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東方白鸛之鄉有機大米是咋種出來的?

看,東方白鸛之鄉有機大米是咋種出來的?

好地 妙招 優米

——洪河農場「東方白鸛之鄉」有機米誕生側記

趙爽 杜宇華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先。」大米作為重要的主食,其品質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意味著綠色生態有機米的市場需求量將越來越大。

國家連續兩年調低水稻保護價,倒逼水稻種植業必須選擇種植適口性強、綠色有機的水稻品種,才可保證效益不減,進一步打破傳統水稻種植效益「天花板」。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推進,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洪河農場及時調整思路和種植觀念,探索種植生態高端有機稻。經過幾年摸索試驗,成功走出了一條依託天然的濕地生態環境,種植「鰍稻」「鴨稻」「蟹稻」生態米,並成功打造了「東方白鸛之鄉」有機米品牌。

傳承生態基因

長在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之濱

在廣袤的三江平原上,有32萬餘畝的生態濕地被完好保留,這就是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統計,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繁衍著230餘種珍禽及野生動物。尤其是被稱為生態環境晴雨表和風向標的東方白鸛在這裡就有600餘只,佔全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一,洪河農場也因此得名「東方白鸛之鄉」。

印證有機優質

超早育秧與「鰍、鴨」共生

傳統觀念里,受積溫的影響,洪河農場不適宜種植口感更好、營養更豐富的12片葉以上的水稻。2016年,農場農業科研人員大膽採取增加棚內苗齡的超早育秧技術,成功試驗種植了14~15片葉水稻。

因為沒有成功經驗可循,凡事只能慢慢摸索。一天,科技園區此項科研主要負責人王新兵因增溫遇到難題,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身下電熱毯傳來的溫熱舒適感突然讓他有了靈感。王新兵和他的科研團隊根據電熱毯原理,在苗床下鋪上了電熱線,為水稻種子製作了一張超級「電熱毯」,並安裝自動溫控裝置,實時調控溫度,配合「四膜覆蓋」保溫技術,使超早育秧技術試驗取得成功。

試驗成功後,去年,科技園區進一步擴大了試驗面積,試驗種植14片葉松粳22號水稻100畝,15片葉「稻花香2號」水稻100畝。兩個品種的水稻完全成熟,畝產達到900斤,使農場產出的大米米質得到提升。

超早育秧的成功為農場尋找到了稻米品質提升路徑的良方,農場農業科技人員參照「鴨稻」共作經驗,大膽試驗示範了「泥鰍+水稻」項目,經過一年的摸索試驗取得成功。稻田泥鰍因為選用台灣鰻鰍,口感軟嫩,深受消費者青睞,售價達每公斤18元。「鰍稻共作」模式印證了洪河鰍稻米的有機和優質,南方客商十分信賴,以每公斤26~30元的價格將460畝鰍稻全部收購,每畝鰍稻的純效益突破2000元,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

去年,農場種植戶王海燕種植了100畝「鰍稻」,每公斤水稻賣到26元,是普通水稻效益的3倍。「鰍稻共作」項目的成功,不僅吸引兄弟農場紛紛效仿,還吸引了各地客商前來洽談諮詢。今年,湖南嶽陽博農穀物有限公司簽訂了收購訂單,使農場「鰍稻」面積一次增加到3000畝。現水稻全部開始抽穗,泥鰍也長至15厘米,由於今年3000畝地所需的泥鰍苗全由農場自主繁育,成本降低,「鰍稻」效益還將有所提升。

食用安全放心

從種到收全程質量追溯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洪河農場對有機稻全部實行全程可追溯,在所有生產基地安裝了攝像頭,360度無死角全程監控,確保水稻無化學農藥殘留。消費者可隨時使用網路終端查詢大米的種植、加工、包裝及物流和相關供應鏈的詳細信息。全程可追溯系統讓「東方白鸛之鄉米」有了追蹤溯源的「身份證」,食用自然安全放心。

人類的文明源於農業,農業文明的基礎是生態文明。農業並不僅僅是單一的耕作和收穫,它必須有「土壤——農作物——林木——植被——水體——水生物」相互支撐的基本生存體系。在洪河農場,這一相互支撐的基本生存體系得到了良好的維繫,從而孕育了洪河農業發展的無窮後勁,更孕育了獨一無二的「東方白鸛之鄉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濃情黑土地 的精彩文章:

劉玉峰:夕陽下的仙子

TAG:濃情黑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