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武則天唯一遺存,「飛白」書堪稱書法藝術珍品!

武則天唯一遺存,「飛白」書堪稱書法藝術珍品!

提及女皇帝武則天,最為有名的便是無字碑,渾然一種是非功過後人評的氣魄。而這女皇帝的書法造詣亦頗為精深,今日我們借《升仙太子碑》來一睹她的書法風采。

珍稀的遺存

武則天留下來的書法資料不多,迄今發現的武則天書法遺存有《升仙太子碑》、《薦福寺碑》題額和《崇福寺題額》。

《升仙太子碑》遺存

《升仙太子碑》是武則天親自撰文並書丹鐫刻的碑刻。這塊碑刻於武周聖歷二年(公元699)六月,共有行草書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武則天親書包括碑額在內的2129字,當朝書法名家薛稷題寫上下款33字,總字數2162字。有飛白書碑額,碑陰刻有武則天《遊仙篇》詩文。

《升仙太子碑》是武則天76歲時所作,可見其書法功力之深厚。明趙涵《石墨鐫華》說:「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於世,此其僅存者耳」。

飛白書真跡

武則天擅長書法,深得晉人筆意,尤其精於飛白書和行草書。「飛白」書,即在筆畫中具有絲絲露白特點的書法,看上去卻極為高雅,書寫難度很大。《升仙太子碑》碑額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古樸雅緻,堪稱書法藝術珍品。

《升仙太子碑》碑額

觀武則天「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飄飄欲仙,大氣磅礴,可觀「飛白書」之精妙。以往在我國書法典籍中常常提到飛白書,而並不見其書跡,《升仙太子碑》碑額這六個飛白大字終於填補了這一缺憾。我們得以觀賞當時的飛白遺迹實在難得。

「升仙太子碑並序」幾字,其草書書法雄強縱肆,法度森嚴,書風遒勁瀟洒,筆勢婉轉流利,結體寬嚴適度,落筆鏗然有聲,既得二王神筆,又有自家特點字裡行間都透出一種大丈夫的豪氣。

若不是有史所載,有文可依,又有誰會相信如此大手筆竟會出自一個女人之手呢?

升仙太子碑並序(碑文)

《升仙太子碑》碑文

武則天的書法

「大周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御制御書」這14個字,我們可看到,武則天在端莊的楷書之間,不時地又使用了小篆字體,以及自己開創的漢字。在這一行的結尾處,她又創造性地運用了介乎楷書與行書之間的筆法,寫了「書」字。

《升仙太子碑》局部

在書法的表現中,武則天將多種字體變化靈活自如的運用其中,並且毫無違和感,完全不突兀,可見她既深諳書法的規律,又具有非凡的藝術膽識和才氣。

真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書法造詣之深啊!

武則天的書法筆勢婉轉流利,落筆鏗鏘有聲,風格遒勁瀟洒,獨特至極!她留跡後世之作乃中國書法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升仙太子碑》局部

《升仙太子碑》局部

《升仙太子碑》局部

《升仙太子碑》是我國行草書碑刻中最早的一種,也是我國第一個由女人寫的碑。其中「口」字和撇捺等筆,專襲王羲之偶有的方折,如此加重筆力,使得字態英邁奇崛。「門」字右邊的豎劃,十分堅挺有力,顯得大刀闊斧。所以許多書法家稱讚武則天的草書,僅次於孫過庭的《書譜》,實不過分。

《宣和書譜》中對武則天書法的評價是:「凜凜英斷,脫去鉛華脂粉氣味,其行書馭馭能有丈夫勝氣。」 作者當然極為挑剃,雖對武則天的書法橫加指責,但最終也還是不得不承認其「行書有丈夫氣!」

「有丈夫氣」是多本書法專著對武則天書法的評價。因唐太宗李世民喜好王羲之《蘭亭序》,並在歷史上首次以行草入碑,武則天受其影響,以行草入碑,「遒勁婉轉,法度甚備」。

對書法的影響

唐 武則天圖

唐代是書法盛世,歷代皇帝都推崇書法,書法史上有「唐書五變」之說,在唐代,書法經歷了五次變革,武則天統治時期,書法也經歷了一次轉變。

《玉台書史》記載:「開書道之大變者,亦為婦人,則天之前,書道尚瘦勁,則天之後,書道尚肥厚,幾乎為書法的分水嶺。」指在武則天之後,書法「漸起肥法」,至唐明皇時「肥法」到達頂峰。

由於武皇愛好書法,善書就被列為入士的重要條件,在這樣的政治形勢下,迅速出現了許多書法家。如陸柬之、賀知章、孫過庭、李邕、王知敬、薛曜、賈膺福、韓景陽、徐嶠之、王紹宗、鍾紹京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歷代名家書《赤壁賦》,哪一位的最精彩?
人群中最亮的星—書法人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