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默練術初探,妙在把武術和道家丹功融於一體

太極拳默練術初探,妙在把武術和道家丹功融於一體

太極拳也稱陰陽拳,它是以弧形的運動軌跡來體現「萬變不離其圓」的哲理。而太極的內涵可以引伸到道家的陰陽八卦圖形上,表示陰陽兩儀不停旋轉,以示萬物間的平衡。

練家深知:太極功夫的形態招式,講究神領氣行,體隨氣移,周身貫氣,達到內外兼修。只有周身血脈通暢,內氣才可按意識流向身體任何部位,方可觸之發之。

記得吾師李雲龍先生曾給學生們講過一個故事。他年輕時拜楊澄甫的高徒張欽霖為師,學練楊式太極拳。其師張欽霖授徒很少盤拳架子,只看他腳踩中門,雙手掤圓置於腹前,立如泥胎,丹田起伏鼓盪,似有吞雲吐霧之勢。弟子們甚為不解,待師在講述拳經之時,便上前討教其原由。

欽霖師說:「習拳必先行其形體,練就筋骨皮血脈的功夫,叫以動態篤靜寂,神歸氣位(指丹田),氣動而意行力到,皆為形體靜而執動也。」李雲龍老師傳授龍門派玄牝氣功初級功就是意念演練太極拳。雲龍老師功室牆上掛有一幅對聯:一動一靜互為根,動生陽來靜生陰。由此得知,只有陽中取陰、陰中求陽的生運象,才能聚集能量,抗擊防暴,延年益壽。

本文側重探討意念默練太極拳的方法、要求、感受,若有不當之處,願與太極拳友商榷。

意念練太極拳也稱太極拳默練術,即在大腦呈現練太極拳的影象,簡稱「默練功」。練習「默練功」必須具備純熟的太極拳功夫和功力,在演練太極拳全過程中體現固有的拳套風格,保持良好的拳式呼吸體系,門派不限但以傳統太極拳套路為好。總之操練時應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象太極拳譜描述的那樣:「似行雲流水綿綿不斷,處處見虛實,拳拳合太極。」

練習「默練功」時,身體採取立、坐(盤腿)、卧姿勢均可。首先令軀體依次放鬆,由腳而腿而膝,再腰再背,後腦,然後肩、肘、手等部位。待全身整體充分放鬆後,便可產生「靜思遐想」的競技準備或持念狀態,呼吸隨之保持相對平穩自然呼吸階段。當內三合集聚於腹腔丹田處時,由元氣開始始動,氣血似將貫往四梢(指手指、腳趾末端,毛髮和牙齒等),或流注於腰背、胸腹、膀臂、臀髖、膝肘……

拳經內功心法曰:「真氣儲于丹田,運氣結引通貫周身,須持訣、咒而激之。」具體練法;手搭握固雙魚眼指訣(即左右手的大拇指與食指相互對扣鎖環交接),在腹前布成陰陽太極循環氣場,隨著丹田內氣鼓盪、共鳴產生共振,類似次聲波,漸聽丹田處發出,喉部顫抖(只有自己才能聽到)吐出摩、托、莎、呢、嘶、嗦六字之音。默念六遍,誦過之後,自能感到腹間肚皮抖動發熱,氣球上下伏動不止。

此刻,音頻振蕩于丹田與膻中穴之間,形成上下氣場融匯,心腎二氣相抱,真精自聚,無氣自潮。出現內丹功的抽鉛添汞、坎離交媾、降龍伏虎之勢。剎時真氣經關元、過會陰、攀鳳尾、升風府、人百會,令泥丸發熱,與氣交融而化瓊漿,從上齶落下,沿鵲橋、流膻中,復落氣穴。運行日久,心性靈通,竅竅含光,光明洞徹。忽見紫氣升騰,身溶虛寂,若復行拳,招式純熟,周身舒暢,飄飄然於太極拳拳樂之中,美不勝收。

這時呼吸要隨著意識中的打太極拳的進程而吐納調息,用以支配拳架呼吸運動。方法為上吸下呼,內吸外呼,開吸合呼,隨著思緒的專心致志,氣血周身刃游,獲得開奇經通八脈,驅逐四肢百骸陰霾之氣的太極拳功效。

動靜兩宜練太極拳,將在心神吐納統一的定格中,完成內功的修持,讓舉手抬足的驕姿,在晝夜循環不息的陰陽場中,交相生輝,水乳交融,潛移默化的拳式呼吸,由淺入深升華到胎息。性命雙修必將拳樂體酥、心泰神安、智慧日生、體化無形,迎來身心涅槃之改變。

其實動態運動中的太極拳術,已經屬於內家功夫修鍊的一種重要手段,沿襲至今得到後人的肯定和驗證。而靜態即外靜內動中的太極拳術,應該說技高一籌。

就其健身而言,意念中的太極拳術比現實中的太極拳術練起來要優美得多,可隨心所欲地調動支配氣血,循經走穴,從而更加深了潛意識和內氣的溝通,達到疏通經絡、平衡臟腑、活血化瘀的作用,尤其對慢性痼疾的康復,會起到積極的自療效果。

「默練功」,實質上就是一種獨特的修鍊氣功的方法,妙在武術和道家丹功珠聯璧合,維妙維肖,又不易出偏差。特別是對練靜功難以入靜者或功力難以提高的人,「默練功」無疑是套絕好的功法。

我們提倡動靜同修,日月相輝,從大宇宙場的宏觀世界中看,我們不是正在練太極的兩個「眼」嗎?陽中練陰,陰中練陽,才能使生命生生不息,循環不止,好象一部運轉良好的「永動機」,延年益壽,一定會變為現實。(張章)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無可爭議!太極拳近百年來影響力最深遠的一次原生態對決
1629年皇太極10萬鐵騎未能攻克京城,為何1644年李自成率一群烏合之眾竟破城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