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殺魚弟」服毒自殺: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
#我是小智老師,我愛記憶#
· 1 ·
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網紅「殺魚弟」喝百草枯自殺了。
說實話,看到「殺魚弟」三個字的時候,我是一臉懵逼的,頭上大寫的「他是誰?」
估計你和我是一樣的,要是看到這張照片,就能回憶起很多了:
2010年11月,一則「蘇州最年輕殺魚弟」的帖子在網上走紅,讓殺魚弟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里。
「殺魚弟」原名叫孟凡森,是山東蒼山縣人,6歲時跟著父母來到蘇州。
家裡兄弟姐妹6人,他是老大,從小就輟學,8歲在父母的水產小店裡幫忙。
在帖子的視頻里,他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熟練將一條條魚開腸破肚,技巧嫻熟,動作輕盈,眼神犀利又倔強地看向鏡頭,因此讓無數網友戲稱他為「殺魚弟」。
之後,殺魚弟還順勢和爸爸上了電視節目《加油老爸》。
之後「殺魚弟」的名氣越來越大,來買魚的人越來越多,父親於是把店名改為「殺魚弟水產」,生意越做越好。
最後,在網上走紅的「殺魚弟」得到有心人和政府的幫助,得以重返校園讀書,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但萬萬沒想到,8年之後,殺魚弟會突然自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根據新聞說法,原來當年好心人幫助殺魚弟送入校園不久後,他父親就認為讀書無用,讓殺魚弟回家幫忙生意。
因為輟學,本身基礎差的殺魚弟在跟不上學校的學習進度之後,又被父母慫恿,重新回到了魚攤上殺魚。
不讓殺魚弟繼續學業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根據鄰居的說法,他父親經常打罵孩子,最嚴重一次,差點打得小孟摘除眼球。
[由於沒有和同齡人讀書,他被封閉在一個小圈子裡,也就失去了和同齡人一起交流、成長的機會,在家庭矛盾極其激烈,外部又沒有自己世界的情況下,具有暴力傾向的他選擇了用自殺的方式來處理家庭矛盾。]
這是某新聞向人們講述他自殺原因的一段文字,這裡面的每一個字寫滿了悲傷、孤單、憤懣、不屈,都代表著殺魚弟的人生。
新聞報道引起了很大轟動,殺魚弟父母不得不站出來回應網上的「謠言」,殺魚弟父母的回應真是讓我很無語,姑且不論眼睛是不是被打壞的,孩子不去學校學習,這肯定是其父母的責任,還推卸責任說孩子不去學校讀書。
有讓8歲兒子輟學的前科在,誰會相信這對父母的這番空口無憑的瞎話?
還有不少網友認為是貧窮惹的禍,家庭貧困不得不讓孩子接受生活的苦。
我就更加呵呵了,九年免費的義務教育難道是擺設嗎?這個階段,接受學校教育根本不費錢,再怎麼窮,不至於一點學雜費都供不起吧。
[本質上,就是其父母嗜錢如命,把孩子當成賺錢工具的心態作祟,短視的見識,低端的格局,錯誤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如今殺魚弟的自殺局面。]
「殺魚弟」的故事讓人唏噓,卻也讓我明白,有的時候,孩子的優秀與否,往往就是來自於父母格局的差距。
俗話說:一個人有著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可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他認識世界的第一雙眼睛。孩子人生格局的形成,基本是由父母的格局所奠定的。
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父母的格局大小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低。
· 2 ·
而父母的格局高低,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對待知識的態度上,低格局的父母總支持讀書無用論。]
越是支持讀書無用,金錢至上的父母,他們的格局往往不會大,還深深地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
讀書無用,就是那些類似殺魚弟父母嘴裡常說的論調。
我曾寫過一篇《6年跟拍三個階層的孩子成長曆程: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出路》,裡面寫到了一位甘肅女孩馬百娟的故事。
GIF
馬百娟的家庭非常貧困,12歲的她被村長好說歹說才被拉到村裡唯一的小學讀書。
雖然家庭條件困苦,年紀尚小的她每天放學還要餵豬、做飯、背穀子,但是這樣的生活環境並沒打消小百娟對學習的熱愛,她每天都積極認真地讀書。
因為她喜歡上學,因為她知道讀書能改變命運。
馬百娟曾在作文里寫道,希望長大後能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大學畢業後去打工掙錢,她的夢想是將來一個月掙一千元,給家裡買面和打井,因為她家面不夠吃,水不夠喝。
可好景不長,家庭勞動力的喪失,加上其父親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行了」,馬百娟被迫輟學,在14歲那年,嫁給了表哥,從此一生的命運就此改變。
在低格局的父母眼裡,孩子的人生就是自己生活的補充劑,他們完全沒有可能去嘗試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多的教育。
[讀書無用論,真真切切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騙局。只有越窮的人才越相信讀書無用。因為窮,把他們的眼界全擱淺在金錢上,唯利是圖。]
就如殺魚弟的父母一樣,他們也認為讀書無用,還不如讓孩子早點輟學,幫自己殺魚更好賺錢。
過分看重金錢,容易得過且過的父母,當他們的眼裡只剩下了錢,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賺錢工具,把溫馨的親情當成了赤裸裸的金錢交易關係,讓孩子得不到一點愛。
缺愛的孩子,就像靈魂缺了一角,一生都無法完整。
[第二,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低格局的父母喜歡用簡單無腦的「打罵教育」。]
低格局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愛強調「我是你爸媽,我是為了你好」,他們往往喜歡把道理凝聚在拳頭了,語言上的吼和罵一旦沒用,就施以拳打腳踢、棍棒教育。
其實,打罵是最劣質,也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
殺魚弟多個鄰居都曾向電視台反應,他的父親曾經用鐵絲將孩子綁起來暴打。
而這樣以暴力教育為主要手段的低格局父母,在生活中上並不少見。
在海南萬寧市人民醫院,醫生正在救治一名被父親用皮帶、掃把、衣架,一下一下活活鞭打成重傷的6歲女童。
可惜,儘管醫生拼了命地施救,但女孩小小的生命還是從這個殘忍的世界離開了。
而父親暴打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父親蔣某在陪著女兒在出租屋裡寫作業,看到孩子犯錯就不停地責罵女兒。
女兒忍不住,就回了幾句嘴,父親蔣某便一怒而起,抓起手邊的各種「工具」,將女兒踹翻在地,狠狠抽打了一個半小時。
直到他累了,停下了手,還對躺在地上的女兒說:「別裝了,快起來。」
這時,小小的孩子用盡她全身的力氣,說了最後一句話:「爸爸,我起不來了。」
[這些經常打孩子的父母也許自認為,打孩子是為了管教孩子,是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展現自己的權威,但父母把所謂的權威,以暴力的手段訴諸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在無窮無盡拳頭和責罵聲中成長,只會造成了日積月累的絕望和傷痕。]
最近熱播的電影《小偷家族》里有兩句關於家庭的台詞,說的很有道理:
如果說愛你,卻還打你,那一定是說謊。
如果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住你。
這才是一個父母愛孩子的正常表現,父母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越是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更好的教育方式,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情境,而不是簡單的「暴力」+「吼罵」。
· 3 ·
[第三,對待孩子的成長,低格局的父母永遠自以為是,不會自我成長。]
在殺魚弟的自殺原因陳述中,他的父母多次提到小孟是因為進入青春期後,非常叛逆,性格很急躁,隨便說兩句就一氣之下喝農藥自殺了。
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我打罵孩子是教育,結果孩子太叛逆,不肯聽我的話於是自殺,如果孩子還小的話,就會乖乖地聽我的話,那就不會自殺了。
這種想法的父母總是自以為自己是正確,對待孩子也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每個孩子總會長大,如果父母還是用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對待長大後的孩子,必定會出問題。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叛逆期,只是孩子長大了,父母卻在原地,不肯長大。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
在我看來,你把多大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你自己起碼也要做到相應的進步。
總不能你和孩子參加跑步比賽,你一直要求孩子跑第一,自己卻嫌累怕苦,偷奸耍滑,不肯拚命,卻還一直催促孩子努力跑。
哪個孩子會肯拚命?
有太多的父母給孩子報了各類補習班,自己卻約上朋友在星巴克閑聊;一邊歇斯底里地吼著孩子趕緊寫完作業,一邊自己卻躺床上追劇、玩手機。
不要總是逼著孩子「你要努力啊,你是我們家買房買車的希望」,而是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活成一個好榜樣。
[最好的父母,就是懂得在人生路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我用力地跑完自己的路,也帶動孩子往自己的夢想方向奮力前行。]
當父母對人生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嘗試,對知識與努力有更忠誠的信仰,就有足夠的底氣,足夠廣闊的格局去引導孩子,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 End ---
本文轉載自家庭實驗班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在後台聯繫小編哦~
TAG:才智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