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業互聯網落地,廠商需要準備什麼?

工業互聯網落地,廠商需要準備什麼?

今日推薦

圖片來源:Pixabay

原標題:工業物聯網落地,需要軟硬整合實力

因應物聯網市場發展,工業電腦產業出現許多變化,除了企業間的投資併購、合縱連橫外,工業物聯網發展愈趨成熟,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近期各大廠宣傳自家工業物聯網規劃藍圖和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多數廠商將原有成熟的Gateway、控制器和工業電腦等產品,逐步朝向結合雲端、邊緣運算概念,組成從終端到雲端的整體技術架構,可進一步結合ERP、CRM等企業資源管理系統,構成兼具彈性、多樣化和效率的完整解決方案。

其具體案例為研華WISE-PaaS平台擁有整合硬體、軟體模組的開放性,可以結合Microsoft Azure、Amazon AWS、Google Cloud等公有雲平台、各類型資料庫(SQL、NoSQL)和AI分析框架(TensorFlow、Caffe)。

而樺漢則是整合集團資源,擁有帆宣的FMIS廠務監控系統、科智企業的ServCore平台等各項解決方案,提供透過電腦、手機遠端監控生產流程、設備狀態和數據分析功能。

艾訊與Microsoft Azure合作提供AXView 2.0遠端監控與管理軟體。

SCADA為多數廠商發展工業物聯網方案基礎

資料搜集與監控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從字面上解釋,指具備監控程式和資料搜集能力的電腦控制系統。

根據觀察,現階段工業電腦大廠在各項解決方案中以結合SCADA架構為主,主因在於SCADA概念和可程式控制器(PLC)、遠程終端單元(RTU)等技術發展相對成熟。

此外,SCADA與工業物聯網概念並非互斥,而是有重疊可相互借鑒之處,最後則是中國台灣廠商在SCADA和自動化領域具備深厚的技術和產業基礎。

簡而言之,工業物聯網並非獨一無二、突破性創新概念,許多概念和技術基礎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已有關鍵成果,結合既有基礎、推動技術優化成為短期內工業物聯網的發展趨勢。

提升軟體能力為工業物聯網廠商新目標

工業物聯網領域中,各大廠現階段仍以漸進式創新為主,但廠商持續從端(edge)、硬體產品領域,逐漸走向整合雲端、軟體平台的完整解決方案,結合外部Google、Microsoft Azure雲端等公有雲資源,以及內部自行研發相關軟體技術,最終達到硬體產品加值、高彈性和低成本等優勢。

事實上對工業電腦廠商來說,物聯網概念過於廣泛,工業物聯網涵蓋大量不同工業部門,不同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差異性過大,並非短時間內就能掌握。

工業電腦廠商採取的發展策略以提供整體架構、關鍵環節的技術方案為主,各產業內部的know how和專業知識則是客戶在合作過程中提供,雙方形成以客戶提供領域知識、工業電腦提供完整軟硬體技術方案的合作模式。

在此模式中,產業know how、硬體產品皆由客戶和工業電腦廠商提供,但軟體技術部分成為現階段相對薄弱的環節,所以結合Google、Microsoft Azure雲端、Amazon AWS和廠商自行研發的趨勢,成為補強現有軟、硬體能力不平衡、以軟體加值硬體產品的解決方案。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院

圖片聲明: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集邦TrendForce 的精彩文章:

6月LED價格快訊:照明市場疲軟,歐洲燈絲燈市場競爭激烈

TAG:集邦TrendFo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