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教雜說」之一百五十四:《永不忘紋銀五兩》

「家教雜說」之一百五十四:《永不忘紋銀五兩》

原標題:「家教雜說」之一百五十四:《永不忘紋銀五兩》


標籤: 只有心領神會才能寫好字 分類: 家教雜說


《永不忘紋銀五兩》

米芾是宋朝時期著名書法家、畫家和古書畫鑒賞家。初名黻,後改名為「芾」。


據傳說,米芾小時候,在私塾館學書法,學了三年也沒有多大的長進。


有一天,有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路過他們村子。米芾聽說這個秀才能寫一手好字,就如饑似渴地跑去求教。


秀才翻看了米芾臨帖寫的一大沓子紙,若有所悟,便對他說:

「想跟我學寫字,有個條件,得買我的紙。」


米芾求學心切,連忙說:


「行,行!」


「不過,我的紙價錢可比別人的紙有貴好多,五兩紋銀一張。」


米芾一聽,嚇了一跳。心想:哪有這麼貴的紙啊?這不是成心難為人嗎?

秀才見他猶豫了,便說:


「嫌貴,那就算了。我還得趕路呢。」


那秀才說著就要背起行李要走。米芾心想:好不容易遇到這麼好的老師,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幸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秀才就這樣走了呀。


他趕緊跑回去,從別人那裡借來五兩紋銀,恭恭敬敬交給秀才。秀才從自己隨身攜帶的行李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張紙,對米芾進行了一些具體的指導。然後,對米芾說:


「拿回去好好寫吧。三天以後,拿給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著那張五兩紋銀買來的紙,左看右看,捨不得輕易下筆寫字。他翻開字帖,用沒蘸墨汁的筆在書案上,認認真真地一筆一筆地畫來畫去,心裡想著每個字的間架結構和筆鋒走向,把字一個一個都深深地印在心裡。就這樣,他琢磨來琢磨去,竟然達到了入迷的境地。但他還是一筆也沒敢寫。


三天以後,沒等米芾去找秀才,那秀才卻親自上門去找米芾。他見米芾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裡,手裡握著毛筆,直望著那張紙出神,紙上卻一個字也沒有寫,便故做驚訝地問:


「小朋友,那怎麼還沒有寫?」


米芾一聽秀才的問話,方如夢初醒。他這時才想起,秀才說的「三天」期限已到,不由自主地喃喃地說:

「我,我,我怕浪費了紙張。」


秀才看米芾那難為情的樣兒,不禁哈哈大笑起來,用手中的扇子拍著那紙說:


「好了。琢磨了三天了,寫個字給我看看吧!」


米芾提筆寫了一個「永」字。中國有「永字八法」的說法,是說「永」字,這一個字有中國字的八種基本筆法:點、橫、豎、鉤、仰橫、長撇、短撇、捺。寫這個字,就可以檢驗一個人書法的水平。


秀才拿過來一看,這個字寫得非常好,表明米芾受過正規的基本訓練。


這時,秀才問道:


「為什麼你練了三年,都沒有寫好;而今,三天就寫好了呢?」


米芾小心翼翼地答道:


「因為這紙太貴了,我怕浪費了紙張。不敢像先前那樣信筆寫來,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對!」


秀才聽了,打斷了他的話說:


「寫字不只是動『筆』,還要動『心』。不但要觀其『形』,更要悟其『神』。只有心領神會,才能把字寫好。現在,你已經懂得寫字的訣竅了,我該走了。」


說著,秀才拿起筆,在米芾寫的「永」字的紙上,揮灑自如,寫下了七個大字:


「永不忘紋銀五兩。」


這時,秀才從懷中陶出那五兩紋銀,完璧歸趙,又歸還給了米芾,便走出大門,揚長而去。


米芾一直把那五兩紋銀放在自己的案頭,時刻銘記這位苦心教誨他的啟蒙老師;並以此激勵自己勤學苦練。


七、八歲時,學習顏真卿,10歲的時候,就能書碑刻,受到世人的稱讚。十幾歲時,他就博覽群書,常有獨到見解,而不喜歡科舉仕進。


米芾18歲時,宋神宗即位,他的母親高氏貴為太后,她念及米芾母閻氏的乳母之情,就「恩蔭」米芾為秘書省校字郎。後來,在外地做過一些小官。


1130年,米芾被召入京,為太常博士。1132年,授予書學博士,後升任禮部員外郎。這是他一生中所任的最高官職。


「禮部」在唐、宋又稱之為「海宮舍人」。因此,後人又稱他為「米南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趙忠心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家教雜說」之六十八:《魯班教子學手藝》
「父母修養」之一百零一:《要珍惜國力》

TAG:趙忠心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