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旦讀懂這一個字,人生將無往不利!
司馬遷在《史記》的「貨殖列傳」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在西漢時,逐利已是全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的共識。
在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把物質財富作為人生幸福的最重要衡量標準和基礎,但在逐利過程中,有些人如願以償,而有些人雖流血流汗多年,但仍一事無成,不免令人惋惜。老祖宗為世人留下了一件致勝法寶,那就是一個「止」字。一個人,一旦讀懂了這個字,人生將無往而不利。
《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釋義:知道要實現的目標、達到的境界,而後才能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把心安靜下來,心靜了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思慮純熟,思慮純熟才能有所得。
引申:俗話說,「選擇大於努力」,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如果方向錯了,越努力離成功就越遠。《道德經》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參與過一段社會實踐之後,就要加以總結,對自己的優劣勢加以分析,然後選出自己最適宜做的事情,並設立目標。如果不知道「止」,始終頻繁的更換工種或者跳行業,就難以對專業領域有深刻的見解,也難以有所建樹。
《道德經》: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已將知止。
釋義:君王治理天下,開始確定各種名分和典章制度,這些完成之後,君王就要知道適可而止。
引申:有了理想目標和堅韌不拔的志向,只要努力,個人終會脫穎而出,但在現代社會,想做一番事業出來,單靠個人是不行的,要靠團隊。《道德經》告訴人們,企業里確定了崗位職責之後,大家就要安守本分,依靠道德的力量自覺的不斷實現自我超越。作為老闆和管理者,其工作重點是要做到「知止」,如果他們有為的多了,員工的活動空間就會被擠壓,再說,一旦加入一些妄為,則會更加不利於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釋義:知足就不會遭致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遇困境,因此可以長久。
引申:事業有了成就之後,作為老闆,要知道「損有餘以奉不足」的道理,將財富分享給大家,老闆看似吃虧了,其實更能贏得民心,大家也會「樂推而不厭」。如果老闆不知道積累財富也要適可而止,只是一味的「損不足以奉有餘」,最終不免落得個「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的下場,當然事業也是無法長久的。
※坐擁4條高速公路,真正的華人隱形首富,曾數次炮轟李嘉誠的帝國
TAG:皮皮蝦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