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研工匠辦出的英文期刊是這樣的……

科研工匠辦出的英文期刊是這樣的……

做一份高水平期刊一直是曹健林的夢想。

歷任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光機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一直沒有放棄。

如今,他作為主編的《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以下簡稱《光》)創刊6年來,已連續4年影響因子達到13以上,在國際光學界排名第三。

長春光機所並非以基礎研究見長,此前也並無辦英文期刊的經驗,曹健林為何執著於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專訪了曹健林。

Q1

《中國科學報》:辦一份高水平英文期刊的初衷最早是如何產生的?

曹健林

我的老師這一輩科學家非常重視科技期刊,所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所的這些中科院研究所都有自己的學術期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這些期刊已經不適應現代科技發展需求了,大部分面臨著生存問題。

長春光機所是中國現代光學發源地,我國光學的很多儀器設備都從這裡起步。

所以長春光機所擁有許多能工巧匠,慢慢就形成並推崇「工匠文化」,講究做出東西,而非寫出文章。

加之過去有許多軍工涉密項目,因此一直以來,長春光機所給外界留下了不擅長寫文章的印象。

這可能是我最初想辦期刊的動力,憋了一股勁想辦高水平期刊。

1999年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之後,長春光機所合併了長春物理所,帶來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兩本中文學術期刊。

加上我們本來就有的3本刊物,一下子長春光機所就擁有了5本刊物,這在同類研究所中是不多見的。

但是,這些刊物也都面臨著各自的問題,並不能很好地服務於科研。

尤其是要跟國際一流水平的科研接軌,必須有一份英文期刊。這更堅定了我的決心。

Q2

《中國科學報》:《光》一經創辦就獲得了很高的影響因子和業內口碑,您認為成功秘訣何在?

曹健林

《光》在短時間內爆發,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我想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目標明確——要做最好的,而不是給自己的人尋找發文章的陣地。

這一點我們創刊伊始就跟所里人講清楚,沒有所謂的「後門」可走。現在慢慢很多人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在當時我們是比較超前的。

為了最高水平的期刊目標,我們組織了負責任的編委隊伍,請頂級的編委,目的是保證高質量的稿源,堅持原則不放鬆。

其次是捨得投入資源。這既包括真金白銀,也包括政策資源。

真金白銀保證我們和頂尖的出版商合作,找高水平的編委,同時保證有高水平的職業編輯。

政策支持也很重要,過去在研究所做雜誌的往往是科研水平不行的人,但《光》的編輯部全是高水平人才,不管是收入還是提職,這些年輕人在所里都一樣平等。

最後,也趕上了國家重視科技期刊,因此《光》一面世就得到了各種支持,保證我們可以組織學術會議等一系列活動擴大期刊的影響力,提高稿源質量,使期刊走上良性循環。

因此,我的體會是第一是真重視;第二是志存高遠,往往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第三是經費支持落到實處,引進優秀人才、專業人才負責。

Q3

《中國科學報》:《光》目前已經獲得穩定的影響因子,作為主編,您認為未來應該樹立怎樣的目標?

曹健林

影響因子是衡量一個刊物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大多數人還是把質量作為第一標準。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未來要增加發稿量,期望值是年均200篇左右。

為什麼質量這麼重要?

因為我國的研究工作和國際最高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的環境還比較浮躁,所以必須嚴格執行合乎科學發展規律的辦法——同行評議。

辦一份新刊,最愁的就是聲望不夠、稿源不足,其次愁沒有頂尖的審稿人,第三愁沒有資源,現在這三個問題我們都解決了。

下一步,我認為刊物不能僅僅發論文,而要更好地為作者和讀者服務,最終目的是把科學工作真正搞好,為中國的科技進步做點實事。

以《光》為例,給研究所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成為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座橋樑,甚至成為引進人才的立腳點。

如果這樣的期刊多起來,我相信中國的科研水平還會進一步提高。

《中國科學報》 (2018-08-14 第4版 綜合,原題《科研工匠也能辦一流期刊——訪《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主編曹健林》)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sci的7個問題,我們採訪了多位科研人,結果竟然是…
諾獎得主Ivar Giaever為何憤而退出美國物理學會?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