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死諫!皇帝不聽他的勸諫,還免了他的官,他在皇宮前拔刀自殺

死諫!皇帝不聽他的勸諫,還免了他的官,他在皇宮前拔刀自殺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皇帝以天子名義統治天下,集天下之權於一身,深系天下安亂,君名則天下治,君昏則天下亂。歷朝歷代都有一批直言敢諫之臣,以天下為己任,對皇帝的統治政策提出各種修正意見,使國家得以健康平穩發展,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魏徵,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般來說,大臣進諫皇帝,態度一般都比較溫和,因為畢竟君臣身份有別,偶爾在危急時刻或者碰上一根筋的大臣,也會做出一些不合禮儀的舉動,比如扯住皇帝的袖子不放,或者如明朝的「午門跪諫」等,都可以算的上是死諫了,歷史上也有不少皇帝因為進諫而殺了不少大臣,但是因為進諫失敗而自殺的大臣卻少而又少。

蓋寬饒生活於西漢,是現在的山東省滕州市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且很有學問,長大後被地方官推薦給朝廷開始做官。蓋寬饒當官後,工作很努力,政績很出色,被朝廷升為諫大夫(官名),蓋寬饒依然正直處事,不管犯法的是平民還是公卿都一視同仁,施法十分公正,又被朝廷任命為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京師長安及地方官吏,成為朝廷重臣之一。

為人嚴苛

蓋寬饒性格高潔,當官時奉公守法從不貪污,因此家中生活貧困,即使每月領到的俸祿幾千錢,也要拿出一半賞給充當自己耳目的小吏和平民,他的兒子去北邊戍邊時都是步行前去。蓋寬饒不但對自己嚴格要求,對於朝廷的官吏也十分嚴苛,出於正義的目的時常陷害他人,與同僚中很多人因此而結怨,並且時常冒犯皇帝批評朝廷,高寬饒自認為清正廉潔,比大多數人有才能,有功於朝廷和國家,對於那些才能不如自己卻為至高官的同僚十分不服氣,經常口出怨言。

以怨報德

蓋寬饒的性格缺陷在另一件事上表現更為清楚,當時的平恩侯許伯喬遷新居,朝廷的重臣包括丞相、御史、將軍、刺史、太守等都去道賀,蓋寬饒身為司隸校尉秩兩千石(與刺史/太守同秩)卻沒有去道賀。許伯比較佩服蓋寬饒的為人,於是又專門派人去請他,蓋寬饒這才去了,許伯還親自為他斟酒,蓋寬饒卻說:「不要給我多斟酒,我是個容易借酒發狂的人。」後來主人和賓客喝酒十分痛快,喝到高興處有一位大臣站起來跳舞,還裝扮成猴子與狗搏鬥,來參加的官員們都哈哈大笑,蓋寬饒卻十分不高興的離開了,然後向皇上彈劾那位扮猴子的朝廷大臣失禮,皇帝十分生氣。

宮前自戕

當時的皇帝是漢宣帝劉洵,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劉洵在位期間全國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這也是蓋寬饒這樣的正直之臣能夠快速陞官的原因之一。然而,人無完人,劉洵雖然開創了「孝宣之治」,但也重用刑法、信用宦官。公元前60年,蓋寬饒用密封的奏章進諫,「如今聖賢之道逐漸衰微,儒家經術難以推行,把宦官當作周公、召公,把法律當作《詩經》、《尚書》。」又引用《易傳》說:「五帝將天下視為公有,三王將天下視為私有。視為私有則傳給子孫,視為公有則傳給聖賢。」

漢宣帝劉洵十分生氣,認為蓋寬饒這是在誹謗朝廷其心可誅,特別是後面「視為私有則傳給子孫,視為公有則傳給聖賢」的話語,更是直接指責皇帝不公,有逼迫皇帝禪位之意。於是就罷免了蓋寬饒的官職,蓋寬饒知道後,就在皇宮前的北樓下拔出佩刀自殺了。

蓋寬饒一生清廉為官,思想卻誤入歧途,大有以「天下皆醉我獨醒」的聖人姿態自居,這才有了後來的悲劇結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風明骨 的精彩文章:

他是曹操帳下首席謀士,是曹操的張良,留下一段歷史之謎

TAG:漢風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