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二)不知有漢(下)

(二)不知有漢(下)

啟明按:漢代毛筆取得了哪些進步?藏鋒和露鋒寫不出來是因為水平不行還是筆不合適?為什麼說硬毫適合寫小字,軟毫適合寫大字?這篇文章給出答案。

1975年,甘肅武威漢墓出土的毛筆發現外批黃褐色狼毫,筆芯為紫黑色兔毫,也就是說從漢代開始就出現了披柱法,古人就試著用兩種不同的毛髮來製作毛筆,一直流傳到現在。隨著兔毫比例的下降,軟性毛料的加入使得筆的彈性下降,下按更深,這是完成從篆書到隸書轉變的物質基礎。

該表出自王學雷先生《古筆考》

從這個表來看,大多數漢筆文物的毛料都是不詳,有交代的毛料有兔、狼、羊。這裡面就有個問題,這些毛筆的實物都在,為什麼那麼多毛料不詳呢,又為何又有幾支筆毛料就那麼詳呢?無非三種情況:1.有人能看出來,但是怕說錯,不願意擔責任不說了,就弄個不詳拉倒。2.能指出是什麼毛料的就是膽子大,其實心裡也不是完全有底。3.確實是看出來了,或真的看不出來,實話實說。

漢居延筆

根據漢筆所用毛料的情況,最牛掰的肯定是漢居延筆,居然用到了兔,狼,羊三種毛料。我覺得這三種毛料入筆的情況出現在漢朝或者更早並不稀奇,但是能從這支筆里把三種毛料看出來,不知是何等高人所為。就來我們來看看這支筆的傳奇身世。

此筆1931年由瑞典人貝格曼在內蒙發現居延漢簡時隨便發現,發現後隨漢簡一同運到北京藏於北平圖書館,1937年日軍佔領北平,此筆隨其他文物自北平運往香港,又從香港運往美國,1965年自美國運回台灣,現存於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此筆在北平期間馬衡對此筆進行了研究,馬衡先生斷言:居延筆毫端呈白色者,必羊毫之被也。故看出這支筆的毛料的應該是馬衡。

那麼從這支筆能夠使用兔、狼、羊三種毛料雜糅,而且硬毫做柱,軟毫為披,就足以證明漢代對於毛料軟硬搭配來來製作兼毫筆已經有了相當的經驗,從筆形來看,筆根部粗壯,腰飽滿,也很接近今天的毛筆,說明漢代人做筆還真是比較牛的。有這麼牛的筆寫粗寫圓寫出各種筆觸變化就不足為怪了。

借李小平先生《毛筆的一些事》里的一張圖說話:

戰國以前的筆如信陽筆是用細繩將毛捆在筆桿上,左公山筆是將竹桿一端劈成數開將毛夾在中間,用細繩捆緊外面塗漆固定。戰國稍晚時期的包山二號楚筆已經把筆毛插入筆桿內腔了。但是到了漢居延筆,又出現了把筆桿切成四分把筆毛夾在中間的情況。

漢居延筆

總體上說,漢筆相比戰國筆有了長足的進步。

1)使得線條的粗細和字的大小基本都達到今天中楷的大小。

2)已經學會使用兔、狼,羊三種目前仍然是最主流的制筆材料相拼配來製作剛柔相濟的筆,這直接導致藏鋒筆法成為可能,並在漢隸中有大量的應用。如果硬度降不下來,還是純兔毫那樣堅硬直挺,深按和藏鋒幾乎是不可能的。

3)將筆毫納入管內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這樣說起來,漢代的筆極近似於今天的筆,至少比後來在晉唐時期流行的纏紙筆更加接近今天的筆。

但是,一個大問題就來了。既然漢代人的筆就會使用軟硬毫的拼配來作出剛柔相濟的筆,能夠適應藏鋒筆法了,為何到了晉代甚至唐早期都是以露鋒筆法為主而很難藏鋒呢?

建國後的書法教育方式經常把藏鋒和露鋒作為兩種技法來講授,搞得好像古代書家刻意要弄出以露為主的風格例如二王,以藏為主的風格例如顏公,或是藏露結合的風格。

不同書家選擇了不同的用筆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風格。我覺得這實在是胡說八道,不過不了解毛筆發展的歷史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不奇怪。

王羲之的字多以露鋒為主(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啟明注)

顏真卿多以藏鋒為主(顏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啟明注)

藏鋒和露鋒是一種現象,而非一種技法。

所謂的藏鋒,就是筆與紙接觸的第一個點落在了後來寫出的線條內。筆觸紙後鋪毫然後回頭,要麼是鋪毫的時候把這個點包裹進去了,要麼是完成鋪毫後回頭的時候把這個點裹住了。

因此藏鋒需要兩個條件:

1.觸紙不能過早,觸紙過早離後來寫成的線條很遠,線條不可能刻意的改變路徑來裹這個點。只要著紙的點離鋪毫的位置足夠近,近到小於線條的寬度,就會被自然的裹進去,如果超過了線條的粗度而且不在鋪毫後行進的軌跡上,就必然露出來。

2.須筆不能太硬,如果筆太硬,必然不能一觸紙就深按,用這種硬筆用久了書家自然會選擇觸紙後慢慢按下去,線條明顯的由細而粗,這必然會形成露鋒。

搞清楚了什麼是藏鋒,那什麼是露鋒就很簡單了。

1.筆觸紙後保持現有方向前進,慢慢按下去,沒有回過頭,這必然是露鋒。

2.筆觸紙後不久就深按,然後回頭,但是由於觸紙太早須尖太長裹不進去,留個尖在外面,這也是露鋒,這是藏鋒寫法露鋒效果,也就是說就算你是在用藏鋒的寫法寫,露個鋒也是很正常的。有露鋒效果藏鋒寫法,也有露鋒寫法藏鋒效果,那是因為筆含墨量大流下來裹住了入筆的痕迹。

藏鋒和露鋒還有一個中間狀態,就是切筆。

魏碑多切筆(魏碑《張猛龍碑》局部 啟明注)

切筆最多見於魏碑和歐楷,所謂切筆就是比如一橫,下筆就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按下去,然後回鋒橫行,第一個觸紙的點往往就是位於線條的最左上角。這種線條寫出來有人說是藏鋒,有人說是露鋒,看得人是雲里霧裡。其實遇到要寫這種線條,藏鋒也可不藏也可,剛剛處於藏與露的臨界點上,只要不露得太狠都是沒問題的。

我有個朋友寫字算是個高手,每言必稱只用化纖筆,毛料筆無用云云。看他的字除了露鋒就是切筆,有些切筆看上去也像藏鋒,但真是要藏個鋒化纖筆是萬萬做不到的。(啟明按:尼龍含量過高的毛筆,筆很難壓下去,要做到藏鋒非常困難。)除非是墨多流下來裹住了。

化纖筆用筆的豐富性是大打折扣的,不能藏就不能圓,不能圓就難以厚,線條扁薄是必然的。硬毫哪怕是兔尖,比起化纖來還是要好很多,至少前端一小段是能踏踏實實的跪下去的。而化纖只能是一直彎刀狀,跪不下去。

總的來說,硬筆宜露,軟筆宜藏。硬筆一方面不方便一觸紙就猛地下按,你按它它也下去得不老實,死硬著脖子根跟你較勁,二者硬毫留下的須尖比較好看,因為筆的彈性大容易入紙,所以細的線條也很有勁。軟毫就不一樣了,筆尖軟弱不容易入紙,留下的須尖浮、弱。再者,硬毫容易寫直,細線條也好控制方向;軟毫不容易寫直,細線條難以寫直走穩,故用藏鋒寫法儘早按到一定的粗度,容易把線條寫直,顯得更入紙,

硬毫用於寫小字,古代硬毫如兔毫也做不出太大的筆,小字有遊絲很好看,顯得精緻有層次。軟毫多用於寫大字,大字細碎的東西多了就顯得亂、碎、飄,所以硬毫小字多露,軟毫大字多藏。

如果引申這個道理到現在的制筆上,做小筆要以硬毫為主,再軟也不能比狼毫軟了,如果用純羊做寫小字的筆,不是說不可能,比狼毫好用的可能性不大。小筆註定是狼和兔的天下,不是省錢買支小羊毫能對付得過去的。

藏鋒和露鋒不是技法,是現象。筆的軟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書家喜歡藏鋒還是露鋒,而不是書家拿起什麼筆都是想藏就藏想露就露。工具對藏露的影響遠大於書家的主觀意識,工具對風格的影響是巨大的,書家的安排設計未必有我們今天人想像的那麼大。

廣而告知

此次集訓報名今日截止!

請想報名的書友抓緊時間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明書法 的精彩文章:

李炯峰書法工作室2018年暑期行草集訓班招生
什麼是枕腕、懸腕、懸肘,初學書法怎麼選?

TAG:啟明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