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零售端持續發力,隱憂需未雨綢繆
概要
作為一家在對公業務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銀行,近年來浦發銀行在零售業務板塊取得了較大地突破與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利息收入的增長基本上都由零售貸款貢獻,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同比上升88%至695.02億元,零售貸款收益率由2016年的4.95%上升到6.04%,進而推動整體貸款甚至全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的上行;2017年全行63%的貸款增量由零售貸款貢獻,年末零售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719億元,增速明顯高於對公貸款,這一態勢也在2018年一季度延續,一季度末零售貸款佔比接近四成。零售板塊持續發力多源於信用卡業務的突飛猛進,前者整體收入已然超過對公收入。但這或許並不意味著浦發銀行將顛覆發展策略,由對公銀行倒向零售銀行。且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浦發尤需注意可能發端於零售端的風險。
一、零售端實現「彎道超車」
根據浦發銀行今年同一時間公布的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報顯示,單從盈利增速上看,在2017年營收、凈利均實現同比正增長的情況下,該行2018年一季度兩項盈利指標同比均有所下滑,成為唯一一家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的A股上市銀行。2018年一季度浦發銀行也出現資產負債兩端的同時「縮表」。
浦發銀行素來以對公業務見長。據近期披露的信息,該行對公業務貸款餘額目前仍居股份制銀行首位,對公業務基礎性存款位居股份行第二位。對公業務依舊為該行的特色業務。但通過對比該行近幾年的年報,其對公業務呈現出後勁乏力的趨勢,具體可從其日漸收窄的凈息差上窺得一二(見下圖)。
但與上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行零售板塊去年出現快速增長,尤其是零售貸款方面(見下圖),這一態勢在今年一季度繼續延續。數據顯示:2017年該行利息收入的增長基本上都由零售貸款貢獻,零售貸款利息收入同比上升88%至695.02億元,零售貸款收益率由2016年的4.95%上升到6.04%,進而推動整體貸款甚至全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的上行;2017年全行63%的貸款增量由零售貸款貢獻,年末零售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719億元,增速明顯高於對公貸款,這一態勢也在2018年一季度延續,一季度末零售貸款佔比接近四成。
二、信用卡業務強勢爆發
在所有零售業務中,尤以信用卡領域的爆發最為引人關注。對標行業內公認的信用卡大戶招商銀行,筆者發現,2017年浦發銀行信用卡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為28.9%,高於招商銀行的25%。同時,就該行2017年財報來看,浦發銀行增長最快、增量最大的零售貸款並非房貸或消費貸,而是信用卡及透支貸款。2017年末該行信用卡貸款約較年初增加了1500億,增幅達57%。且該行信用卡業務收入在2017年一年上漲了123%,實現了大爆發(見下圖);單年新發信用卡數量也由2015年的363萬張增至2017年的1358.21萬張,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37%。因此,與其他銀行信用卡業務相比,浦發銀行也被市場公認為是「超級黑馬」。
筆者認為,浦發銀行在信用卡業務方面之所以表現得較為強勢,除了因為它是首家宣布信用卡無條件免除年費的銀行,以及近些年較為有針對性地主打年輕客群和女性客群外,數字化的驅動是其發展快速的重要原因。在銀行普遍擁抱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這一點尤為值得關注。該行在業界率先將客戶業務受理渠道在移動社交平台全線鋪開,持卡人通過浦發信用卡官方微信平台,即可一鍵辦理卡片申請與激活、賬務查詢、賬單分期、還款等諸多服務,並在業界領先推出智能語音功能。
在營銷方面,浦發銀行集中資源向移動社交平台傾斜,將營銷活動全面搬到移動社交平台上,推出了諸如「浦大喜奔」、「浦發愛」等具有較強市場影響的營銷活動。同時,還策划了聲勢浩大的千萬紅包大回饋活動,不遺餘力地將移動互聯平台作為這些「標杆級」活動的主戰場,實現了一切活動的移動化、互聯網化。
透過上述舉措,浦發銀行斬獲頗豐。據相關披露顯示,現階段浦發信用卡有70%的獲客是來源於線上。
三、外因助力零售端躍升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浦發銀行策略的變化,由對公銀行轉向零售銀行呢?筆者認為並不盡然,外部環境亦有諸多共推因素。
第一,從國家整體層面來看。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對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率呈逐年上漲的趨勢。自2014年起,消費已徹底成為拉動GDP增長的第一大驅動(見下圖)。且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增長貢獻率雖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屆至近60%(見下圖)。
國家一向重視國內消費領域的發展,採取了諸如成立消費金融公司在內的多項舉措。尤其是在進入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開打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出口和投資領域呈疲軟跡象。國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舉措,意圖進一步提振消費領域的發展。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通過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著力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引導形成合理消費預期,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因此,筆者預計未來幾年消費對經濟的貢獻度持續加大的方向不會發生變化,政策對消費的刺激預計將增加消費信貸的需求。
除了政策引導外,筆者認為,隨著80後、90後漸成國內消費領域的主力,不同於前輩的觀念,他們更在意當下的消費,而不是長期一味的儲蓄。國民儲蓄率近年來節節下降(見下圖),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國內消費領域的發展。
第二,從行業層面來說。一方面是技術支撐的變化。數字化在消費及零售領域的應用更多更快,譬如消費信貸、信用卡業務等。先期在該領域布局的銀行已逐步享有競爭優勢,這也倒逼步伐相對較慢的銀行著力跟進。
另一方面,2016年以來,在經濟增速換擋和金融嚴監管的雙重背景下,銀行傳統對公業務面臨瓶頸。同時,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銀行理財業務面臨重塑,需要在過渡期內壓縮不規範的存量業務,對中間業務收入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正是在這樣的監管大環境下,許多銀行紛紛進行零售轉型探索新發展思路,浦發銀行也於今年1月初提出了「打造一流數字生態銀行」的戰略目標。
再一方面,互聯網借貸監管趨嚴,比較優勢減弱。由於監管體系尚未完善,互聯網信貸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較大風險隱患。2016年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監管部門針對P2P網路借貸平台和現金貸業務持續縮緊,數次發布政策規範整頓,從限貸額度、備案管理、銀行存款、線下宣傳、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對互聯網借貸業務提出了規範整改要求。隨著2017年各大互聯網平台現金貸業務的曇花一現,以及今年4月以來P2P平台的持續爆雷,國內居民在消費信貸領域的需求勢必將大面積地被資金成本低、風控措施健全的商業銀行承接,這也為銀行在零售金融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四、隱憂需防微杜漸
在2017年年報中,浦發銀行公布了該行2018年的經營主線,即「調結構、保收入、強管理、降風險」,這與2017年的「保收入、調結構、重管理、控風險」有著明顯的不同。將「調結構」的目標放在首要且突出的位置,浦發也意在彰顯其調整業務布局,對零售板塊加大傾斜力度,使得各板塊收入更趨均衡和可持續的目標。
但在零售端持續發力的同時,相關經營風險亦如影而至,尤以信用卡業務為甚。在信用卡業務快速擴張的同時,惡意逾期抬升資產不良、個人金融信息資料安全隱患等問題也在悄然增加。筆者發現,浦發銀行在其官網中發布了一則關於信用卡申請風險的公告,其中特別提到正規渠道申請、按時償還信用卡賬戶內欠款等風險情況。該風險公告主要提示信用卡推廣所衍生出信用卡詐騙問題,並警示客戶:浦發銀行不會通過任何「中介」機構為客戶進行信用卡申請。
除了信用卡詐騙問題外,快速擴張也帶來了審核不嚴等問題。今年4月,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就因信用卡現金分期資金被用於證券交易、非消費領域被上海銀監局罰款175.16萬元,並責令整改。逾期不良風險也值得關注。據浦發銀行2017年報數據顯示,該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55.26億元,不良率1.32%,比上年末增長0.11個百分點。
基於上述,浦發銀行現階段主要採取了下述兩項措施:首先,注重全流程風險管控,著力授信管理與欺詐風險防控,引入大數據信用評分模型、強化風險監控,通過穿透式管理,全面提升風控管理水平;其次,為持卡客戶提供了「詐騙信息識別」服務,持卡客戶在收到可疑信息時,可通過浦發信用卡官方微信進行信息真偽識別。
筆者認為,浦發銀行近些年在信用卡領域的突飛猛進,數字端的合理布局賦予了其強大的動能。而數字化也是一柄「雙刃劍」,其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在數字化條件下加強風險控制,這跟傳統的風控模式完全不同。故上述措施的效果究竟如何,後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