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把酒問月,宇宙與人生微妙,詩情和哲理並茂
李白喜歡喝酒,也喜歡吟詩。喝悶酒時無聊,就舉杯邀明月,於是明月就成為詩仙的知己。李白對她無話不說,內心的痛苦和酸楚都會一股腦地向她傾瀉。而天上的那盞明月總是靜靜地聽著,從來不說一句話,但是李白卻覺得很滿足。
在李白的心裡,明月不僅寄託著相思,承載著深情,還是一種象徵。她皎潔神聖,煙塵和雲朵總是想遮住她,她卻從來不去責怪;她曠遠恆久,世事紛紜、塵緣如煙,她卻清靜寡淡。李白對著明月,一邊喝酒一邊深思,酒香情更濃,卻月明心不定。詩仙左思右想,再看那蒼茫的天穹,皓月當空,忽然心有靈犀,繡口一吐,留下了一首流傳千年的唐詩。
把酒問月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首詩是李白絕妙的自我造象,唯謫仙人方可擁有那飄逸浪漫的風神。明月的風采,只能深入用心去感受;唐詩的韻味,也需反覆揣摩才能意會。
「青天有月來幾時」,首句劈頭一問,語序倒裝,統領全篇,氣勢震撼。詩人對無限時空里的奇蹟,有一種神往與迷惑的交馳之感。把酒停杯的動作,使人感到詩人分明帶有幾分醉意,也倍有詩味。悠悠萬世,明月的存在是一個魅人的宇宙之謎,開篇從手持杯酒、仰天問月寫起,盡情詠月抒懷。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感到莫測高遠。可是不管走到哪裡,都有月光照拂,若即若離。詩人寫出明月的親切和神秘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更是維妙維肖。
接下來的兩句對月色作了描繪,皎皎月明,下照宮闕,雲翳散盡,清光煥發。作者寫出了一輪圓月初被雲遮,然後又揭開面紗,露出嬌容,浮現出光彩照人的美麗。「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月出東海而消逝於西天,蹤跡實難測知,卻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接下來,詩人浮想聯翩,提到了有關月亮的神話和傳說:月中白兔為何不辭辛勞地搗葯?嫦娥在碧海青天夜夜獨處是否寂寞?詩文中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也流露出詩人自己孤苦的情懷。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恆河沙數,逝水東流,明月卻亘古如斯。末句「月光長照金樽里」, 表達要及時行樂。詩情海闊天空地馳騁一番後,又回到詩人手持的酒杯上來。詩人在這一形象中迴旋,讀者卻獲得了深切的詩意感受。
全詩不僅感情奔放,語言流暢,極富迴環錯綜之美;而且情理並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空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
※十首描寫住的古詩詞,耐住性子,才能成就非凡
※杜甫一首詩怡然自樂,獨酌狂飲,醉了就回到夢裡的故鄉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