全不知道——或者並不知道它對於自己的生活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被摺疊的世界,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往來。




七月底是農忙,小麥,燕麥,莜麥,扁豆,豌豆,蠶豆,全湊在一塊兒成熟了,就靠兩隻手一把鐮刀,用最短的時間裡收割所有莊稼。農民們眼睛只盯著糧食。




今年雨水多,有些小麥沒成熟就卧倒在稀泥里發霉,有些飽滿的麥粒在麥穗上直接生出了新麥苗。沒日沒夜在地里忙碌,使人失去最低限度的思考能力。




今晚忽然聽說,鄰村有個男人在犁地時操作旋耕機不當,意外身亡了,才四十幾歲。即使這消息也只引來幾句嘆息和議論。




對於很多人來說,跟自己無關的大事就不是事,跟自己有關的小事也是大事。




你可以說,這種只顧眼前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是無知。但現實中,無知的力量有時候太強大,這倒讓無力的人少受精神折磨了——畢竟即使知道即使關注,以他們的力量也無法促成改變。




他們拼盡全部體力勞動,獲取微薄的生活資本,每當夜晚來臨,疲憊的身體在卧榻前伴著鼾聲深沉入眠,倒也是一種酣暢淋漓的幸福。早晨天未明,睜開眼睛,又開始周而復始的新的一天的體力勞動。




哪有時間看電視?哪有時間看手機?哪有時間關心網路事件?麥粒都要落下麥穗了。




中產們的恐慌,還沒有走進農民的生活,是我長了一條多餘的舌頭而已。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張家瑜:劉以鬯的香港敘事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