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三伏天,這樣出汗千萬要小心!

三伏天,這樣出汗千萬要小心!

疾病查詢|健康指導|養生經典|醫技知識|有病不求人

前言:專家提醒,出汗太多或太少都是病,多數與體虛有關,應及時求診對症治療!

~~~~~~~~~~~~~~~~~

三伏天炎熱難耐。上班一族每天仍不得不頂著烈日出門。走在擁擠的人群中,經常可看到一張張大汗淋漓的面孔或是一個個汗衫透背的身影。在許多人的常識中,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生理現象,夏天多出點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專家臨床發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帶來的飲食起居等各種生活習慣的改變,都市裡虛人越來越多,出現非正常的盜汗、自汗、臭汗等癥狀的人也越來越多,而極少出汗的也大有人在。

專家指出,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人群雖然癥狀各異,但都歸屬於「汗證」患者。中醫講血汗同源,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出汗異常說明人體津液代謝出了故障,而這種「故障」基本都因體虛所致,在治療上應以對證補虛為原則。

「汗證」皆因虛所致

據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科楊小紅教授介紹,人的身體分布著約300萬個汗腺,汗腺具有分泌汗液的作用。而汗液的排出,可以調節人體內的溫度,同時也能排出部分代謝廢物。當我們覺得熱的時候或者在做運動的過程中,出汗可以通過汗液的蒸發幫助機體把體溫降低到正常水平。但是,汗出得太多或太少、或者有較濃臭味等異常都應引起警惕。但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異常,中醫都將之歸為「汗證」。

「中醫認為『汗證』是因虛所致,日常中也常有冒『虛汗』的說法。」楊小紅稱,「虛汗」的癥狀一般常見於體弱兒童和成人過勞、病後,體質下降,或婦女產後、更年期,年老體弱等人群。

從中醫角度來看,血汗同源,汗是津液的代謝產物,出汗異常說明人體津液代謝出了故障。因此,楊小紅建議,除了對症的藥物治療外,上述人群還應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而在飲食方面,同樣要進行最適合自己食療調養。如屬陰虛或陰虛火旺的病人,應禁食辛辣動火食物,切勿飲酒,並多食一些養陰清熱的食物和新鮮蔬菜等;氣虛的病人在此基礎上可用西洋參太子參等養陰益氣之品。夏季多汗要喝些淡鹽水。在條件允許時,適當調節好居住環境的溫度與濕度。

汗太多太少都有危害

楊小紅指出:當外界氣溫上升到30℃時,汗腺這一「天然空調器」開始啟動,分泌汗液,出汗的多少決定人體體溫的恆定,甚至還影響到生命的安危,而出汗太多或太少的危害則各不相同。

一般來說,夏季炎熱,出汗多一點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過多,可造成人體血液循環的流量減少,循環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越趨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升高。大量的出汗,還能使人體鹽分流失,細胞因缺鈉而造成熱痙攣。專家稱,出汗過多主要易產生四大危害:

第一是營養元素流失。汗多時,人體內必須的鋅、硒、錳、鐵、銅等微量元素逐漸流失,造成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成人體質下降。

第二是免疫力下降。汗多的人,平時易感冒,常見打噴嚏、鼻塞、流涕或納呆腹瀉。

第三是消化功能減弱。表現在胃口不好、厭食、消瘦等。

第四是智力發育受制。兒童出汗日久,體內必需的元素慢慢丟失,神經系統發育受影響,注意力不集中,智力發育受損。

而有一類人即使在大熱天時一滴汗也不流,這種癥狀稱為「無汗」。楊小紅稱,這類人可能先天性汗腺較少,也有可能是因一時感受風寒,寒邪束表導致毛管腠理閉塞,必須馬上找醫生調治。但如果汗長時間出不來,體內的積熱就散發不出去,極易發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婦女、兒童,常因中暑引發高熱、驚厥。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人,還易發生中風、心肌梗死等。

另外,皮膚出不了汗,體內代謝的廢物只好從其他途徑排出,若都經尿液排出,勢必增加腎臟的負擔,對於腎病患者可能更「雪上加霜」。無汗或極少汗的人群,皮膚的酸性環境還會發生改變。因為正常排出的汗液中含有能殺滅皮膚表層病菌的乳酸,而排汗過程中皮脂腺還會分泌同樣具體一定滅菌作用的脂肪酸。如果患上「無汗」症,皮膚的抵抗力會降低,導致皮膚表層病菌滋生繁衍,嚴重者可引起毒血症或敗血症。

汗證病人簡易飲食療法

楊小紅稱,中國傳統醫學認為治汗證,補虛是其基本治療原則,以下是她針對各種常見「汗證」做出的簡易食療建議——

1,自汗症:是指清醒狀態下出汗增多,且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在白天時分經常出汗。多數由於肺氣虛弱,陽氣不足,與氣虛、血虛、陽虛、痰、濕等有關。建議可食用扁豆、栗子、豬肚、豬腰、核桃仁、豆腐皮、泥鰍、雞肉、鴨肉、雞蛋、芡實、山藥、党參、白朮等,或試試以下兩款例湯:

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煎服。適用於氣虛不固之自汗。

烏豆圓肉大棗湯:五指毛桃30克,烏豆(黑豆)50克,龍眼肉15~20克,大棗30克,豬瘦肉100克,水煎服。適用於氣血虛之汗證。

2,盜汗症:晚上睡眠時出汗,時多時少,嚴重時衣服濕透,醒來時汗流自止。盜汗是陰虛所致,大多是由於心血不足,心脾受損或先天不足及後天失調,血虛、陰虛為主。此症以小兒與青年、壯年最為多見。建議多選食葡萄、蓮子心、金櫻子、鴨肉、豬腰、烏魚、蚌肉、蜆肉、番茄、菠菜、山藥、蓮子、銀耳、鴨肉、雞蛋等。或取用粳米50g,白木耳15g,百合15g,冰糖10g。共同熬粥吃,每日1次。也可用紅棗50g(去核),浮小麥30g煎湯,吃棗喝湯,每日1劑。

3,臭汗症:多因體內熱偏重,或濕熱內蘊所致,表現為腋下、足部及會陰部出汗特別多,有臭味。臭汗症忌食油膩煎炸香燥辛熱的物品,適宜常吃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食物,如:

橄欖蘿蔔茶:每日取橄欖100克,鮮蘿蔔500克加水煎湯代茶飲。

冬瓜薏仁湯:冬瓜500克連皮切塊,薏苡仁50克,加水煮湯,加鹽調味服食。

4,心汗症:是指心窩局部多汗,此病多因憂思驚恐、損傷心脾所致。飲食上忌吃辛辣刺激性物品,適宜常吃補養心脾、益氣斂汗的食物,如:

山藥燉豬腦:淮山藥30~60克,枸杞子15~30克,豬腦1具加水燉食。

百合蓮子湯:鮮百合50~100克,蓮子30~50克一同煎服。

心汗症者還宜常食桂圓肉、蓮子、大棗、芡實、党參、豬瘦肉、雞蛋等。

5,無汗症:是指出汗絕對減少,在皮膚上見不到出汗,可因硬皮病、魚鱗病等多種疾病導致體表汗腺分泌明顯不足。患者一般皮膚乾燥,忌吃辛辣香燥、煎炸爆炒的食物,適宜多吃些生津養液、滋陰潤燥的食品,如:

銀耳羹:選用優質銀耳10克,加適量冰糖隔水燉1到2個小時後服食。

胡蘿蔔紅棗湯:選胡蘿蔔250克切片,加紅棗10多個共煮後將湯渣一起食用。

無汗者還宜多食常食雞肝、豬肝、羊肝、麥冬、百合、杞子、山藥、豬肺、花生米等。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楊小紅教授文/記者:翁淑賢,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延伸閱讀】更多觀汗知病,及汗症的中醫預防治療建議,請向醫易同修公眾號回復多汗、虛汗、盜汗等查看;回復肝鬱、陰虛、陽虛,繼續了解中醫角度是怎麼回事,及預防治療建議。回復感冒、發燒、咳嗽、失眠、痛風、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繼續查看中醫防治建議及妙法。(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延伸閱讀】中醫角度如何從胃口、睡眠、牙齦、甲印、大小便等方面正確判斷人體的健康狀況?請向醫易同修公眾號回復「健康的八大標準」,查看已故著名中醫師倪海廈先生的文章《判斷自己是否健康的八大標準(強烈推薦!)》(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回復失眠/便秘/暈車/鼻出血/牙疼/胃痛/醉酒...查看中醫小妙招!回復痛風/卵巢囊腫/乙肝/白血病/淋巴瘤...查看中醫究竟能不能治療?還有其他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來回複試試吧!(新微友需點擊頁首藍字「醫易同修...」,進入公眾號的主界面下方輸入框內回復。)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蹲著拉屎和坐著拉屎,哪個好?答案讓你哭笑不得
男人「久戰不泄」,可能是腎精被「烘乾」!這是病,快治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