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公元88年,漢朝大將竇憲輕輕一推,羅馬帝國飛速土崩瓦解

公元88年,漢朝大將竇憲輕輕一推,羅馬帝國飛速土崩瓦解

公元88年是個多事之秋,東漢章帝駕崩,年方十歲的太子劉肇即位,就是後來的和帝,其母竇太后垂簾聽政,主少母壯,政局可想而知。竇太后的幾個兄弟,侍中竇憲、虎賁中郎將竇篤等人控制朝中大權。

此時,洛陽出了件事。先帝漢章帝大喪未完,來京弔唁、剛獲太后寵信的皇室疏宗都鄉侯劉暢遇刺身亡。竇太后聽聞大怒,嚴令徹查此事,不過徹查的結果令人吃驚:罪魁禍首是大權在握的太后之兄竇憲,動機是懼怕劉暢得到太后的寵幸,會奪走自己手中的權力。

事已至此,竇太后雖然惱怒,但畢竟手足情深,不得不想方設法保全竇憲。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竇憲沒被治罪使得朝野間議論紛紛,竇太后騎虎難下。正當此時,轉機突現。南匈奴使者前來朝見,請求朝廷出兵討伐北匈奴。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後,南匈奴向漢朝稱臣,關係良好,北匈奴地處漠北,對漢朝的威脅也不大。但當時,北匈奴饑荒慘重,百姓流亡,正是消滅的良機,所以南匈奴請朝廷出兵征討。竇憲及時抓住了這個機會,上書請求帶兵征討北匈奴以將功贖罪。

征討之事對於大漢來說意義不大,但特殊時刻,竇太后顯然顧不了那麼多,她力排眾議命竇憲為車騎將軍出兵征討。挾當年西漢大破匈奴的餘威,東漢軍隊再次演繹了「胡無人,漢道昌」的壯舉。此戰對於竇憲來說無疑是柳暗花明,此後幾年,竇憲率兵繼續清剿北匈奴殘部。公元91年,漢軍在阿爾泰山腳下徹底擊潰了北匈奴,單于率數萬部眾遠遁西域,逃離了大漢的視野。

竇憲在燕然山上勒銘紀念,但他並不知道自己改寫了歷史:此後的歐洲因北匈奴的西遷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西方世界被攪得天翻地覆。竇憲彷彿是推動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的那隻手,之後的連續倒塌一直延續到近300年後的歐洲。

對西方世界來說,匈奴人的到來毫無徵兆。

北匈奴離開蒙古草原之後,逐漸分成了兩個部落。其中一部居住在裏海東部,被稱為白匈奴人,後來一度侵入印度。另一部幾經遷徙,於公元260年左右在黑海東北的欽察草原上定居下來。雖然已經一腳踏入了西方世界的門檻,但匈奴人以為西方是無邊的荒漠,因此沒有渡過頓河西遷。近100年後,一場嚴峻的饑荒迫使一些匈奴人沿著黑海北岸西進,去尋找賴以生存的水和草地,結果無意中發現了西方的豐美草原。公元350年以後,匈奴人舉族西遷。

這個茹毛飲血的游牧民族,終生遷徙,馬術嫻熟,箭法精準,正如900年後的蒙古騎兵一樣,沒有任何一支歐洲軍隊能夠與之抗衡。他們征服了游牧民族阿蘭人,侵入了日耳曼哥特人的領土。同樣是蠻族出身,當年曾讓羅馬帝國萬分困擾的哥特人終於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東哥特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匈奴所征服,東西兩部的哥特殘部只得蜂擁至多瑙河畔,向羅馬守軍求救,請求帝國允許他們渡河,逃避即將到來的浩劫,他們以永遠效忠帝國作為報答。

正陷入與波斯苦戰的羅馬統治者瓦倫斯出於增加兵力的考慮答應了蠻族進城的請求。雖然羅馬提出了許多苛刻的條件,但哥特人的湧入依舊後患無窮。匈奴之患雖解,但養活哥特人也是個大問題。羅馬當然認為自己沒有義務養活這些人,所以只提供很少的糧食補助,以致很多哥特人或賣兒賣女,或餓死街頭,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忍受羅馬統治者的殘酷剝削。遭到非人虐待的哥特人終於拿起鋤頭反抗,起義此起彼伏。

原本已被羅馬文明影響的哥特人在匈奴人的騎殺刺激下重返蠻族的劫掠生涯,羅馬帝國已不再是恩主,匈奴騎兵也不再是敵人。面對富庶的羅馬,匈奴人、哥特人、阿蘭人,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就連萊茵河上的日耳曼人也開始入侵羅馬。陷于波斯戰爭泥潭的瓦倫斯自顧不暇,與其共同統治羅馬的西部皇帝格拉提安率軍北上迎擊,一時天下大亂,羅馬帝國再度變得岌岌可危。

最初格拉提安將哥特人重新趕回多瑙河畔,但沒想到哥特人和匈奴聯合起來,情況一發不可收拾。羅馬人習慣大軍團正面決戰的作戰方式,而游牧民族的軍隊依靠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總是以游擊戰方式進攻羅馬軍隊,致使羅馬軍常措手不及,大吃敗仗。不久,羅馬軍退守城池,哥特人攻打不下。格拉提安一見情況有所緩和,遂轉戰萊茵河上,大敗日耳曼人。

格拉提安勝利的消息傳到瓦倫斯那裡,瓦倫斯對侄子的軍功妒忌不已,決定也效仿一下,御駕親征。但瓦倫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軍事家。公元378年,瓦倫斯親率一支六萬人的大軍向亞德里亞堡挺進平叛,結果卻付出了生命隕落的慘重代價,戰鬥變成了一場可怕的大屠殺,千千萬萬的羅馬人不分身份貴賤,落入死神的手中,而羅馬從共和國到帝國的千秋霸業也在此大劫後走向衰敗。

哥特人的勝利僅限於亞德里亞堡,對於堅不可摧的羅馬城市,游牧的蠻族依舊束手無策。因此,當格拉提安任命狄奧多西主持戰局時,哥特人再度求和。當然,羅馬也無心戀戰,雙方達成妥協,哥特人繼續「效忠」羅馬,受重創的羅馬軍不得不大量吸收並仰仗先前的「敵軍」作為主力。已故的瓦倫斯皇帝當年的算盤竟然以這樣荒誕的方式達成,不得不說是歷史的玩笑。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羅馬帝國憑藉其虛華的外表維持著表面的統治。公元395年,狄奧多西一死,哥特人再度反叛,羅馬兵敗如山倒,因為軍隊主力全是哥特人,帝國東部一夜淪陷。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破羅馬,「永恆之城」萬劫不復,化作歷史的塵埃。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彷彿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張,羅馬的輝煌以民族大遷徙的結局告終。

一個東方貴族的死導致了一個西方皇帝的死,兩個東方民族間的戰爭導致兩個西方民族的兵戎相見,並最終導致羅馬帝國崩潰,可真謂遙遠的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西漢最牛將領,兩招輕鬆搞定西域叛國,皇帝和大臣豎大拇指:神了
大官做了一個艷夢,好友熱心記錄下來,氣得大官痛罵:絕交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