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天文學家揭秘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形成機制

天文學家揭秘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形成機制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獲悉,季江徽研究員領導的中美科研團隊發現,備受關注的近地小行星圖塔蒂斯,可能是在地球潮汐效應作用下,由一顆「母星」與一顆「衛星」碰撞形成。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近地小行星中一大類具有雙瓣結構的小行星如何形成,也為未來我國小行星深空探測提供了重要依據。

圖塔蒂斯小行星是迄今發現「體量」最大、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在2012年之前,它每4年會接近一次地球,因此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2012年12月13日,我國嫦娥二號探測器在距地球約700萬千米遠的深空,以10.73km/s的相對速度近距離飛越了圖塔蒂斯,獲得了一系列高精度光學圖像。這些圖像顯示,圖塔蒂斯由一端較小的「頭部」與一端較大的「身體」組成。為什麼圖塔蒂斯具有這樣奇特的雙瓣結構,一直困擾著天文學界。

本次研究中,科研團隊基於嫦娥二號探測數據,繼續對圖塔蒂斯的形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經過一系列模擬計算,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圖塔蒂斯形成的新機制:最初圖塔蒂斯的「母體」可能是一顆雙小行星,即由一顆主星與一顆衛星組成類似地球與月球的系統,它們相互之間潮汐鎖定。由於圖塔蒂斯的軌道傾角很小,在太陽系繞日軌道運行中,它有較大概率近距離飛越地球,因此地球引力影響了主星和衛星的軌道。同時,地球的潮汐作用使其發生變形,導致衛星軌道失穩而與主星低速碰撞。最後,主星與衛星併合,就形成了圖塔蒂斯目前「小頭大身子」的形狀特徵。

「近年來大量天文觀測表明,直徑大於200米的近地小行星中,大約有14%像圖塔蒂斯一樣有這種雙瓣結構。解釋這類小行星如何形成,不僅對深入了解近地雙小行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我國未來小行星深空探測任務提供了科學依據。」季江徽說。

相關科研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世衛專家揭秘遊戲成癮為何「入病」
個稅起征點調到多少算「科學」?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