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第一次對「寶藏」這個詞有興趣,是因為《鹿鼎記》中一情節:滿清在入關之前,收集了巨額的財寶,藏在關外一山中,但是因為先輩怕後世子孫坐擁財寶而不思進取,遂將其藏起,對人只稱此為大清龍脈所在。而後將地圖分為八個碎片,藏於八部叫做《四十二章經》的經文中,分散給滿清八旗。時過境遷,曾經知道寶藏的人皆已死去,而有關於它的真相早就逐漸變了味:渴慕權力者認為,找到它可以得到天下;追求武功至高境界者,則以為它是頂尖武功密集。韋小寶作為故事線索般的人物,將經書一一收起,交給康熙,最終真相大白。

當時看這個片段時,不得不為金庸的設計拍手叫絕。因為他切准了滿清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面貌,同時也將情節設置的驚喜重重。但是話說回來,這只是一故事,那麼在現實的歷史中,就沒有這樣的事情了嗎?不盡然,今天就舉一例子: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事情也是發生於明清交界,與《鹿鼎記》中的清朝入關以前,是一個時間段。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他與李自成都是明朝末年,受不了統治者的壓迫,從而揭竿而起的領袖人物。

張獻忠的活動區域在今天的四川,但是其家鄉卻在陝西。明朝末年,陝西省境內發生了一場歷時很久的旱災,接下來便是蝴蝶效應,連鎖反應:災荒,蝗蟲,政府賑災無力,農民暴動。彼時也接連發生了多起農民起義事件,受到環境的影響,張獻忠糾結起同鄉人也走上了這條道路。

他們一行人,自陝西始,一路打到南,翻越無數山,跨過無數河,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鎮壓軍。當最終到達四川時,最初那幾百人的隊伍,已經擴充到數以萬記了,相當可觀。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張獻忠在四川稱帝,建國大西,這個時候已經是公元1644年了,算起來,距離他最初「揭竿而起」的時點,已過整整十四載。這十四年中,農民起義軍幾乎一直在路上。

彼時的天下形勢是:崇禎剛剛自縊,明朝滅亡,大明遺留兵力掌握在吳三桂等人手中;中原以及南方地區全部為起義軍,李自成和張獻忠皆實力強大;北方的女真族正在努力衝破山海關,奪得政權。這期間,吳三桂手中的軍隊成了爭搶的對象,最終他選擇幫助滿人入關,而張獻忠則成了被鎮壓的對象。

公元1647年,清軍南下,張獻忠身中數箭而亡,大西政權沒有撐過三年。然而,雖然張獻忠已死,可是他身後巨大的財富依舊存在。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且說張獻忠遇到了清軍的攻擊,知道四川無法堅守,遂帶兵離去,離去前將十幾年積聚的財寶一同藏起,以石牛作為標記,等待後人開啟。後人流傳一句話「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成都為大西國政權所在地,意思是誰挖出來財寶,便將富可敵國。但是這件事情距今已經三百多年,且為流言,所以人們一直當做一個傳說。

但是2015年,考古界卻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證明這句話是真的!2005年,一個施工隊在四川彭山縣修建引水工程,當挖掘到河床時,竟然驚現明代古錢幣。再往下挖,竟然還有明代銀錠,上刻有崇禎十六年字樣,於是馬上通知了當地有關機構。

2015年,考古工作者正式公布考古結論:根據河床所在位置,正是當初張獻忠逃亡路線的下游,而那批財寶恰恰隨著河水的衝擊沉澱到了下遊河床。《明史》有記載:張獻忠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與敵人遭遇,無數船隻均沉沒。民間有傳「千船財寶」之說。

古人藏下巨額財寶道「破解便富可敵國」, 如今被人挖出

除了崇禎十六年的字樣,在一些錢幣上可見大西字樣,可見這正是史書記載的,張獻忠建立政權之後,製造了獨立流通的貨幣,大西幣。

以上,確實做到了「巨額」,但是現代銀子的價值卻沒有古代的值錢了,因此也沒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可是這些文物里,有一件東西被考古界封為國寶,那就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張獻忠金封冊。

為何這片金封冊價值那麼高呢?考古學家給出了兩點解釋:1.它的規格,比聖旨還要高,重量達到700克。聖旨皆說「皇帝詔曰」,它卻刻「皇帝制曰」。2.金冊乃是張獻忠在四川稱帝時頒布的政令合集,而發現的這一片,乃是封面,刻著二十九個字。通過它,可以研究大西政權的細節。

考古界經常可以發現無數文物,這些文物多是古代的器具,飾品,如今被奉為寶物。可是這回的考古,卻發現了百年前古人心中的寶藏,寶上加寶,價值連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