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紅利:大家身邊的精神衛生大家

郭紅利:大家身邊的精神衛生大家

寫在前面

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通過了衛計委關於「設立中國醫師節」的申請,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為「中國醫師節」。自此,中國1000多萬醫務工作者有了自己的節日。

倘若世間有最美的職業,那一定是醫生——他們擁有最崇高的品德,最深厚的學養;白衣不及他們靈魂的潔凈,燭光不及他們心中的溫暖。救死扶傷!他們是我們身處於危難時最期盼的那雙手;敬佑生命!他們是我們身心暗淡時最溫暖的那盞燈。大愛無疆!他們每個人都有無私奉獻、說完不的故事。

第一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今天起,我們將推出「太原安定名醫訪談」,帶你認識太原安定醫院那些仁心仁術的大夫們,傾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個個動人故事。

太原安定名醫訪談第1期

郭紅利:大家身邊的精神衛生大家

和藹的鄰家大叔

8月5日一大早,太原安定醫院專家一診室的門口圍滿了人。

「郭教授來了,郭教授好。」「你們好,大家別著急,咱們一個一個來,都能看上,先坐那兒歇會啊。」早上7點,太原安定醫院名譽院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主任醫師郭紅利教授,操著一口純正的京腔,熱情地和患者們打著招呼,開始了他一天的接診工作。這天,是他在太原安定醫院出診的日子。從2016年接受太原安定醫院領導盛情相邀,擔任太原安定醫院首席專家兼名譽院長的那天開始,不管寒冬還是酷暑,無論身體是否有恙,每月兩次,每次3天的時間裡,郭紅利都會輾轉千里,準時來到太原安定醫院,為慕名而來的患者們排憂解難。同時,還要抽出時間去查房,並與其他專家一道聯合會診,指導近期積攢的疑難病症。

今年63歲的郭紅利,3年前從國內一流的精神病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退了休。和許多優秀的專家一樣,剛一退休,他就被醫院返聘。返聘專家時間寬裕,閑不下來的郭紅利,經過親自考察,在全國眾多的「追求」者中,選擇了「坐動車兩個小時就能到,節約時間能多看病」,「醫院管理和服務跟的上」的太原安定醫院,把寶貴的經驗和仁心仁術惠及更多病患,讓山西百姓免去奔波之苦,有幸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國內一流專家的診療服務。

每次來太原出診,郭紅利的愛人總是不放心,因為已經上了年紀的他經常顧不上吃午飯。「患者都在那兒等大半天了,你好意思拋下人家去吃飯?少吃一頓也餓不著。」提到這些,郭紅利爽朗地笑了。

不同於其他專業,精神科醫生面對的本來就是深受「心病」折磨的病患,這就需要付出更大,更平和的耐心。對待每個到訪的患者郭紅利都是笑臉相迎,熱情以待。即便是荒謬,甚至是無奈,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病情,他都會耐住性子,運用專業,平等真誠地解答各種問題,幫助解決各種難題。

「很有耐心,態度很好。每次開的葯,價格不貴,但療效很好。」

「態度和藹、醫術精贊、對待病人就像親人一樣!」

「郭主任醫術精湛,態度親切,對病人耐心認真,我從心裡表示感激。」……

在《搜狐健康平台》上患者的就醫經驗里,留下了無數條對郭紅利這樣的評價。其中一位患者,記下了這樣一件事:

預約了一位專家,結果停診。本來就是有焦慮症,在萬分懊惱的情況下找到了郭大夫,我簡單說幾句請他開藥。郭大夫卻認真負責地說:不要著急,我也得看看你是什麼病呀。態度和藹親切就象是見了老朋友的感覺,一下子懊惱情緒全無,我也驚訝,自問,我也能冷靜的對待事情了?原來是郭大夫的語言改變了我。

短短10幾分鐘,我看到郭大夫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處處為病人著想,想著病人的路程、想著病人的經濟狀況、想著家屬的困境,態度友善,給人感覺可信可依賴的感覺。我看完病還捨不得離開,又見他治療了2位病友後才告別。

我繳費時又來了麻煩,醫療卡不見了,我主觀認為郭大夫沒給我,我回去張口就向他索要,他耐心解釋,說剛才沒用卡,再找找吧!

我想我是冤枉了他,他還是這樣友好,急躁情緒沒有了,翻一番書包,卡就在裡邊哩,謝天謝地,謝謝郭紅利大夫。

對於郭紅利來說,這樣的小事他不可能記得。但是,一件件小事的背後,卻是郭紅利一輩子的堅守。

精衛事業的拓路者

提起郭紅利的名字,許多精神衛生專業的研究生耳熟能詳。因為他們所用的教材《現代精神病學》其中的《精神障礙的院內康復》一節就出自郭紅利之手。從1976年北京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安定醫院後,喜歡挑戰的郭紅利漸漸愛上了這個當時被人「瞧不起」的精神衛生專業病。他熱衷實踐又善於總結研究,從百廢待興、無人問津的年代,到全社會重視並形成完整體制、體系,郭紅利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一路見證和參與了中國當代精神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

4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郭紅利參與多本教科書的編寫,並先後發表或參與撰寫《90年代首都精神衛生工作狀況與前瞻—北京市精神疾病流行學調查報告》、《當前抗焦慮藥物使用與濫用傾向》、《對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社區家庭防治康復研究》、《我國精神病人監護的問題》、《精神分裂症殘疾的評估及其現況探討》、《社區綜合性精神康復措施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復作用》等論文20餘篇。

1993、1996年,郭紅利兩度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能者多勞,郭紅利還長期擔任北京市殘疾人康復協會副會長、理事;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精神疾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殘疾人心理衛生分會副秘書長;北京市災後精神干預網路中心成員等眾多職務。與此同時,他還擔任首都醫科大學精神醫學專業教授,將自己的所學所研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與他有同樣追求的繼承者,桃李芬芳,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精神衛生優秀人才。

1991年開始,郭紅利主要在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工作,後來長期擔任保健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成立於1989年,是北京市重要的精神疾病預防控治機構,受北京市衛生局的直接領導,掛靠北京安定醫院管理,承擔著北京市所有社區的精神衛生管理工作,包括流行病學科研、精神疾病社區康復、醫療、教學、精神疾病的預防控制、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培訓等各項工作。這個平台和經歷,給了熱衷精神病實踐和研究的郭紅利絕佳機會,成了他施展才華的重要舞台。

在擔任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常務副所長期間,郭紅利在政府和上級領導的支持下,開展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並結合實際,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精神衛生防治進行了大量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

在他的直接參与下,保健所制定並逐步修訂《北京市社區精神衛生保健工作管理量化指標細則》;開展了北京市大樣本精神障礙流行學調查和抑鬱障礙流行學調查,為北京市提供了抑鬱症等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數據,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推行《北京市社區精神衛生個人健康檔案》,打造了引領全國的北京市精神衛生防治系統。2008和2009年,保健所更是承擔了平安奧運和平安國慶的精神衛生安全保障工作,做出突出貢獻,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

說起自己的工作經歷,2003年的那段經歷,郭紅利記憶猶新。

2003年,「非典」疫情在全國爆發。這一天,剛端起碗吃飯的郭紅利被緊急通知開會。「當時要求不許遲到,一去才知道要組織一支『心理衛生隊』,進駐各個非典醫院。」沒有遲疑,積極的郭紅利立刻就打電話詢問自己何時到崗。地壇醫院回復說,能快來就快來,這裡問題多了:想自殺的,不吃飯的,不願治療的。就這樣,郭紅利帶著兩封心理疏導信去了。一封信是「寫給戰鬥在 SARS一線的醫務人員」,告訴他們如何接受現實,如何學會放鬆和調整自己,如何學會尋求幫助,「以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另一封是給病人的,他們稱呼病人為「親愛的朋友」。那段時間,每天與SARS感染者「聊天」,就成了郭紅利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郭紅利作記得,第二次走進北京地壇醫院一間 SARS病房時,一位職稱為「主任醫師」的非典患者對他說:「咱們是同行。不過,我現在沒有心理問題了。」郭紅利對他說:「那天我不是來給你看病的,我只是覺得你一個人住一間房很孤獨。現在你有病友了,看樣子也精神多了,我為你高興。」郭紅利回憶說:「他被感染後,一直否認自己得了 SARS,躲在家裡不肯治療,被送來住院後,他說自己是學醫的,知道這病沒有特效藥,說不如馬上死了好,拒絕治療。第一天見面,他問我,你說這病能治嗎?我說,你的命已經保住了,只要你配合治療。我們談了各自的家庭、經歷、人際關係,還有時事政治,很投機。我走時,看到他臉上露出了笑容。」

「在病房裡我沒法看錶,常常出來時已經過了中午。出病房後,我會開醫囑,給一些需要服抗抑鬱葯的病人增減藥量。病房裡的東西不能帶出來,我也沒法做筆記。晚上,我要憑記憶,把病房裡的談話記下來。這是少有的臨床資料。」說道這裡,郭紅利滿臉自豪。

與生命的風險相比,他更珍視的卻是事業。這就是郭紅利給出的答案。

既往開來待後生

對於精神衛生事業,郭紅利有些擔憂又充滿信心。

據衛生部的最新調查,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約佔疾病總負擔的1/5。「對於精神病患群體,社會還是抱以『避之唯恐不及』的態度,這對精神衛生防治工作的開展是非常不利的」。郭紅利的第一個擔憂就是社會長期存在精神疾病的偏見和忽視。

雖然當前精神衛生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由於社會對精神疾病長期的偏見和歧視,再加之民眾對抑鬱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認知率較低,很多病患都對病情「羞於啟齒」,還有不少人在自身出現精神障礙及心理行為問題時不敢就醫,最終導致病情不斷加重。郭紅利說,對於精神疾病,人們普遍認為是難以治癒,無法控制,且帶有攻擊性的另類疾病,因此中國的精神衛生工作要想順利開展,首要的關鍵就是要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宣傳和科普,讓人們了解並理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完全可以醫治的,而且經過藥物控制,病情不會經常複發,完全可以恢復到正常生活的狀態。」

郭紅利寄望國家進一步提高精神衛生的重視力度,更快落實好全社會齊抓共管和社區康復工作進程,把中國精神衛生防治事業推向更高水平。

亟待補充的醫療人員,也是郭紅利的擔憂之一。作為一類龐雜的病症,精神疾病的救治離不開醫療團隊的支撐,然而郭紅利直言,與龐大的精神疾病人群相比,專業的精神科醫護人員卻是極度匱乏。以重性精神病人為例,目前我國有重性精神病人1600萬人,但全國註冊精神科醫師只有2.05萬人,護士3萬人,醫患比例高達1∶840,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郭紅利指出,這種情況導致「很多病人無法在當地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致使病情不斷加重,這也是造成精神病人引發意外事件的原因之一」。

精神科醫生由於經常要應對一些病情發作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突發情況」,工作上會面臨更大的人身風險,工作強度和壓力也很大,同時這項工作也往往不被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所理解,再加之相對一般的工作收入,會讓很多醫生覺得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因此「人員經常性缺乏,招不來人」就成了精神科的一個常態。郭紅利呼籲,加大人們對精神科醫師工作性質的了解,落實好精神科醫生崗位設置與精神病專人才培養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專業人才數量不足的問題,保證精神衛生事業後繼有人。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正確認識和對待精神衛生,希望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致力於精神衛生事業,希望每個人都能身心健康,偉大祖國更加和諧安定。」郭紅利如是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定心理援助 的精彩文章:

聽:你應該知道的心理效應!

TAG:安定心理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