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測評報告「Soomal」
就在我們發布評測的前一天,索尼音頻又有大動作,在香港某音響展發布了一款台式解碼器和幾款耳機,好在沒有更新Z1R耳機的跡象。我們原本為了測評Z1R,請來了30年前的索尼旗艦MDR-R10,不過由於R10的表現超過預期,所以今天測評基本不會遇到R10.當然,我們手中也沒有索尼的金磚WM1Z播放器,但是相信不會影響我們對MDR-Z1R這款耳機的聲音的判斷。MDR-Z1R發佈於2016年下半年,官方定價12999元,和黑磚WM1A構成了索尼的性價比套裝,只要2萬元。一年多時間過去,目前Z1R耳機的實際售價大概在9000元左右。
產品特點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索尼MDR-Z1R是目前索尼頭戴式耳機的旗艦,從索尼官方介紹來看,Z1R被看做是1989年的MDR-R10、2004年的QUALIA 010之後的又一款標誌性產品。從外形來看,MDR-Z1R的細節設計都非常考究、精緻,這早在MDR-Z7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在新一代的中高端耳機的外觀設計、工藝和用料方面,索尼絕對走在更高的水平。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耳機整體採用封閉式的設計,但在單元背側的設計方面仍是亮點,如同MDR-R10一樣。從官方介紹可以知道,這個特殊曲線外罩保護殼,內部還有同樣曲線的紙膜聲阻和整個支架,採用類似設計就是保證了封閉式設計下揚聲器背面避免有害諧振。而在R10的設計時,使用特殊造型的結構,並使用了專門的木材,也是要起到類似的作用。而和這個特殊曲線的背側外殼一起,是真皮3D人體工學設計的耳墊,這個耳墊曲線前側、斜下側等厚度不同,更符合人臉和人頭的佩戴人體工學,這在不少耳機中有採用,不過Z1R的這個曲線設計更為複雜一些。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爆炸結構圖
從官方的耳機爆炸結構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Z1R耳機的主要結構。從最靠近人耳部分是比較貼近揚聲器的一個調音格柵,圖案挺特別,官方稱之為斐波那契圖案的格柵,從照片和肉眼都能看到Z1R的這個格柵是比較貼近揚聲器單元的,而且透過它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揚聲器單元振膜。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側視曲線
在它之後可以看到揚聲器的振膜,振膜直徑70mm,尺寸比較大,它採用了中心和外圈不同材料的設計。中心是鎂合金球頂設計,材料重量輕又有一定的剛性。而外圈是索尼在高端動圈中使用的鍍鋁LCP[液晶聚合物]振膜[如Z5的動圈單元]。後面則是動圈結構不可缺少的音圈、極片、釹磁鐵磁鋼等結構。而耳機兩側使用了特別的帶螺紋鎖死的3.5mm雙邊入線的接線方式,可以實現平衡耳機線的接入。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耳機線耳機端插頭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耳機線耳機端插頭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平衡轉接線-網友送測
耳機佩戴舒適度方面,耳墊柔軟舒適,頭架向內的壓力中等稍偏小,佩戴舒適度肯定好於1000X啊!而頭梁頂部的真皮為什麼要毛線套保護,不得而知……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索尼Z1R官方指標阻抗64歐姆@1kHz,靈敏度為100dBSPL/mW,摺合約112dB SPL/V。我們這裡也列出接下來即將出場的AKG K812的這兩項數據,K812的阻抗為38歐姆@1kHz,靈敏度110dB SPL/V。可以看出來,Z1R雖然阻抗不算低,但靈敏度較高,是一款比較容易驅動的耳機。接下來直接進入主觀聽感部分。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評中,我們經過對比選擇使用K812作為參考,注意,我們手中的K812是斯洛伐克版本,不是奧地利版本,具體聲音差別還是比較明顯,請參考之前測評[Doc]Link=00006456[/Doc]。選擇K812和Z1R對比是相當合適的,Z1R真的就像是一個K812的封閉式版本,或者說是一個更為激進,更為中性,更容易驅動的版本。它與MDR-R10其實幾乎沒有相似之處。
索尼 SONY MDR-Z1R 頭戴式耳機
愛科技 AKG K812 頭戴式耳機
音源選擇,我們手中正好有矩聲X-Sabre Pro解碼器,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使用享聲MR1的耳機直接驅動作為主要參考。我們也會使用X-Sabre Pro、MD30 Plus配合節奏的B-HP耳放作為輔助參考。X-Sabre Pro的動態和低頻、中頻的厚重紮實是MR1、MD30 Plus無法比擬的,不過由於我們使用的這套耳放雖然比較溫和,但是卻不夠鬆弛,搭配ESS9038的方案顯得聲音動態方面沒問題,但美感不足。何況,Z1R就是非常均衡,很正的風格。搭配MR1的好處,可以表現出K812和Z1R相對更為柔和的一面,尤其可以讓Z1R的中頻和中低頻變得鬆弛一下,不要那麼沖,那麼直接。我們也曾經聽過索尼金磚配合下的Z1R,可以肯定有兩點。第一,金磚相比黑磚,在搭配索尼幾款耳機時明顯不同就是金磚的高頻更為順滑且柔和,甜美。第二,索尼在音源高頻方面還是有一些小小修飾,會顯得極高頻延伸會稍好一些。
整體印象:索尼Z1R相比K812更容易驅動,以至於搭配M1Pro或者vivo Nex這樣的設備下表現也是相當不錯,尤其是Z1R的整個聲音均衡性更好,中頻比開放式耳機例如K812、K712、HD800等都要厚實飽滿的多,雖然1kHz下的靈敏度只差2dB左右,但整體聽感卻遠不止,Z1R要比K812更容易獲得更大的聲壓。如果你真不打算給它配一個特別好的音源,那麼vivo NEX級別或者更好一點享聲M1Pro級別可以讓Z1R發揮的比K812更好,如果換成iPhone級別或者索尼ZX300A甚至A45級別,那麼同樣是Z1R可以獲得明顯更為紮實的中頻和更好的動態。
作為一款萬元級耳機,相信大多數用戶還是希望它在更好的前端下表現。MR1或者B-HP級別的耳放,搭配足夠好的解碼器,可以讓Z1R的中頻厚度,以及和中低頻銜接部分的細節、動態有比較大的提升,這是與入門級音源下表現的最大差別。而在高頻的風格上,需要耳放或前級輸出功率、輸出增益、輸出風格的配合。Z1R的聲音已經是相當正了,風格偏直白,素質比較高,與K812相比,Z1R的中高頻密度要好一大塊,結像也明顯更近,所以耳放和音源等前端如果還是偏重高密度的風格就有些刺激,這不免讓人有些擔心索尼新發布的AK4497解碼器啊。當然,確實有人就喜歡這個味道。而我們則選擇MR1,聽起來會溫和不少。
高頻表現:K812和Z1R都屬於新時代新材料下的高音風格,有人說這一代的動圈高頻已經遠好於頂級靜電耳機,我們也曾經在嚴謹的環境下對這些耳機進行過諧波失真測試,它們在高頻失真度確實很低,並不似SR-009差,但實際聽感差距還是巨大的。無論K812還是Z1R或者拜亞動力T1MKII,它們和HIFIMAN HE1000級別的平板、STAX L700、STAX SR-009級別的耳機差距還是明顯,信息量差距還是巨大,而且風格也明顯不同。如果連這都區分不了,無法鑒別,顛倒黑白,還是不要玩耳機了。
K812和Z1R的高頻風格談不上類似,但肯定要相對HD800、T1MKII更為相似一些。K812畢竟是開放式設計,所以聲音空間感更好,同時,K812的耳墊厚度和揚聲器前側空間巨大,聲音並不是那麼直接指向人耳的,聲音會相對比較鬆弛。當然,同為新時代的材料,這種鬆弛感遠比不上老動圈耳機。這就如同硬球頂、帶式的高音揚聲器表現不出軟球頂的柔和、瞬態一樣。而Z1R的高頻則比較直接,密度相對更好,比入門級封閉式耳機來說,這樣的空間感已經相當出色,而且這樣的聲音密度和動態也比較符合近年來音頻行業的審美觀?
Z1R和K812的高頻其實都有幾分金屬膜的味道,不過Z1R在極高頻部分的素質更好,這部分聲音的層次豐富程度和密度要比K812稍好一點,在動態方面也要稍好一點。當然,由於K812開放式以及明顯不同的空間設計,K812的高頻聽起來還是更為自然一些。在表現弦樂的華麗程度和極致細節方面,Z1R稍好,而對於聲音舒展的真實表現上,K812則更好一些。
這裡可以簡單插入MDR-R10,R10的高頻遠比K812和Z1R舒展柔和,這種舒展絕對是現代動圈耳機無法相比的,這種舒展也絕不是因為K812或者KK那樣加大了揚聲器與人耳之間的距離而實現的空間感造成的。而是揚聲器本身風格就是柔軟、細膩所決定的。當然,R10的高頻也有缺點,而且也挺明顯,這個在之後R10測評中談到。
總體來說,索尼Z1R的高頻水平更像一個激進版本的K812,與高阻抗版本的T1MKII不同,如果記憶沒有出錯,在有足夠好的耳放搭配下T1MKII的極高頻部分仍然更為精緻,而且也自然一些。Z1R和K812則屬於高靈敏度、低阻抗設計,聲音的密度和動態應該佔優。Z1R如果搭配索尼音源,或者更為中性的音源,那麼它的高頻密度和細節表現就更為極致,這種審美在高端HIFI用戶中估計很難被認可,當然也許、可能這會是擋不住的潮流吧。
中頻表現:索尼Z1R的中頻飽滿、紮實,中性、均衡。在頭戴式耳機中,把中頻做到如此均衡,結像如此乾淨、立體的不算多,或者說很少有耳機這麼設計。例如非常中性的鐵三角M50、森海塞爾HD580是把中頻做到厚度很好的類型,但其實是加強了中低頻的比例。而Z1R是真正的中高頻與中頻銜接的相當均衡,很像是美式音箱的味道,也很像監聽音箱的味道。在人聲表現上,搭配比較溫暖的音源或耳放,可以讓它的人聲結像非常好,聲音突出飽滿,解析力也不錯,當然風格上與鬆弛就不沾邊了,但得益於強大的解析力和動態表現,雖然是很直接、比較沖的風格,和低一級別耳機相比你不會覺得Z1R的聲音發乾、發沖,只是覺得聲音厚度、力量感、飽滿度、結像都確實夠高級了。
如果有更高的要求,去挑戰R10或者挑戰平板耳機,那麼遇到的問題其實和K812、T1MKII類似。動態、厚度、甚至解析力已經不錯,但瞬態的形態,真正聲音的細節和層次還是有差距[比平板、靜電]。當然,有些平板和靜電在中頻厚度和非常大動態表現上其實是不如動圈的。
和K812相比,Z1R的素質不落下風,只是中性、直接的風格讓它需要一個非常柔美的音源或耳放來搭配才會顯得更高檔一些。這裡我們可以插一段網友送測提供的一套耳機線,這套耳機線對Z1R的改變還是比較明顯,由於是平衡設計,我們只能用B-HP+X-Sabre Pro作參考。在這套新耳機線下,Z1R的中頻還是鬆弛了很多,聲音一下軟了下來,如此一聽風格上就更像是K812了!雖然寬鬆程度還是要比K812差一點,但聲音厚度和動態又要比K812強一些[應該更像奧地利版K812]。
如果喜歡聽一些大編製的交響樂,或者比較BT級別的試音曲,那麼Z1R和K812在這方面會表現出該級別耳機應有的控制力,和大聲壓下足夠好的聲音層次和解析力。在這方面,是新時代動圈耳機的優勢。雖然HD580這樣的耳機大動態控制力非常好,但讓它們既表現出氣勢,又發揮豐富的聲音層次就比較難了。
低頻表現:Z1R的低頻雖然有幾分封閉式耳機的味道,但比自家的Z7肯定是強得多了。它的中低頻不會讓你覺得拘謹,只會顯得有些直接,和中頻的味道或毛病一樣。在中低頻偏低以下部分,聲音還是比較有彈性比較松的,但是和開放式的K812或者HD800相比,它的寬鬆程度還是不太夠。當然,在低頻下潛較深部分,Z1R的解析力要比K812稍好,如果有足夠好的耳放搭配,低頻下潛較深部分的解析力和動態還是有一些驚喜的,尤其是在大聲壓表現細節方面還是不錯的。如果在很入門的音源上,它的低頻還是屬於點到為止,有那麼一點鬆鬆的彈性的風格,當然,在中低頻銜接方面量感肯定是不缺少的,Z1R的聲音均衡性是它最大的特點。
音源、線材等:網友為Z1R升級的這根線材值得一提,不知這根線材是否專為Z1R耳機設計,但從用料和品牌來看應該售價不低。主觀聽感來說,調整的方向是正確的,Z1R的聲音相對太過直接,密度好、素質高,而這根線相比原線讓聲音鬆弛下來,聲音一下柔和了不少。尤其原線搭配的音源聲音不是那麼暖的話,那麼這根線帶來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惟一需要擔心的可能是在低頻下潛較深部分,聲音是不是有點太松,相比原線似乎在大聲壓下控制力稍顯一點點不足。
而Z1R的音源方面,我們覺得它的高靈敏度讓它在入門音源上有很好的表現,這要比K812在這方面優勢更為突出。對於初燒用戶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優勢,其實包括WM1A/Z在內,它也不是大功率耳放輸出類型。當然,對於已經擁有Z1R的用戶,相信體驗過了索尼自家的味道,尤其是索尼自家套裝的高頻的味道之後,還是希望向軟化聲音、鬆弛聲音的方向去做改變和升級的,推薦搭配本身寬鬆、溫暖的音源,耳放輸出功率並不需要有多大,音源風格更為重要。
總結
整體來說,索尼Z1R並沒有明顯超越K812、T1MKII等同級別動圈的素質,當然考慮到設計差異以及我們手中目前沒有T1MKII不能100%確認。與K812相比,一個封閉式設計注重聲音的密度、動態和均衡,一個開放式設計,中高頻更為寬鬆、空間感更好,也相比Z1R更難驅動一些。當然,這樣級別的動圈也沒有實力挑戰萬元級的靜電耳機和平面振膜耳機。作為HiFi旗艦來說,索尼MDR-Z1R仍然沒有找回MDR-R10所在上世紀80-90年代時期大把的索尼音頻設備的聲音風格,也就是自己的聽音觀。不過這兩年無論是隨身聽播放器還是耳機,索尼的進步還是非常明顯。
索尼Z1R靈敏度高,封閉式設計,聲音密度好的聲音風格雖然從HiFi的角度來說美感相對不足,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既然動鐵高音都可以如此受歡迎,硬球頂和鋁帶高音在音箱屆有一席之地,那說明這種稍偏誇大的高頻表現也同樣有用戶喜歡。
考慮到索尼MDR-Z1R的外觀、佩戴舒適度方面優勢,不能忽略的信仰加成,以及高靈敏度易驅動,Z1R以8000多元的價格和K812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至於和前輩R10的對戰,在一周內放出。
- [Doc]key=索尼 音頻[/Doc]
※索尼 SONY NW-A45 Walkman 攜帶型音頻播放器 圖集「Soomal」
※Oculus Go 一體式頭戴VR設備使用體驗「Soomal」
TAG:數碼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