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西洋月刊》:美國大學是否應停招國際學生?

《大西洋月刊》:美國大學是否應停招國際學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留學教育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作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目的國之一,美國每年招收大量國際學生。但有專家認為,大量招收國際學生會降低本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2018年6月28日,美《大西洋月刊》雜誌發表了該刊撰稿人艾麗·王(Alia Wong)的文章,對此進行了分析。

《大西洋月刊》:美國大學是否應停招國際學生

章志萍/編譯

圖片 |網路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收到超過85000份新生申請。約有15500名申請者被錄取,其中包括4500名左右的非加州學生;大約9%的申請者不是美國人。

全球多樣性在大學環境中有著固有的價值,但是在伯克利——一個從納稅人那裡得到大量支持的公共機構,一些人認為,這種做法與該校在19世紀中期作為「贈地大學」成立時的初衷背道而馳,而「贈地大學」主要為農民和工人子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正如教育專家不久前在阿斯彭思想節(Aspen Ideas Festival)上的討論中承認的那樣,一些人甚至認為,在那麼多美國人仍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情況下,私立大學大量招收國際學生是存在問題的。阿斯彭思想節由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和《大西洋月刊》聯合主辦。

但是這些專家——他們都是現任或前任大學校長——完全不同意美國的學院和大學應該僅接受美國學生的觀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給加州學生提供一流的教育,這意味著「擁有一個多元化的學生群體,其中包括加州以外和其他國家的學生」,該校校長卡羅爾·克里斯特(Carol Christ)說。「這讓他們在全球都很受歡迎,有能力跨越國界」,曾擔任史密斯學院院長的克里斯特說,沒有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會影響他們最終的成功」。

耶魯大學校長彼得·薩洛維(Peter Salovey)強調說,任何認為大學僅從公共投資中獲益而不能將其回饋社會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事實上,大學在很大程度上通過他們的研究和他們提供的工作來刺激經濟。他指出,科技產業在斯坦福的後院蓬勃發展並非巧合。

同時,富蘭克林和馬歇爾學院前院長丹尼爾·波特菲爾德(Daniel Porterfield)認為,大學有義務為國際學生提供與本國學生相當的機會。他指出,「全球化使人們感受到了互聯互通的同時也使人們感覺相互隔離。」目前負責阿斯彭研究所的波特菲爾德認為,大學可以在彌合這些差距方面發揮作用,無論這種差距是真實的,或僅僅是一種感覺。喬治敦大學現任校長傑克·德高亞(Jack DeGoia)則認為,「作為一個天主教機構,喬治敦大學能夠也應該在向全世界傳播知識方面發揮作用。」

克里斯特補充說,全球化也使大學在國外有了「軟實力」。「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是世界上最好的」,她說。確保美國的大學繼續為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提供服務是「一種以建設性的方式維護美國實力的好方法」。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9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篇帶有聲音的文章,你也會睹「雨」思人嗎?
輿情新熱點一出,「舊」熱點的存活期還有多久?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