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和尚助人成就一代帝王霸業 自己卻被親友拋棄

這個和尚助人成就一代帝王霸業 自己卻被親友拋棄

原標題:這個和尚助人成就一代帝王霸業 自己卻被親友拋棄


明代僧人道衍(姚廣孝),明成祖朱棣的「黑袍宰相」,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這是個純粹的陰謀家,愛好造反,興趣造反,大半生為了造反。


據史料記載,姚廣孝是江蘇蘇州人,14歲就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姚廣孝雖然做了和尚,但卻對陰陽術數、兵書戰策十分感興趣,他潛心學習,儼然已經成為了張良、諸葛亮一般的人物。


年輕時的姚廣孝在蘇州出家為僧,法號道衍,他與當時「吳中四傑」中的高啟、楊基交好,學識淵博,通曉儒、佛、兵、道諸家。


之後姚廣孝開始四處遊歷,在嵩山寺時,相士袁珙對他說:「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劉秉忠是何人?他是輔佐忽必烈創建大元王朝的開國功臣。忽必烈入主中原,劉秉忠守侍在其左右協助忽必烈教化天下,因其精通邵雍的皇極易數,可推演天象變化的徵兆,預測人事頗為精準,堪稱是元朝奇人。他出家時法名釋子聰,後被忽必烈賜名「劉秉忠」。


袁珙斷言道衍將來也會像劉秉忠一樣,道衍聞此言大喜。


洪武年間,姚廣孝被召到南京,參加禮部的考試,但沒有授予官職,「賜僧服還」。


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死,朱元璋朱元璋從民間選拔十名僧人,準備分給諸位藩王講經薦福,對於這些僧人而言,選擇跟隨那位王爺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藩王們到來前,僧人們紛紛議論,哪個更有錢,哪個更有權,哪裡地方好水土佳。


只有一個叫道衍的和尚巋然不動,眼觀鼻鼻觀口,但實際上,他的內心比誰都激動,因為他等待這個時機,等待那個人已經很久了。


不一會藩王們進來了,原先吵雜的僧人們立刻安靜下來,他們知道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到來了。



道衍用眼睛的餘光看見了自己等待的人,他終於來了!朱棣帶著招牌似的微笑一路走來,他並沒有注意道衍,就在他行將經過的時候,這個沉默的和尚突然開口了:"燕王殿下,貧僧願意跟隨您。"

朱棣愣住了,他回頭看了一眼這個自薦的和尚,微微一笑,問出了一句似乎很有必要的話:"為何?"


"貧僧有大禮相送。"


這下朱棣真的感興趣了,自己貴為藩王,要什麼有什麼,這個窮和尚還能送什麼禮給自己?


"喔,何禮?"


到關鍵時刻了,不能再猶豫了,這個禮物一定能夠打動他!


"大王若能用我,貧僧願意送一白帽子給大王!"


朱棣聞聽此言,勃然變色,他雖然讀書有限,但王上加白是什麼字他還是清楚的,他快步走到道衍面前,用低嚴的聲音怒斥道:"你到底是什麼人,不要命了么?!"


此時的道衍卻是笑而不言,似乎沒有聽到這句話,閉目打起坐來。


這個誘惑太大了,他一定會來找我的。


果然,過了一會,一個低沉的聲音在他的耳邊響起:"跟我來吧。"

成了!



於是姚廣孝來到了北平,名義上是慶壽寺住持,但實際上是朱棣的軍師。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並實行削藩。周王、湘王、代王、齊王、岷王相繼被廢。道衍勸朱棣起兵,朱棣心中忐忑不安,想認命束手就擒,說:「民心向他(建文帝),奈何」?姚廣孝卻說:「我只知天道,論什麼民心」。


道衍和尚後面的話才叫驚艷:在大多時候,並非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得天下者得民心,一句話,成王敗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換個角度看,道衍佔了大便宜,燕王好歹有身家富貴的牽掛,他卻不過是一把老骨頭,慫恿著朱棣加入他謀籌了半輩子的,從來沒機會實踐的愛好——造反。


朱棣起兵之時,突有暴風雨來臨,將王府的檐瓦吹落在地。風吹落瓦在當時被視為不祥之兆,因此成祖不禁變色。姚廣孝道:「這是吉兆啊!自古飛龍在天,必有風雨相從。王府的青瓦墮地,這預示著殿下要用上皇帝的黃瓦了。」



朱棣即位後,準備加封姚廣孝高官,還讓他蓄髮還俗,並「賜第及兩宮人」,但這都被他所拒絕。姚廣孝幫朱棣起兵,不是為了高官厚祿,金錢美女,他只是想實現自己的抱負,方不負平生所學。此後姚廣孝輔佐太子(明仁宗),教導皇孫(明宣宗),成為三位皇帝老師!

後來,明成祖命姚廣孝蓄髮還俗,被姚廣孝拒絕。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他不貪權、不貪色、不貪財,不慕榮華富貴,清貧到老,終身粗茶淡飯,清修寡慾!最關鍵的是,無兒無女、無親戚,道衍和尚的親人也沒有被推薦做官吃俸祿的!


有人猜測,道衍和尚造反是因為喜好殺戮,因為朱元璋殺了很多好友,出山報仇來了,可是倒也不象。姚廣孝在出奇策給朱棣之時,就已經為大儒方孝儒求情,萬般懇求朱棣:京城破,此人必不屈,但萬不能殺,若殺此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姚廣孝晚年著有《道余錄》,詆毀以往的儒者,知道這本書的人都開始輕視他。


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人,但是,很多族人並不買他的賬!


姚廣孝到蘇湖賑災時,曾到長洲見姐姐,姐姐卻閉門不見,便又拜訪故友王賓。王賓也不肯相見,只是讓人傳話道:「和尚誤矣,和尚誤矣。」姚廣孝再去見姐姐,卻又遭到責罵,不禁惘然。



永樂十六年,姚廣孝病重,朱棣多次親自探視,並「賜以金睡壺」。期間姚廣孝要求朱棣放了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朱棣立即照辦。


不久姚廣孝病死,享年84歲。朱棣聞訊,「震悼,輟視朝二日,命有司治喪」。


太祖、成祖兩朝,配享太廟的十六位功勛,自中山王徐達以下,皆為武臣。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之次者,唯姚廣孝一人,可見他在明初的特殊地位。

如今姚廣孝的墓塔依然矗立在北京房山區常樂寺村北。


我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後一句話,人應當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蘆葦青 的精彩文章:

這位皇帝用生命告訴大家:男人,千萬不要在酒後開玩笑,很危險!

TAG:蘆葦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