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湘西手工藝品,你能叫出名字的有幾個?
都說湘西神秘,湘西人心靈手巧,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大波→湘西州博物館的古今精美藏品,都出自湘西人的巧手,快看看,你能叫出名字的有幾個呢?
清代土家族書生帽
可愛又萌萌的小孩帽子。帽子頂部鼓鼓的,兩個角調皮地彎彎翹起,垂著兩個小流蘇,上有繡花,主體部分綉有蝴蝶、花朵,歷經百年,雖邊緣磨損,顏色淡褪,還是很好看~
木蒸子
木蒸子,也叫木甑子,以前的湘西人都用它蒸飯哦,比起電飯煲,木蒸子蒸出的飯可香多了~現在在湘西偶爾也還能看到。
戰國陶敦
我頭上有犄角~~先來了解一下敦是什麼?敦,是中國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現在春秋時期,後來逐漸演變出蓋。到戰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使用。一個敦能當兩個碗來用,是不是很實用呢~
漢代銅鼎
第一眼看到,還以為是外星人的飛行器,在一千多年的時光里,青銅已經被銅綠鏽蝕,當年的華澤不復存在,然而精巧的外形顯示出古時匠人的高超手藝。
背書箱
有句歇後語說的是:孔夫子背書箱——儘是輸(書)。想來這背書箱,應當是古時讀書人背書的工具,當時沒有書包,竹編的背書箱也是很好的。
窩窩傘
湘西婚俗畫面:身穿「露水衣」頭帶絲帕的新娘由送親的親人打著窩窩傘,在鞭炮聲與蒿把火的簇擁下,熱熱鬧鬧送出村寨口,登上花轎……
搖 籃
小寶寶睡覺覺的大籃子,底部彎曲,可以輕輕搖晃。
苗族打花帶銅刀
苗族男子有打苗銀的傳統,苗族女子有織花帶的傳統。「打花帶的打帶架與帶鐮子,對苗家人來說,就像吃飯的鍋與鍋鏟一樣。只不過有錢人家的帶鐮子會用銀子、牛骨來做,而窮人家的帶鐮子只能用竹片。」
瀘溪儺面具
儺面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儺面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庄典華麗。湘西瀘溪縣儺面具有12生肖、36諸天罡以及地獄判官、小鬼、牛頭馬面等等。
八寶銅鈴
在湘西,土家族巫師,又叫梯瑪、土老司,主持祭祀和迎神送鬼等儀式活動中,左手持八寶銅鈴,右手執牛角,時而搖鈴,間或吹角,並伴以歌舞。如今,能完整跳一套八寶銅鈴舞的土老司已屈指可數。
苗族挑酒桶
挑酒的木桶,古時貨郎擔就是挑著這樣的酒桶賣酒咧~
打草鞋工具
一雙草鞋要經過敲草、搓繩、編底、編綁、編臉和鎖口等幾道工序,其中敲草這一步最累人,要把稻草用木錘反覆敲打至柔軟。一個熟練的手藝人一天下來也打不了幾雙草鞋。
高背簍
背簍在如今的湘西街上也很常見,在市場上就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竹編背簍,一般用來背東西,背小娃娃,而這種高背簍已經很難看到了。
苗族蝦壕
竹編的一種捕小魚蝦的工具,前端開口,尾部紮成一束,小魚蝦只能出不能進。在乾州集市上曾經看到過,蝦壕尺寸有大有小,最大的蝦壕和我差不多高(當然,我個子小~)賣蝦壕的伯伯說,這東西是真正的老古董咯,他一天下來也就能編一個,有城裡人買他的蝦壕製作成燈飾,算是古為今用了~
/湘西州博物館藏/
這只是湘西手工藝品中的極小一部分,你認識哪幾個,最感興趣的又是哪一個呢?悄悄告訴你,湘西州博物館面向所有市民免費開放,憑身份證入館,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下午5:00,下午4點停止進入。
TAG:阿西苗苗的乾城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