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高喊獨立的熊孩子,還是先學會生活自理吧

高喊獨立的熊孩子,還是先學會生活自理吧

三伏天的高溫讓人打不起精神,所以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選擇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宅在家的日子看了一檔挺有意思的綜藝——

《我家那小子》

My Little One

豆瓣評分6.6,不算高。好多人應該跟我一樣,都是懷著好奇心想看看前兩期話題度超高的朱雨辰媽媽到底是如何攀上熱搜的。

韓國之前也有一檔綜藝叫《我家的熊孩子》。

雖然韓版更多地體現了孩子的「熊」以及媽媽的擔心來傳遞愉快溫暖的故事,但有很多人指出兩檔綜藝迷之相似,大家不妨也來吃個瓜。

首先觀察廳背景都是以橘黃色為主。

然後節目在選擇的話題上面也迷之相似。

韓綜《我家的熊孩子》第一期主題為「兒子啊,結婚吧!」核心主題就是希望兒子早點結婚,結束孤單的獨居生活。

而中國版《我家那小子》第一期的主題叫做「成家吧,兒子!」也是催促兒子早點成家。

節目形式也都是通過看孩子獨居生活的VCR了解孩子真正的內心想法。而且在看之前都先詢問了各位媽媽眼中的兒子是什麼樣的。

有些網友對節目本身評價還是很高的。

《我家那小子》的前兩期,讓朱雨辰的媽媽大「火」了一把。

因為朱雨辰媽媽「大包大攬」式的培養方式把關注點全指向了家庭教育上面。

已經行走在奔四道路上的朱雨辰,個人生活依舊被媽媽牢牢地掌控著。

在男女平等普及化程度已經相當高的今天,這位母親仍然以「自己能頂兩個菲佣」為豪。

每天早晨四點多起床給他熬梨湯只為了讓他不上火,一堅持就是十年;

跟組給兒子做飯,照料衣食起居。

最讓大眾無法想像的是,朱媽媽對於女朋友的要求,娶進門的媳婦必須賢良淑德,像她一樣全能,照顧好自己的兒子。

其實你細細思索,身邊有朱媽媽影子的父母還挺多的。

這種父母往往控制欲很強,願意犧牲自我將孩子庇護在羽翼下,但又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是寄希望於孩子,讓子女按照自己鋪的路前行。

這樣培養出的孩子在一定意義上來講算得上優秀,知書達理,性格軟糯善良,但有一個致命的通病——缺少主見。

對父母的管教稍有異議抗爭一下,只要父母態度稍一強硬,即使作為一個成年人也只能像被打了一拳的海綿一樣軟軟地變回原形。

就像朱雨辰在節目中酒後吐真言,

我就算是結婚也有一半是為了我媽媽。

通過節目我們能看到朱雨辰的三觀正,獨立生活能力很好,交友也完全沒有障礙,婚姻大事完全不需要媽媽操心。

和朱雨辰一樣,其他幾位也是在離家在外闖蕩,處於獨居生活中。

比如武藝在床上支個小桌板一天三頓吃外賣

徐海喬經常熬夜作息極其不規律,陳學冬針灸的時候依舊手機不離手。

錢楓寧願在家胡吃海塞,也不願意出門認識新朋友,跳出上一段暗戀的陰影。

長此以往當然會出問題。

所以武藝回家一秒不耽擱立刻約了體檢。而我們的小可愛在得知要抽七管血的時候問「這些血多久能回來」的問題讓護士小姐姐笑開了花。

然而檢查結果出乎意料。脂肪肝、甲狀腺腫大、脾胃不和這些以前中老年病症統統出現在了一個90後小年輕的身上。

陳學冬、徐海喬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老中醫。

在經過一系列望聞問切過後結果大同小異。

這幾個人反映的基本都是現在年輕人的通病——失眠,體寒,胃不好。

大張偉看完之後直呼自己也要去體檢一下了,不知道看完節目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號入座。

我相信每個人在剛開始一人居的時候都曾經立flag,要過精緻的居居生活。

暢想過如何把自己的家布置的宛若仙宮,一大早醒來喝一杯水,出去運動,讀書或者約三兩朋友打發無聊的下午,晚上敷一張面膜聽著古典音樂進入夢鄉……

但跳脫出父母創造的舒適圈,繼續高配地照顧自己確實是一件很難長久的事情。

隨著時間流逝,大多數人在後來的日子都啪啪打臉。

每天靠速食麵包充饑的陳學冬

當然獨居青年們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只不過吃飯從簡,外賣至上。

其實原因很簡單,一人份的飯菜,做飯一小時,吃飯兩分鐘。不知道獨居青年們貢獻了多少銀子才讓外賣行業如此興旺發達。

夜太美,儘管太危險,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夜。

微博太好刷,段子太好笑,看著好多人轉發「你不是一個人」瞬間找到心裡安慰和認同感,繼續心安理得地做夜的「魅影」。

還有一部分人,寧願在家宅到長蘑菇,也不願意走出家門認識新朋友。你的家你做主,不用花錢不吃土。

中國式教育中家長永遠秉承「只要好好學習別的都不用你干」的理念。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疏於引導,培養出許多只有學習成績一枝獨秀的「高材生」。

而進入社會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傳統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溫室花朵脫離保護罩自然無法對抗社會「澆開水」式的洗禮。

也是因為這種教育模式,從小到大一切都有人打點,所以子女本身自主能力差。

在離家前在父母師長的要求下按部就班,獨居後一旦面臨考驗就如同不敢從懸崖邊起飛的雛鷹,被逼到一定境地之後,不是原地打轉,就是揮動著羸弱的翅膀晃悠著掉下懸崖。

不可否認還有很多人年齡成年而心智未熟。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國父母習慣把生活的陰暗面擋在身後只讓陽光充滿孩子的生活,這種保護也使得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很少遇到阻礙。

所以很多人在開始獨居生活之初會感到很不適應,這種強迫分離的感受讓很多人不知所措。

既然不能改變社會大環境那隻能改變自己了。比如錢楓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例子。

年輕時候也是一表人才,當年出演《恰同學少年》的蕭子升也是迷倒了萬千少女。

幾年之後再度受到關注的時候,卻已然變成了一個靈活的胖子。

這個節目放大了他身材上的不足,才讓錢楓下決心積極尋求改變,健身、打拳擊、吃營養餐。

一個禮拜瘦了6斤,減肥成果也是很顯著了。

網友們也真情實感地有了減肥動力。

從前父母對我們的管教自然會影響我們一部分行為理念,但現在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應該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

還有陳學冬,因為晝夜顛倒的拍戲和不規律的生活習慣,讓年紀不大的他毛病不少。

為了減輕失眠專門買了助眠的毯子,粉絲也很貼心送了許多助眠噴霧。

然而這些物理療法也沒有起太大作用,所以陳學冬專門跑到中醫館刮痧針灸配合治療。

但途中幾度受到手機的召喚想拿起來,但礙於扎了一胳膊針於是作罷。

而且他還不甘於做個流量小生,去學習開直升飛機儲備大招,為角色隨時做準備,雖然被嚇到,但動機值得表揚。

再比如武藝,過去一天三頓只吃一家外賣不說,還把飯菜灑在了床上。

在體檢之後彷彿靈魂受到了洗禮,終於立下flag說再也不在床上吃外賣了。

甚至他還親自下廚做了四個菜,雖然做成了「老生糊糊」,但也算是為健康的獨居生活邁出了一大步。

如果說進入社會讓我們學會獨立成長,那麼獨居生活讓我們學會自尊自愛。

獨立生活意味著生活中父母的角色劇本逐漸落下帷幕,而舞台上慢慢剩下你自己的獨角戲。

糊弄著演也是演,仔細琢磨著演才更不辜負自己。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才能算得上心理意義上的真正成年了。

我們不能在父母的庇護下過一輩子,所以越早成熟獨立對自身而言是越好的。如果說到現在這個年紀了依舊把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怪到父母頭上的話,只能說你的心智依舊不成熟。

小孩子講對錯,成年人講道理。我覺得這個節目的教育意義就在於此。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65歲吳孟達近況令人擔憂,曾向周潤發借錢被拒,今過成這樣!
徐崢孫紅雷戲份「全刪」,不過他的導演首秀可沒玩砸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