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兒童人格發展時指出:安全感並不是天生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幼年時期,特別是孩子3歲前。

安全感一直是家長忽視和不太在意的一部分,然而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是是怯懦的,草木皆兵、畫地為牢。

馬斯洛曾這樣描述缺乏安全感的人:

感覺世界是一個充滿威脅的叢林,大多數人是危險且自私的;感覺到被拒絕和被孤立,充滿焦慮和敵意,常常感到悲觀和不開心,有緊張和衝突的跡象;行為多為內在傾向,因為罪惡感感到煩惱;自尊上受到干擾,往往是神經質的;通常以自我為中心;持續不斷地充滿著對世界的渴望。

孩子的生存環境很簡單,他們只能從家長身上獲取安全感,特別是小嬰兒,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是否具有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 拒絕嚇唬孩子

似乎現在威脅、恐嚇普遍成為了暫時性安撫孩子的一個手段。

「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叫警察叔叔來抓你」

「你不做完作業等下就把你關進小黑屋」

在孩子犯錯或者哭鬧的時候總能聽見這些話,確實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害怕停止哭泣,順應父母,但與此同時也嚇走了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還不能分辨父母所說的話的真實性,他們會一味的選擇相信父母,長此以往,他們會認同小黑屋的存在,將警察叔叔視作可怕的人等等,也會一直害怕著。

小時候,我經常會和小夥伴玩到很晚,每次都會等到天黑了才回家。媽媽為了讓我早點回家就會嚇唬我說晚上有鬼,很可怕很厲害,專門捉晚上一個人在外邊玩的小孩。

被嚇的次數多了,我就再也不敢晚上獨自一人出門,相信這個世界真的有鬼的存在,對黑暗的害怕也一直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恐嚇會讓孩子膽小、敏感多疑,極度缺乏安全感,並且會讓孩子對很多事物產生錯誤的認知,而這種影響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 良好的父母情緒

依戀關係理論認為,孩子的生存需要各種物資和安全的環境,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依戀對象,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良好的聯結和互動,孩子才會有充足的安全感。

德國兒童繪本金獎《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在當時引起了大眾的關注,繪本主要講述了企鵝媽媽一生氣就會對著小企鵝發脾氣,大吼大叫。

每次,小企鵝都會被嚇得魂飛魄散。

即便是最後媽媽都會找到小企鵝,但是孩子內心受過的傷害早已無法彌補,丟失的安全感也找不回來。

大量的調查顯示: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緒穩定是第一位的。不難發現,那些父母性格溫和、情緒穩定的的孩子,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強 ,更願意接受生活的挑戰。而那些父母性格強勢、情緒不穩定的孩子,更容易走極端,往往缺乏對生活最起碼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 穩定的養育環境

給孩子一個穩定的養育環境,是給孩子帶來心理安全感的重要保證。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Dr.Lori Woodring認為:孩子6歲前,父母最好避免搬家。

因為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東西有關聯,比如固定的生活環境、固定的養育著等,有人稱之為「陌生敏感期」。

有些父母會因為自己工作等各種原因頻繁搬家並且更換孩子的上學環境,而孩子正處於成長時期,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適應。

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玩伴,頻繁搬家的後果導致孩子每次和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學熟悉之後就需要面對分離,長此以往,孩子會因為害怕分離而減少自己對感情的付出。

所以,固定的玩伴和熟悉的環境對孩子建立安全感具有重大的作用。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毀壞的

一個人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他才有信任和被信任的勇氣,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堅定不害怕,用淡定從容的態度去接納每一種改變和挑戰,並且越挫越勇。

而安全感的來源正是父母對孩子正確的早期教育和引導。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密不透風的母愛,會毀掉的孩子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有多可悲!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