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注中國新青年藝術家及未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關注中國新青年藝術家及未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

藝術市場換代司空見慣,早些年被稱為青年藝術家的70後一代如今已活躍在藝術市場的第一線。在其之後,80後90後藝術家也如雨後春筍冒出。經過藝術市場的多次變遷,我們知道即使再大的浪潮也終將過去,能歷經起伏留存下來的年輕人,才可能像他們的前輩一樣更加成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今那些值得關注的中國新青年藝術家及未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趨向吧!

The art market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and the generation of the post-70s, formerly known as young artists, is now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art market. Since then, artists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have mushroomed. Through many changes in the art market, we know that no matter how big the wave will pass, the young people who can survive the ups and downs will be as mature as their predecessors. Today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new young Chinese artists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a"s contemporary art market.

時代背景塑造一代藝術家

不同時代的社會環境和生活方式,蘊育出的藝術家也是不同的。在一次次的美術革命及社會環境的變遷中,一代代藝術家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影響中國美術的領軍人物,他們都為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發展帶來了各個階段的新的生命力。

70後藝術家的創作不像50、60後藝術家一樣一輩子用一個符號或堅持一種脈絡創作,他們更多的是可變,喜歡懷疑創作,不斷地變換自己的關注點,喜歡鮮活的事物,擺脫現代派藝術的語言線性脈絡和私密話語。70後藝術家大多曾接受過系統的美術教育,很多人還有在歐美留學或工作經歷,具有國際化視野,掌握國際的藝術語言。他們更關注自己的青春私體驗和微觀敘事來折射現實境遇,對崇高直接的政治、宏觀敘事現象關注相對較少。目前70後第一梯隊中成功藝術家其市場軌跡基本可以概括為,有專業畫廊的推動,同時國際方面運作得也不錯,經常在國際上亮相,造成市場面很活躍。

▲第十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獎項獲得者,劉韡,1972年生人

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造就了一個新的時代,而生於這個時代並且見證和生活在這個時代變化中的人群,就是80後與90後的一代人。

如今,80後的三十而立和90後的初生牛犢不怕虎,使之在社會的各個行業中逐漸站穩腳跟。在當代的中國藝術舞台中,80後90後年輕藝術家展現出了他們蓬勃且年輕的藝術生命力以及前衛並且具有時代性的藝術理念。青年藝術家的思索和表現的主題反映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屬於他們的時代。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對社會和環境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從社交到購物都逐漸網路化,這些變化都深刻而無微不至的影響到青年一輩藝術家的生活。他們也試圖在作品中通過找尋更當代的方法和技巧來傳承和發揚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

▲第十二屆AAC藝術中國「年度青年藝術家」獎項獲得者,曹雨,1988年生人

21世紀以來,世界藝術進入了嶄新的階段。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藝術創作既強調了融通和統一,又強調了差異和多元。其中,青年藝術家們的創作越來越呈現其活力,他們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重視。全球藝術市場也隨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促進下,藝術資源的一體化速度明顯加快,藝術市場交易也更趨頻繁,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更處於長期增長的良好周期。在此新背景之下,發現新價值、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即成為藝術市場近期的拓展目標,而青年藝術家全面登堂入室已經成為市場中的潮流。青年藝術家,代表著藝術創作的現狀,也代表著藝術發展的未來。

中國新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都在表述什麼

從藝術家群體來看,中國在地藝術家和海歸藝術家是80後、90後「藝術青年熱」最主要的兩撥力量。中國80後90後青年藝術家將是中國21世紀新美術的核心力量,除了各大美術院校所培養的學院派青年藝術家外,依然有大量「制度外」藝術家前赴後繼地投入到藝術創作以及各類藝術活動中去。在未來的10年、20年里,他們的聲音將越來越響亮,未來的藝術話語權,也將掌握在這群藝術家群體的佼佼者手中。同時,近些年來,大量的海外藝術學子的學成歸國,為當代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了全新的力量。他們不僅將國外先進的藝術理念和技術帶回中國,更重要的是,他們帶回的是先進的藝術運營方式,以及更加寬泛的藝術視角和更為系統的當代藝術思維模式。這與國內的青年藝術互相扶持,融合推動。社會資本與社會行業的融入跨界,使得藝術理念與形式更加具有包容性、互助性和互動性,而藝術家與藝術品也將以更多樣化的面貌出現在新的時代。

▲張鼎,藝術項目 「風捲殘雲」

自古以來,傳統的純藝術和應用美術都在一直融合和變通,而作為新時代的純藝術家與新時代的應用美術家,都將會用一個詞「Artist」去概括。特別是在當代藝術中,大量的優秀藝術作品不僅只是傳統概念中的國、油、版、雕,很大一部分作品則利用了應用美術的語言和表達形式去創作;而在應用美術領域,不僅有大量的傳統藝術形式和語言出現,藝術理念的注入,也使其更具有藝術靈性和藝術表達性,從而使得應用美術作品本身也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因此,現今到未來,無論是應用美術還是純藝術,定義一個好作品的標準在改變,而80後90後的青年藝術家,具備了這種融合的能力和理解力,他們的藝術創作無論是純藝術還是應用美術都會呈現出一種新的形式、狀態和精神面貌。並且,也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去推動社會藝術的發展。

例如1984年出生在中國上海的陸楊,2010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碩士學位。她作為新媒體藝術家在新媒體藝術和生物藝術領域中備受矚目,她善於利用多種媒介, 包括影像、裝置、動畫、攝影和遊戲等,探索生命的本質及其生命的存在。作品利用融合科學、宗教、心理學、神經科學、醫學、遊戲、流行文化和音樂等多種領域,呈現她獨有的幻想,信仰以及宇宙觀。同時,在其美學體系中特有的生物與特定元素,也隱喻了人自身短暫脆弱無常的存在。

▲陸楊《復活!殭屍青蛙水下芭蕾!》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先鋒藝術留給當代藝術的遺產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觀念藝術,這使得藝術中被注入極強的理性主義成分,在90年代新的先鋒藝術家看來,人和人文主義因此被擠壓到邊緣,因此轉而強調極端的感覺和體驗。這種藝術理念的對峙在依託於新媒介和新技術發展起來的藝術中尤其明顯。如何在外在於人的設備與人的內在之間建立聯繫,並構築有機系統,成為許多新媒體藝術家討論的重要主題,也正是在該主題的指引下,互動、參與和分享成為藝術家熱衷的新方式。

▲宋戈文 《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

市場喜歡青年藝術家嗎?

從藝術市場上看,資本市場對年輕藝術家的追捧呈現出新的熱潮。當前的美術界對青年藝術家成長的關注無疑是熱門,評論家、策展人等都使出渾身解數去挖掘他們的潛力。國際間頻繁的展覽活動交流,拍賣場上的人聲鼎沸,藝術市場的熱鬧火爆,諸多藏家都將目光投射在青年人的身上。過去和當下的成名藝術家已被過度消耗,而青年藝術家還有待開發和期待,這無疑成了資本探尋的窪地。選擇青年藝術家,就相當於購買原始股,風險小回報卻很樂觀。在當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雖然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仍然處於成長期,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70年代、80年代藝術家的市場份額集中在油畫類作品,國畫、雕塑、版畫等門類市場份額較小。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藝術家們在實驗藝術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經過「億元時代」的洗禮,中國藝術品市場漸趨理性,對「70後」、「80後」青年藝術家的關注漸有升溫之勢。通過聚焦、分析他們在中國拍賣市場的表現,可以真實具象地了解當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現狀,及時準確地把握藝術投資的脈搏。

▲劉韡2012年作品《紫氣》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432萬港元成交,是本季青年藝術家最高單價

北京保利是今年對青年藝術家作品推薦力度最大的拍賣行之一,不僅憑藉「尤倫斯收藏專場」在榜單中獨佔5席,還在青年藝術年度成交額和成交量方面分佔總量的57.11%和39.34%。這一方面反映了2018北京保利今年在青年藝術板塊的成績。同時從2015年年底發布的「青年藝術100」綜合指數可以看到,中國藝術品市場整體遇冷,青年藝術卻呈現市場上升。

其實青年藝術家並不缺少市場、銷售、展覽、展示的機會,「以前很多藝術家有名氣了,作品動不動幾十萬、幾百萬元,但新興藏家只會從低價位作品入手,在這種情況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就有優勢。」

▲aaajiao《膜化》

▲林欣《錯誤的秩序NO.3》

談及青年藝術家作品價格的情況,從目前情況看,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價格還處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青年藝術家,他們中大多數人的作品定價並不高,單件作品在幾千元到幾萬元區間里。對於想要收藏的中產階級而言,可選的作品是存在的,從實際情況看,單件作品價格在5萬元以內的作品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不過,藝術品收藏畢竟還是少數人的行為,雖然越來越多的大眾在關注藝術,很多從事新興行業的青年人也開始介入到藝術品收藏中來,但它在短期內還很難成為大眾化行為。當然也有一些新興的、年輕的收藏者,因為成長經歷和興趣愛好使然,偏重於發掘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閆珩《苦艾酒—雙月杯》

青年藝術市場近幾年確實獲得了長足進步,青年藝術板塊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話題。其原因,首先是近幾年青年藝術家創作面貌的豐富性、多元性和未來性,讓業內外看到了他們在創作上的無限可能性。再有,最近兩年關於青年藝術家的學術性展覽越來越多,對青年藝術家的梳理也越來越深入,除官方美術館、非營利機構以及商業機構的介入、推動外,越來越多的策展人把相當大的精力放在了青年藝術家生態的梳理與研究上,推出了很多高品質的青年藝術家展覽。一二級市場的焦點也在向青年藝術家身上轉移,同時,資深藏家和新興藏家涉足對青年藝術家的收藏,經過多年培育,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青年藝術市場有所發展也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未來的當代藝術市場猜想

藝術市場創作任務的接力棒,正在被新的一代青年藝術家接過,而他們的成長軌跡和生活環境、信息渠道,傳播方式已經註定會和之前的一批中國當代藝術家群體有著極大的不一樣,也必將呈現新的市場形態,產生新的審美趣味。

「沉浸式展覽」便是新時代青年藝術形式非常好的延伸體現,並且可以看到這一新興展覽概念已經使冷卻已久的藝術市場迎來新的活力。就比如近日主打沉浸式體驗的上海寶龍美術館的《WAVELENGTH:出廠設置》,7月7日開幕當日便吸引了近萬名觀眾入場,開幕兩周內總共參觀人數超過3萬人次;同樣以沉浸式的互動體驗,吸引了大批觀眾的上海昊美術館新展「虛·構」,從6月1日開幕至今參觀人數已突破7萬人次;而北京嘉德藝術中心,也在7月5日啟動「尋夢海底兩萬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藝術展」 。

▲《WAVELENGTH:出廠設置》展覽現場

由於青年一代藝術家作品的形式更加多元,將藝術產業引領向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多元產業的跨界將是藝術市場未來強大的發展空間,如已具初步雛形的「藝術+地產」,「藝術+餐飲」,「藝術+品牌」,而未來有更多領域有待實踐和拓展,如「藝術+影視」,「藝術+娛樂」等。而當這些變成一個個可實行的產業時,何不可變成一項項可投資的藝術項目呢?成為藝術金融一項可健康運營的方向,避免了藝術品估值難、流通性差等遲遲市場難以解決的難題。

▲ 「K11 MUSEA」 將在2019年第三季度開幕

我們一直說大眾藝術消費,但如何達到卻是一個難題。因為大眾藝術消費認識的缺乏。大眾對時尚消費要先於藝術消費,朋友圈效應、網紅效應是這個市場的契機。而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正符合這一點,視覺感、趣味性強,更能引起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共鳴。加之免費的傳播,影響力將倍速擴大。

2008-2018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家挑戰和考驗特別大的十年,其中既有市場起落的幻滅和虛無,也有對藝術家創作的殘酷激勵。時代總在不斷的更迭,如今「90後」已經登場,「70後」、「80後」也在挑選未來的市場名單。當代藝術的中堅一代現在處於既不年輕,又不夠老的階段。所以,對於中國當代藝術還遠遠未到下歷史判斷的時機,當代藝術旋律仍在譜寫當中,市場還將隨之起舞。

結語

青年藝術家的思索和表現的主題反映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屬於他們的時代。不斷加速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對社會和環境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這些變化都深刻而無微不至的影響到青年一輩藝術家的生活。在更多元的當代社會,藝術的形態必然會更豐富,出現更多難以被歸類和總結的獨立個體。青年藝術家更是如此,也理應如此,我們應當對未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未來抱有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市場通訊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藝術革命,你與安迪·沃霍爾只有一鍵之隔
國內外都有哪些優秀的策展人

TAG:藝術市場通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