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生日!在坐等《阿凡達2》的日子裡
對電影史再不熟悉的人,也一定聽說過他的大名——詹姆斯·卡梅隆。如今,這位被影迷們稱作「卡神」的男人,依然走在最前沿的電影革新道路上。每年8月16日,是卡神的生日,祝他生日快樂!
隨著其籌備二十年之久的《阿麗塔:戰鬥天使》的關注度持續走高,我們再一次將目光聚集到這個一出手便能創造神話的導演身上,一個在洞悉觀眾心理方面毫無爭議的天才,一個在電影製作上捨得豪賭的「賭徒」。
《阿麗塔:戰鬥天使》
當卡神還是卡梅隆:喜歡做夢的人才能造夢
說起卡神早年經歷,稍有了解的人會感嘆,這可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卡車司機逆襲成好萊塢大導演的傳奇人生啊。然而事實上,卡梅隆從少年開始便有了電影的夢想。
1954年8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的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電氣工程師,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可以說,卡梅隆毫無保留地繼承了父母的強大基因,三十多年後,他成為世界上將技術和藝術結合最完美的電影人。
早年影響卡梅隆成為「卡神」的,是兩部重要的電影——前者是另一位神級導演「庫神」庫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遊》,觀看時卡梅隆年僅14歲,從此萌發了製作電影的夢想;後者是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卡梅隆看到這部電影時,他已經從美國的大學輟學,還在社會上干著各種雜工,其中包括卡車司機。
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
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
看完電影后激動不已的卡梅隆由此正式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這也就是後來人們常常提起的「卡車司機變電影導演」的梗的來源。
隨後,非科班出身的卡梅隆尋找各種製作電影的機會,他從自己擅長也感興趣的電影特技入行。此後,震撼人心的電影特效成為了卡梅隆電影的一個重要標識。
1981年,卡梅隆執導了人生的導演處女作《食人魚2:繁殖》。這部電影在義大利拍攝,從前期到後期都受到諸多干擾,也讓他決心以後只做自己的電影。不過,這部處女作已經初現了卡梅隆對海洋、對異生物的關注。
締造神話:敢於「豪賭」的電影怪才
真正的神話的開始,來自於卡梅隆第一部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終結者》。據卡梅隆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講述,影片的靈感來自於他的一個夢境——一具鉻合金骨架從火里走出來。
《終結者》
永無休止的機器人而造就的深度恐懼、與劇情高度匹配的驚悚音樂、嗨爆的大場面視效,深切地刺激了觀眾的感官,也大大刺激了票房的飆升,令彼時還只是小成本製作的卡梅隆聲名鵲起。
到了七年之後的續集《終結者2》時,電影的製作成本便超過了一億美元,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製作成本過億美元的電影。縱觀好萊塢歷史,卡梅隆可謂是打破投資成本次數最高的導演,同時也是創造票房紀錄最高的導演。
藉助龐大的資金,卡梅隆將視聽效果全面升級,終結者也由一個殺戮機器變成了一個執行任務的機器人,表明了智能科技的一體兩面。
而在這些極致的觀感體驗下,是終結者系列電影所提出來的一連串追問,有關於哲學,有關於未來:機器人是如何威脅到人類的、我們會不會被智能所終結、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從何開始、人創造了人造人這一生命嗎、自由意志的可能性、智能機器的正反兩面、人類的自毀傾向……
卡梅隆說,「很厲害的科技出問題了。」而在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里,一位影評家如是說「我們一直在對抗這個來自未來的機器人,但我們真正對抗的是一直研發這種機器人的人類。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與諾蘭合影
只要人類意識到我們有可能創造出能控制地球並使我們變得強大的機器人,我們就會繼續這樣做下去。我們在與創造天網的本性鬥爭,但人類永遠不會停止,我們才是固執的反派。」這樣本性複雜,不僅有電影所指的自毀傾向,還有人性天然的求生慾望、好奇、貪婪、控制……
影片《異形2》是卡梅隆第二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探討了科幻片另一個分支——外星生物。不同於異形之父雷德利·斯科特的原作《異形》,卡梅隆對於這一命題的敘事呈現把握得顯得更加酣暢淋漓。他力圖塑造一個女性英雄,以此來說明人的力量。《異形2》最終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得到平衡,也讓「異形」系列開啟了大製作的道路。
《異形2》
卡梅隆對於特效和場面的執著是一貫的,他力爭用最震撼的視聽語言表達電影對於科幻、對於人性的獨特詮釋。如果說前面的《異形2》已是大製作,那麼,同樣探討外星物種的神作《阿凡達》便是大製作的巔峰。
這部投資金額高達5億美元的豪華大片,是一個勇敢者的再次賭注,但當你知道這位勇者是詹姆斯·卡梅隆時,便如同吃了一粒定心丸。
《阿凡達》
他向來捨得下血本,也向來在商業上、在技術上、在電影史上締造神話。
如今,這部電影依然穩坐世界電影票房排行榜NO.1,這個紀錄已長達九年。接連出演《異形》系列和《阿凡達》的演員西格尼·韋弗說,「這是科幻所能夠達到的極致,它拋出了那些問題,它問:什麼是人類,我們所謂的外星人是否比我們更有人性。」
我們不斷地追尋生命的起源、探索生命的終點、討論人之為人的意義,一如我們其他的本能。而科幻,也是最有權利去追問這些宏偉命題的載體。卡梅隆將這樣的科幻包裝成巨制,悉數呈現在觀眾眼前。我們的感官爽爆了,而內心,是否也被此提出的命題所擊中?
在一個個科幻故事裡,卡梅隆探討的宇宙、生物、智能機器,其實最終指向的都是我們人類自己,藉以考量人性的邊界。那部無人不曉的《泰坦尼克號》,是卡梅隆罕見的非科幻片,對人性的批判卻並未停止。
這部較為早期的作品,是當時投資預算的新突破。它從不被看好、前期票房慘淡到逆襲成為當時世界票房冠軍,直到卡梅隆的《阿凡達》面世才退居第二,時至今日。
卡梅隆就是這樣一種導演:他探索宇宙與人的可能性,更關注視聽與故事的可看性。他憑藉著他對觀眾的強大掌控和超前引領,成為每次電影「賭注」的贏家。
神話的背後:一個痴迷科幻的孩子
今年卡梅隆64歲。大半的人生已然過去,但傳奇的歷史還遠遠沒有寫完。據網上的消息稱,單是《阿凡達》系列就有2、3、4、5待拍。
神話的背後,是幾次失敗的婚姻以及各式各樣傳聞,似乎滿足了人們對於一個天才另一面的臆想:固執、專橫、佔有慾強,與眾人格格不入。
他的電影大多賺了盆滿缽滿,卻也不是沒有失敗記錄。前些日子,他又公開表達了對漫威的不滿:希望大家能很快對《復仇者聯盟》感到厭倦。他還是像個孩子,對看不慣的電影市場毫不留情面。
所以,那些電影神話的背後,我無意神話卡梅隆個人,儘管他是那些神級電影的創造者,儘管我們總是很崇拜地叫他一聲「卡神」。
他只是一個比我們更具有藝術天才的夢想家,代表我們傳達了人類的某種聲音。而電影行當既放大了這些可樹碑立傳的素材,也豐富了那些可供談資的佐料。
這個老頭兒還孜孜不倦地走在電影的路上。前文多次提到的紀錄片,今年新鮮出爐的劇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證明了他對科幻類型一如既往的追隨。他說,「各式各樣的科幻電影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他還說,「我喜歡那些點子的力量,喜歡提出的那些宏大的問題:宇宙中究竟有什麼?世界將會如何終結?我們的科技會毀滅我們嗎?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能從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學到什麼?」
讓我們最後回到卡梅隆的童年,他尚且沒有遇到電影的時候。小小的卡梅隆早已開始了各種科幻小說的創作,12歲的他就寫出了《深淵》的原型。而如今,卡梅隆正在製作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後期,為了更加華麗的夢。
詹 姆 斯 · 卡 梅 隆 專 訪
影片《阿麗塔:戰鬥天使》是卡梅隆正在籌備的一部科幻片。該片由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漫畫《銃夢》改編,講述男主人公某天在垃圾堆找到一個少女的機械殘軀,把她救活之後發生的故事。影片從2009年就開始籌備,至今經歷了不少波瀾,比如技術條件跟不上、卡梅隆因專註於電影《阿凡達2》而無法執導此片等問題。
所幸卡梅隆找到了好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來執導此影片,而自己則擔任製片人的角色。前些日子,卡梅隆與羅德里格茲出席了一次訪談,與觀眾朋友們聊聊籌備《阿麗塔:戰鬥天使》的相關經歷,以及自身對藝術和技術之間關係的看法。一同出席此次訪談的還有另外一名製片人喬恩·蘭道以及《阿麗塔》的女主角羅莎·薩拉查。
由左及右:蘭道、卡梅隆、薩拉查、羅德里格茲
看完漫畫後心馳神往,暢聊三小時一拍即合
說到羅伯特·羅德里格茲,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與昆汀以及弗蘭克·米勒共同執導的《罪惡之城》。從影二十多年來,羅德里格茲早就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銀幕美學。他將膠片作為演繹想像力與暴力美學的歌劇院,他所精心描繪的幕布就像一片黑色叢林,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惡與美並存的殺戮與殘害。有如此一位痴迷於暴力美學的導演加持,《阿麗塔》註定將不平凡。那麼羅德里格茲究竟是如何與卡梅隆相聚在一起合作的呢?
《罪惡之城》的暴力美學
何時開始關注這部漫畫,並決定把它改編成電影?
JC(詹姆斯·卡梅隆):我關注這部漫畫快20年了。我的好友《水形物語》的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曾給我看過一部短動漫,改編自木城雪戶《銃夢》系列漫畫的前幾卷。我很喜歡漫畫名字(英譯為Alita: Battle Angel,即為《阿麗塔:戰鬥天使》),感覺講了個簡單又心酸的故事。後來我們決定拿版權、拍電影。起初我想執導,當時改了好幾次劇本,但是我又忙著拍《阿凡達》。
對我來說這兩部電影是手心手背,當時一直雙線並行,我原想拍《阿麗塔》,最後還是《阿凡達》搶先了。幾年後我和羅伯特邊逛邊聊,說了有三個小時,然後就決定合作。後來我突然想起因為《阿凡達2》,我將很長時間內沒空拍《阿麗塔》。所以我把這根接力棒遞給了他,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故事。
和卡梅隆合作是什麼體驗?
RR(羅伯特·羅德里格茲):我研究過卡梅隆電影,《終結者》《深淵》《異形》等。我夢想拍電影時,他已經投身於實踐了。二十多年前我們成為了朋友,為3D系列做了各種努力,可以說我們的拍攝風格也緊密聯繫。
我一直尊他為大師,因為他一直在挑戰極限。他總是能把高科技和人與感情的純粹故事結合在一起。他擁有別人沒有的特質,他是人們想要效仿的那類人。我和他合作了許多年,包括拍《罪惡之城》前後。我知道自己能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他從我身上學到的要多。
《終結者》中的邪惡機器人
藝術推動技術,還是藝術跟上技術?
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其發展與技術密不可分。從電影發展初期盧米埃爾兄弟使用的簡陋攝像機,到如今紛繁複雜的視效技術,每部影片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質和技術水平都在相互推進,共同前行。
卡梅隆一向痴迷於科技。當卡梅隆還是一名卡車司機的時候,他看到喬治·盧卡斯的經典科幻片《星球大戰》,意識到這就是他最想要創造的東西,於是立刻投身於電影事業。在拍攝自己第三部重量級作品《深淵》時,卡梅隆在工業光魔的幫助下,用計算機創造出了影史上的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一種透明的外星生物,這無疑是CG技術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深淵》中的透明外星生物
影片《阿凡達》的問世更將電影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影片採用卡梅隆團隊自主研發的3D攝影系統,此系統的特色就是能夠模擬人的雙眼。
卡梅隆還專門為《阿凡達》開發了虛擬攝影機,演員在某塊空地上表演,而在顯示器呈現的圖像上,演員卻已置身於千變萬化的電影場景之中。此外,升級版動作捕捉技術、表情捕捉技術都是《阿凡達》在技術領域的突破。
今年,卡梅隆還推出了自己擔任製片人的紀錄劇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通過分析科幻小說從起初被人們崇拜到如今轟動影視界的成功演變,深度探究人類與科幻小說之間的歷史關係及現實意義。作為技術「資深粉絲」的卡梅隆,究竟會如何看待技術與藝術的關係?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海報
拍攝《阿麗塔》的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RR:最開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我第一次問起卡梅隆這一拍攝計劃時,他向我展示了他做的最初版本。那還是在2005年,那時他就開始嘗試了,然而現在我們的科技才剛剛跟上。但這就是卡梅隆,他滿腦子都是科技,他明白藝術必須推動技術。通過他的藝術加工,我們看到了阿麗塔象牙白色的身體,漫畫中的雙眼,栩栩如生。
但我們之前都沒有見過阿麗塔真實效果的照片,這部電影首次將觀眾帶向那個神秘世界。因此,早在2005年的時候,卡梅隆就開始著手確定阿麗塔的樣貌,此後我們不斷添磚加瓦,推倒重來。
影片《阿麗塔》拍攝過程中是否用到了新技術?
RS(羅莎·薩拉查):我想說一下「表演捕捉」這個辭彙——我記得,起初我會說動作捕捉,因為人們常聽到的是這個詞。然而,當你們都說「這是表演捕捉」時,我的反應是「好吧……」但在拍攝中我慢慢理解了。
我看見那些準備剪輯的片段時就想,這個角色比真人還像人類。它毫無違和感,既是特效又是我自己。我剛拿到角色時說,不知我的表演會怎麼用上。成品無疑讓我印象深刻,因為那拍的就是我。她的面部特徵都是我自己的,甚至包括我不想要的那些瑕疵。
RR:就是他們所做的表演捕捉,我們開頭提到過,但當時我還沒有接觸過。羅莎·薩拉查的表演極其出色。我全程都知道試鏡的重要性,看完全部試鏡後,我對她印象尤其深刻,在片場你甚至可以看到她眼上掛的汗珠,這能幫技術走得更遠。因為我們認為這角色必須和其他任何角色都一樣真實,我們要用真實場景和真人演員來拍,這樣觀眾才不會齣戲。還能一覽片中世界的奇觀,享受一段很真誠的旅程。
《阿麗塔:戰鬥天使》中阿麗塔的大眼睛
世界觀比《阿凡達》更宏大,原作者探班贊還原度高
影片原著由日本漫畫家木城雪戶的作品《銃夢》改編,漫畫於1991年在《Business Jump》上連載。故事發生在26世紀文明崩潰後的後啟示錄時代,作品圍繞著地上城市「廢鐵城」和天空之城「薩雷姆」的對立展開。原著的世界觀相當黑暗,而氛圍卻非常的「哲理化」,它能讓讀者在陰鬱詭異的畫面之中感受壓抑與沉重,也能夠收穫思想上的頓悟與啟迪。
《銃夢》漫畫
卡梅隆和羅德里格茲從第一眼就被漫畫吸引,無論是漫畫中啟示錄時代的場景,還是不同人物繽紛的性格,抑或是曲折跌宕的漫畫故事,都讓這兩個西方人對這部日本漫畫產生了異於東方人的理解。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漫畫的作者木城雪戶也前來探班,他走進鋼鐵城的拍攝現場,看到了他創造的那個世界,面帶微笑,稱場景設計非常終於原著。
影片講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JC:故事發生在未來,科技進步到達頂點,緊接著卻跌落懸崖,和世界末日一樣,人類基本上快滅絕了,倖存者都聚集到一座僅存的城市薩雷姆。薩雷姆是空中閃耀之城,每個人都對它心存覬覦。
你可以這樣設想,電影發生在墨西哥的提華納,你卻望向另一端聖地亞哥的天際線,心中幻想著對面應許之地,這部電影就是講了這麼個故事。之後的故事先不說了,有可能的話我們會拍續集。這是一個大宇宙,甚至比阿凡達的世界觀還要宏大,因為這是一個跨宇界的故事。
阿麗塔這一角色如何引起人的共鳴?
RR:這是我第一次讀到卡梅隆的劇本時就愛上它的原因。當時劇本給我的感覺是:「我能夠與劇本里的每個人都產生共鳴」。我能夠與克里斯托弗的角色產生共鳴,他有一個女兒,我的女兒也差不多大。我很能認同阿麗塔這個角色,她是那種來自小地方,會感到自身很渺小的那種人,我也是,我出身平平。
這個故事其實有點老生常談,但是我對它感同身受。卡梅隆讓電影變得非常真實可信。你一定會感受到整部電影的瑰麗想像。如果故事不真實可信,就沒有人願意買單。因此,我們無論是選角,改編,還是情節發展都能讓你身臨其境,你可以相信電影里的一切,被故事吸引。
JC:儘管180頁的小說被精簡成了129頁,但女主吃巧克力並愛上它的場景還保留下來了。還有第一次吃橘子,她不知道橘子剝皮才能吃,吃得滿臉都是。女主從來沒見過橘子,不知道它叫橘子,更不知道怎樣剝皮。雖然她是機器人,但她也有味覺,當她咬橘子皮的時候,臉會皺起來,這就顯得很真實。
這部電影最終表達了些什麼?
JC:我一直將這部電影視為女性個人成長電影。我寫劇本的時候女兒13歲,我當時的感覺是,在這個男權主導的社會,女性通常很難發聲。但一定要學會相信自己,充滿信心,處理自己的能量。這份能量有時會失控,要學會用你的內在道德標杆去指引它。
即便你在和自己的身份作鬥爭,也要維繫好與周圍人的關係。我認為這不單單是女性面臨的問題,每個青少年都會面對這一難題。他要思考「我是誰,我的角色是什麼,我要做什麼」。
還有,倘若我要成為我自己,我需要多大程度地掙脫父母的束縛,我該在何種程度上保持對他們的敬畏,他們賜予了我什麼,等等。因此,這是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故事。只是講述的地點在異次元,角色是別的人種而已,但是我認為這是關乎宇宙萬物的問題。
作者| 慢言細語、王大錐;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採訪部分首發:豆瓣;編輯| 騎屋頂少年
導 演 徽 章 套 裝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微 店85 折預 售
套裝:伯格曼、費里尼、塔可夫斯基、黑澤明、安東尼奧尼、庫布里克、希區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阿巴斯
這款導演徽章共計9枚,主題為大師級電影導演。
徽章材質為馬口鐵+安全別針,噴繪工藝,磨砂覆膜(耐磨)。
徽章尺寸為直徑5.8cm,可以別在包包或衣服上。
※把疼痛拍到極致,我pick這部韓國同影!
※有魔法!當漫威超級英雄來到霍格沃茨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