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新型合成營的戰鬥力有多強

一個新型合成營的戰鬥力有多強

雨後,一架無人機悄然升空。爬升、突防、盤旋……藍軍前沿及縱深目標盡收「眼底」。密林深處,抵近潛伏的偵察分隊運用多種偵察手段,把隱匿在偽裝下的目標一一挖出。

指揮車內,擔任紅軍主攻任務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火力參謀邢明星果斷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多分鐘後,空軍兩架戰機對「敵」實施精準打擊。隨後,該營在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掩護下,迅速奪占藍軍陣地。

「作為新型陸軍的探路者,我們一刻不敢耽擱。」營長宋恆哲說。4年來,他們聚力改革轉型,是全軍第一個成建制、成體系完成由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的營級單位,開創了該類型部隊建設多項全軍先河,「信息力、打擊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總體作戰效能較以往大幅提升。

思維對接未來戰場

2014年8月1日,嘹亮的軍歌響徹禮堂,時任營長肖民從旅領導手中接過新型合成步兵營營旗,從此拉開了該營改制換裝的序幕。

28歲的班長付興會仍記得新兵們剛剛看到新裝備的反應:「大家全都瞪大了眼睛,嘴巴也不自覺張開了,特別驚訝!」

一遍看下來,他覺得種類繁多的各型戰車就像「豪華套餐」,組合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整體作戰能力。

天天盼著的信息化新裝備終於到來,但官兵們的興奮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很快轉為焦慮。數百份說明書、數萬個部件讓他們感受到強烈的本領恐慌。

「當時我們都憋著一口氣,誰都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想先於別人摸透裝備。」炮班班長徐大鵬笑著說。

沒有經驗可循,只能靠自己一點點摸索。徐大鵬記得,由於裝備剛剛列裝,沒有現成的教材可用,時任指導員劉凈偉四處打聽,最後從教過自己的老教員那裡找到一份新式火炮教材的初稿,全連官兵如獲至寶。

在使用過程中,官兵們還經常向裝備生產廠家人員請教,把僅有幾頁紙的說明書擴編成厚厚的教案,最終掌握了這些新型裝備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然而,更大的考驗接踵而至。那是3年前的一次紅藍對抗演練。本以為接手新裝備後,戰場突擊肯定勢如破竹,沒想到總攻卻處處受阻:正面,新式突擊車在「敵」重火力壓制下舉步維艱;側面,衝鋒剛發起便遭「敵」坦克火力打擊,一個連人員「傷亡」較大;時任三連連長楊懷新緊急呼叫空中火力支援,但直到最後直升機也沒出現。

「配屬的大口徑火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作戰力量為啥不用」「陸空通指設備由於埠參數不一,信息網路搭建受阻,根本聯不上」……復盤檢討,指揮員們幡然醒悟:轉型不僅是換裝新裝備那麼簡單,更需要思維、理念的轉變。

為此,他們重新調整訓練內容,從武器理論、構造原理到空地聯合、體系作戰,循序漸進。在想定設計中,突出可能擔負的作戰任務;環境構設上,盡量選擇複雜地形、陌生地域,讓演兵場緊貼戰場;天候選擇上,重點抓好雨雪霜凍、暗夜晨昏等特殊時節;課目設置上,突出演練節點突襲、機動馳援、快速穿插、反敵機降等重點難點課目。

他們深入研究信息主導與火力主戰的融合戰法,針對不同作戰形態,將打擊力量和各種偵察裝備相互配合使用,構建了遠中近火力打擊和高中低偵察模式,探索了動中指揮模式和保障力量伴隨行動辦法,形成了合成營山林地、寒區山地、夜間作戰等一整套戰法。

不久後的一次演練中,面對戰車損壞、戰場偵察、雷場排爆等複雜任務,隨著指揮車的有序調度,車輛搶修車不到10分鐘排除故障,無人機迅速調試起飛,破障隊駕駛突擊車抵達雷場……看著一條條傳回的反饋信息,導調組乘員不禁感嘆,新型合成營作戰力如此之高,這支新型部隊已初現雛形。

新型裝備的「試飛員」

在該旅副參謀長叢光輝眼中,自從轉型以來,一營有很多常人難以理解的舉動。

接裝,從工廠到營區上千公里,近百輛突擊車,他們放棄安全便利的鐵路輸送,選擇晝夜連續摩托化行軍;組織新式火炮實彈射擊,他們選擇雨天、雪地、風沙等惡劣天候條件下進行訓練;試驗突擊車牽引力,他們提出增加拖車掛鉤,牽引兩輛載重挂車……

「其實,在極值下進行訓練,我們比誰都害怕。」營長宋恆哲說,「全營裝備基本上都是全新的,大多數是未定型的,需要我們在訓練中不斷地試驗、高強度使用甚至破壞性使用,才能找准新裝備在作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我們就相當於新型裝備的『試飛員』。」他形象地說。

極限訓練就意味著承擔風險。組織新式突擊車山林地機動試驗時,一營特地選擇傳統步兵營車輛無法通過的坦克訓練道,「到處是急轉彎、陡坡。」在進行機動測試時,一輛突擊車突然出現轉向助力失靈,撞到了路邊的樹上。「如果沒有樹擋著,車有可能就翻下去了。」事後聽說這次險情時,徐大鵬依然心有餘悸。

還有一次,一營在某地進行火炮極寒條件下射擊試驗。零下30多攝氏度的低溫,狂風肆虐,參加射擊的火炮出現故障,戰士們和廠家人員一起在滴水成冰的室外拆解火炮、排除故障。經過4個小時的奮戰,故障成功排除,但很多戰士的手指都被粘掉了皮,鮮血直流。

2015年夏,一營進行新型單兵防空導彈實彈射擊,靶機高度××米,每次投擲×枚紅外誘餌彈。現場的一位專家質疑:「這可是極限,導彈出廠定型試驗時條件也沒有這麼苛刻,能打上嗎?」「不試,怎麼知道行不行?」該營官兵沉著應戰,精確射擊、首發命中。

極限條件下檢驗裝備,也錘鍊出一營頑強的戰鬥作風。今年春節前夕,一場紅藍實兵對抗演練在東北某演訓場拉開帷幕。凌晨1時,一營接到指揮部命令,「6時前必須到達藍軍腹地,配合主力發起總攻」。副營長陳晨率隊出征,悄然突防,直插藍軍「心臟」。

總結講評時,藍軍指揮員仍不解他們究竟是從什麼地方突入的。「見縫插針,利用封鎖空隙無光條件下從冰雪路面穿過去的。」聽完陳晨的解釋,藍軍指揮員豎起了大拇指。

4年來,他們先後轉戰10多個省市,行程10餘萬公里,全面採集、檢驗裝備體系在各種環境下的性能和缺陷,400餘條改進建議被裝備生產廠家採納。

聯合作戰、聯合制勝理念深入人心

某年7月,一營與空軍、陸航聯合進行火力打擊演練。戰鬥開始,一營經過快速機動,悄然抵近「敵」前沿,利用多種偵察力量,迅速生成戰場態勢圖。

支援作戰的殲轟機、武裝直升機巡弋待戰。一營地面目標引導組迅速進至引導地域,「敵人」毫無察覺。營長宋恆哲帶領營參謀研判「敵」情、分析態勢,果斷下令引導空中火力打擊。

很快,殲轟機、武裝直升機在偵察小組引導下,對「敵」發起猛烈打擊,重鎚敲碎「敵」防禦外殼。隨後,一營在空中火力掩護支援下,迅速奪占藍軍陣地。

「步兵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盼了多少年,現在正在成為現實。」這個場景是班長付興會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畫面。

宋恆哲感嘆,能與戰機共享數據,得益於部隊裝備建設飛速發展,更是營連指控裝備信息化帶來的結果。如今,一營實現了無線接入和要素組網,分隊層面具備與其他軍兵種互聯互通能力,使合成營真正成為能夠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聯合作戰單元。

「演練促進了從『形聯』到『神聯』的跨越,折射出聯合作戰、聯合制勝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現場觀摩的一位旅領導說。

幾年來,一營緊盯制約聯合作戰能力生成的聯合指揮、信息通聯、空地協同、引導打擊等重難點問題攻關探索,開了新型合成步兵營多項全軍先河:首次在合成營層面對陸海空聯合作戰進行先期實踐;首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實現了合成營編成內聯合指揮體系構建……

組建以來,一營多次開展空地聯合火力試訓、新型突擊車空軍某型運輸機空運裝載試驗、新裝備航渡與登陸演練,努力實現「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該旅旅長高金虎介紹說,「機動作戰」,就是要跑得快、走得遠,「立體攻防」,就是要上天入地、能攻善守,「機動」是核心,「立體」是關鍵。

記者了解到,如今,一營已初步形成輕便化、多能化、模塊化特點,具有機動速度快、火力打擊猛、指揮便捷高效、自我保障能力強等能力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