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語言和思維的關係

語言和思維的關係

選譯自劍橋大學出版的《The Handbook of Thinking & Reasoning》P633-634。

擁有語言是區分人類與其他物種的核心特徵之一。很多人都認為他們用語言進行思考,因此不用語言就是沒有思想。對於這種思考的一個令人信服的版本,是海倫凱勒(1955)的文章,她對「水」的形象的認知引發了她的對這個世界的思考。不同的知識分子以相似的方式陳述這個觀點:「我語言的極限是我世界的極限。」(維特根斯坦,1922年);並且「問題的事實是"現實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無意識地建立在該群體的語言習慣之上」(愛德華薩丕爾,1941)。

對於特定的語言和方言,不同的人出現了同樣的感覺當。談和某人到一個人的童年,似乎會引起一系列有關於社會和文化的信仰、記憶和情感,好像把你帶回到卡斯帕(阿拉伯城堡)或L大道和東19街路口,與當地人交談就好像為你打開一扇能回顧其孩童時代的窗戶。

但是,僅僅因為一個人通過用不同的語言說話產生新的思考範式,就會產生這種認知?畢竟,許多人在社會文化取向和自我意識方面經歷了相同或相關的變化,比如,許多人選擇穿著破舊的牛仔褲,而不是穿著西裝或軍裝;當他們重新體驗和已經淡忘的記憶相關的氣味或顏色或聲音時,這些回憶甚至更加清晰可見。許多這樣的經歷喚起了有關其他時間和地點的記憶。

《降臨》Arrival| 基於薩丕爾-沃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的電影

但是,根據許多人類學語言學家、社會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的說法,相比於舊鞋子或辣白菜,說一種特定語言對於認知和思維有著更強、更普遍的影響。 「語言相對論」的概念是,擁有語言或擁有特定語言,深刻地塑造了精神生活。

實際上,可能不僅僅是某種語言在我們說或聽它時會發揮其特殊的影響,這種語言可能會「成為」我們的思想;可能因為沒有這種語言,或獨立於這種語言之外,我們沒有辦法思考很多想法,概念化我們的許多想法。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不同語言的不同人類群體在語言彼此不同的程度上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或者事實可能是這樣嗎? 這取決於我們將如何理解迄今為止非正式提及的概念。

《降臨》 Arrival | 基於薩丕爾-沃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的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言使用對思想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它的意義,或者至少是它將想法從一個人轉移到另一個人中。想像一下夏娃告訴亞當「蘋果味道好極了。」正如我們所知,這段語言信息使亞當接受了一種新的思想,對他的知識、推理和後續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類的大部分溝通都是以這種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態度。這種信息傳遞功能對於所有已知形式的文化和社會的結構至關重要。

但是,關於語言和思想的爭論,並不是為了質疑對話的內容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態度和信仰,因為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太明顯了。相反,問題在於自然語言提供思維必然(或至少是習慣性)的範式的程度。特定語言系統的組織形式方面(例如語法特徵)是否組織了其用戶的思維過程?贊同這個問題的一個答案,出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B. L. Whorf的著作中。根據Whorf(1956,p.214)的著作,某個語言的語法和辭彙資源嚴重限制了語言使用者用可用的概念進行表述:

因此,我們引入了一種新的相對性原理,認為所有觀察者都不會受相同的物理實證引導,獲得相同的對宇宙的認知,除非它們的語言背景相似,或者在某些一致。

這種相對論觀點,其最嚴格的形式,意味著語言範疇將成為「個人心理活動的計劃和指南」(參考文獻143,第212頁),包括分類、記憶、推理和決策。 如果這是正確的,那麼對不同語言系統的研究可能會對這些系統所鼓勵或強加的各種思維方式有所啟發。

儘管就今天而言,薩丕爾-沃夫假說存在著種種問題,在劍橋大學出版的這本書中也對此進行了一定的闡述。現在,語言學家更傾向於認為語言確實影響了人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決定了思維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灰室 的精彩文章:

TAG:灰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