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主孫權所命名的三座城市,皆彰顯出了尚武精神

吳主孫權所命名的三座城市,皆彰顯出了尚武精神

曾有三座城市為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所命名,而這三座城市也都位於長江流域。從吳主孫權所給這三座城市所命名的名稱來看,都彰顯出了同一種精神。

一、建業。東吳政權原先的治所在京口(今江蘇鎮江)。後孫權採納名臣張紘的建議,於211年,將治所從京口遷到秣陵(今南京)。並於212年,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在此建立帝王之基業」。這也是南京在歷史上的建都伊始,而建業也成為了南京的別稱之一。

而今的南京為江蘇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的西翼中心城市,我國的科教第三城。最近幾年,南京的經濟發展也很迅猛,已從「蘇小三」到了「蘇小二」。現下轄11區,總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約9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24萬。2017年的GDP為11715億元,位列我國城市之第11位。

二、武昌。孫權於221年遷都於「鄂縣」,取「以武而昌」之意,而改鄂縣為武昌(在今鄂州境內)。229年,孫權在此稱帝,改年號為黃龍,同年秋又遷都至建業。至吳主孫皓時,吳國又遷都於武昌,卻遭到了舉國上下強烈的反對(時有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迫不得已,吳主孫皓又於第二年還都建業。至唐代以前,武昌之名即今鄂州之地。

而今的武昌,為武漢三鎮之一,武漢市的中心城區之一,是湖北省的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現武昌區的總面積僅約108.平方公里,下轄14個街道,戶籍總人口約109萬。2017年,GDP約為972億元。

三、武進。234年,吳大帝孫權崇尚武功,以謀取統一大業為己任,而從丹徒(今江蘇鎮江)之地出兵伐魏,便詔復丹徒為武進,取「以武而進」之意,自此便有了武進(非今之武進區)之名。後武進又複名丹徒,而在丹徒之東(今常州市區附近)重置了武進縣。

而今的武進,為常州市的下轄區。其總面積約為1247平方公里,人口約160萬。2016年GDP為1830億元,位列江蘇省各區之首。

從孫權所命名的三處地名,建業、武昌、武進,都彰顯出孫吳政權的「尚武進取」的精神。而與後世那些偏安於江南政權的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精神風貌有著天壤之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遼朝有五座都城,而這一地級市就佔了倆
我國城市中,別稱最多的城市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