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同向賣點中尋找差異?
在寫產品賣點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需要同時推薦特點類似的兩種產品。
例如:一個同樣是基礎款圍巾需要同時推羊絨款和羊毛款,
又如:一款運動耳機需要同時推MP3版和藍牙版;
例如:一個同樣是基礎款圍巾需要同時推羊絨款和羊毛款,
又如:一款運動耳機需要同時推MP3版和藍牙版;
GIF
拿圍巾舉例:
既要打材質柔軟的賣點,又要拿羊絨跟羊毛比,又不能讓顧客覺得羊毛不夠好,怎麼辦?
原文是這樣寫的:
....好的面料是絨毛覆蓋密集且光滑的。
其次它真的非常舒服!用手撫摸一下,你就看不上其它材料了。
……
而保暖性方面,羊絨更是聲名在外,是羊毛的1.5~2倍。
首先,它不容易皺,即使稍有褶皺,只要掛一晚上就能恢復平整,清洗後也不會縮水。
其次,羊絨的吸濕性比羊毛強,這點主要體現在成色和穿戴體驗上。
羊絨染色後不掉色,色彩飽滿,圍在脖子上也更加透氣舒爽。
在講羊絨的時候,輕輕帶過柔軟的賣點,然後引導用戶關注保暖、輕、不易皺、透氣、不掉色等長處。
那麼羊毛款呢?
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羊毛扎皮膚。這是因為羊毛的纖維比羊絨要粗,且羊毛的毛鱗片是張開的,所以未經仔細處理的羊毛紡織品多多少少會扎皮膚。
但xxxx的羊毛圍巾採用了100%內蒙古初剪羊毛,所謂「初剪羊毛」就是每年羊身上的第一剪羊毛。
這種羊毛的纖維細度介於普通羊毛與羊絨之間,能將扎人程度降到最低。
雖然親膚程度比不上羊絨那麼軟滑,但也足夠柔軟。我們好幾位同事試過,都覺得可以接受。
大家可以仔細看看羊毛的分布,同樣是平滑而細膩的,手感也非常好。
等到將羊毛的時候,先不談柔軟,而是反過來拋出「扎人」這個痛點,再以「100%初剪羊毛」的賣點作為解決方案,
並通過「我們好幾位同事試過」這樣的代客體驗,不但取得讀者的信任,而且還通過「介於普通羊毛與羊絨之間」,悄咪咪地將它與競品區分開了。
總結:對於兩個同向賣點的產品,可將共同賣點留給價格較低的一款產品,
並通過痛點-解決方案的方式來打動顧客。
在顧客的心目中,更貴的款毋庸置疑會更好,
因此可對更貴的款多挖掘其他差異化賣點,讓顧客感覺貴得物超所值。
另一個技巧是,再細分不一樣的受眾人群。
繼續拿圍巾為例,表面上看,兩者的用戶群體差不多,但其實完全可以根據材質的其他優點,結合需求進一步拆分不同的人群。
例如羊絨的吸濕性強、輕薄的特點,可以建議比較胖、愛出汗的女性,
而羊毛比羊絨更厚實,可以建議個子小的女生使用。
再有一招就是,構建不同的使用場景。
看看另一個產品,耳機,屬於功能性產品,除了拆分同向賣點外,還可以通過構建不同的使用場景,幫助用戶喚醒自己的真實需求。
例如:
MP3耳機更適合喜歡在戶外運動的人士,這樣就不用帶上手機也可以聽歌,方便。
藍牙耳機更適合工作繁忙的高效能人士,這樣可以避免錯過任何的重要來電。
金句提煉
它真的非常舒服!用手撫摸一下,你就看不上其他材料了。
「非常舒服」不夠直觀,但「用手摸一下」,會讓讀者情不自禁地跟著想像起觸摸的感覺。
它不容易皺,即使稍有褶皺,只要掛一晚上就能恢復平整,清洗後也不會縮水。
作者用「即使……只要……」,一句話提出解決方案,打消用戶的顧慮。
我們好幾位同事試過,都覺得可以接受。
「同事」給人的感覺是你自己人,如果換成「我們在街頭拉了幾個mm」,相同的描述,給人的信任感卻沒那麼強,「可以接受」這個詞,不顯山不露水,挺好。
我看見什麼好的就想告訴你。
TAG:水水魚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