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古時的人,與自然界的關係除了日、月天文之外,緊接著就是與植物的關係,先是糧食,後是蔬菜,然後還有藥物,這三個方面的自然界資源是古人除了打獵捕魚之外重要的生活資源,所以《說文解字》將這三類資源相關的漢字列在「艸」部較靠前的位置,我們既然是學習《說文解字》,到「艸」部之後,首先接觸到的就是這一類的字,今天要說的是這6個漢字: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

1、葵。讀作kuí。《說文解字》給的解釋的是:「菜也。從艸癸聲。」許慎給的線索不多,只說是菜,究竟是什麼菜,許慎沒說。《詩.豳風.七月》中說:「七月亨葵及菽」。這裡的亨通烹,可見它的成熟季節是農曆的七月。《古樂府.長歌行》中說:「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顯然,這是一種常見菜。但其實葵菜現在仍有,只是說法不一。一種說法就是冬葵,也叫冬寒菜,錦葵科,二年生草本。葉腎形至圓形。夏初開淡紅色小花,常簇生葉腋,嫩梢,嫩葉作蔬菜,種子、全草入葯。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冬葵)

也有一說,說冬葵就是農民所說的「麻蘇兒」學名叫做冬葵子,也叫做:葵子、葵菜子、茼麻子。這種植物就極常見了,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冬葵子)

另外,葵又是滑菜(即含有粘液的菜)的泛稱,清代吳其濬在《植物名實圖考》中稱:「古人於菜之滑者多曰葵」。現在向日葵的葵是後來才有的植物,向日葵原產美洲,大概在明代才傳入我國,最早叫「西蕃葵」。另外,葵也是姓。宋代有個叫葵方直的人。葵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葵的小篆寫法)

2、?。讀作jiāng。《說文解字》解釋說:「禦溼之菜也。從艸彊聲。」就是驅逐風濕一類病症的菜。《廣韻.陽韻》說:「?,同『薑』」其實就是姜,太常見的家用菜了。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

「?」,就是古時候「姜」的稱呼,在《說文解字》中,姜只作姓氏講,並沒有現在蔬菜或調料「姜」的意義。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根莖肥厚,有芳香及辛辣味。葉片披針形或線狀紋,無毛,無柄,葉舌膜質。穗狀花序球果狀,苞片卵形,淡綠色或邊緣淡黃色,頂端有小尖頭。?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的小篆)

3、蓼。讀作liǎo或lù。《說文解字》稱:「辛菜,薔虞也。」這種植物現在還是「蓼」這個稱呼,就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蓼也是蓼科中部分植物的泛稱。葉味辛(所以叫「辛菜」),可用以調味。大多生長在水邊,有何首烏、水蓼、紅蓼、扛板歸等。「蓼」全草可以入葯,而葉或莖則可拿來作染料使用。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蓼)

蓼還用來比喻辛苦,比如《詩經.周頌》有:「未堪家多難,予又集於蓼」。毛傳解釋說:「蓼,言辛苦也。」另外,蓼還用來作姓氏。當「蓼」讀作lù時,指的是「植物高大的樣子」。如《詩經.小雅》里說:「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毛傳說:「蓼,長大貌」。要視用處不同讀不同的讀音。蓼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蓼的小篆)

4、 ? 。讀作zǔ。《說文解字》里稱:「菜也。從艸祖聲。」除了說明是菜,是形聲字外,同樣沒有更多線索。徐鍇《說文系傳》里引《古今注》里的說法:「?,一名蕺」,《廣雅.釋草》里也說:「?,蕺也」。哪什麼是「蕺」呢?其實就是魚腥草,側耳根。?根像茅根,可以吃。「魚腥草」的名字見於《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所以俗稱叫魚腥草。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

《齊民要術.采茹》里稱:「?,紫色,有藤。」?,也寫作蒩、葅、菹。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的小篆寫法)

5、,讀作qú。《說文解字》里的解釋是:「菜也。似蘇者。從艸豦聲」《玉篇.艸部》稱:「,今之苦」。《本草綱目.菜部.苦菜》稱:「苣稱,吳人稱為苦蕒。……家栽者稱呼為苦,實一物也」。稱苣,所謂的苣,就是現在苦苣,也算是常見菜了。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苦苣)

苦苣,菊科,多年生草本,葉莖皆含白汁。古時常常是救荒食物,全草皆可入葯。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的小篆寫法)

6、薇。讀作wēi。這個字現在還是常用字,《說文解字》釋作:「菜也。似藿。從艸微聲。」有關這個字最常見的典故出自《史記.伯夷傳》里的「……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這是個經典的故事,是講人的氣節和品質的經典故事,這裡講的薇,是這個字的第一種含義,就是野豌豆。豆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種子、嫩莖、葉都可以吃。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野豌豆)

薇字另一個含義是薔薇,主要指蔓藤薔薇的變種及園藝品種,這種花是藤狀爬籬笆的小花,落葉灌木,原產我國,變異性強。莖刺較大且一般有鉤,每節大致有3、4個;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為5-9片,葉緣有齒,葉片平展但有柔毛。花常是6-7朵簇生,為圓錐狀傘房花序,生於枝條頂部,花徑約3厘米,每年只開一次。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薔薇)

薇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41課:現在司空見慣的菜,古代都曾經高大上過

(薇的小篆寫法如圖)

大部分蔬菜和花草在古時的名字跟現代的名字並不一樣,有些我們司空見慣的蔬菜和花草,古時卻另有高雅和古稚的字稱呼它,這些字大量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在閱讀古文經典時,懂得這些字,對於了解文義大有幫助。但在《說文解字》艸部統屬字中,這些字往往只做簡單的一個字解釋,詳情並沒有註明。我們一直所做的這一套解說,相對來說,只是較淺層次的將這些生僻的古文字作現代白話的解釋,並不是深層次專門的文字學研究,所以,比如甲骨文分期註明,金文引用原文的出處等,我們並沒有一一詳細註明。

(【說文解字】之41,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30課:《紅樓夢》劉姥姥為啥把新收的瓜果獻給賈府
關於學篆刻的拜師問題匯總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