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從野蠻生長到良性發展 第三方支付成長給我們哪些啟示?

從野蠻生長到良性發展 第三方支付成長給我們哪些啟示?

既要給新興行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又要在行業准入方面做好風險把控;用技術和政策從內外兩方面「打補丁」;監管要跟上互聯網的變化,要創建有效機制和工作方法應對新問題。

據人民網報道,自2003年包括付費通、支付寶、易寶支付等在內的一批支付機構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步入快車道,至今行業已發展15年。伴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消費升級的助推,我國支付行業突飛猛進,但支付行業繁榮的背後也催生了一些違規現象。目前,支付行業正經歷強監管的考驗,或將迎來「洗牌」。

第三方支付方式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連賣菜的老大爺都學會了二維碼收錢,而這種常態化支付場景在15年前是難以想像的。

近幾年,搭乘「互聯網+」的快車,第三方支付方式在支付體系內影響越來越大。有數據顯示,第三方移動支付在網民中的滲透率達到92.4%,2017年交易量同比攀升89.23%至152.9萬億元。

從最初的「野蠻生長」、亂象叢生,到監管不斷發力、升級,倒逼行業的良性發展,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之路走得並不平坦,在市場、政策的影響下該行業日臻成熟。比如過去一年間,互聯網支付規模同比增長了30%,移動支付規模同比增長了226%;同時,監管也開出了百餘張罰單,其中不乏數千萬元的大罰單。這其中的教訓和經驗,值得更多新行業、新領域借鑒。

其一,既要給新興行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又要在行業准入方面做好風險把控。行業風控能力不足、技術漏洞和資金安全存隱患、違規經營衝擊正常的支付秩序,是第三方支付行業主要存在或曾經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成為不法分子套現、洗錢的工具,還有客戶資金被盜刷、客戶個人信息被泄露、備付金被挪用等,或是存在異地收單、套用商戶MCC碼、繞開銀行換匯環節逃避外匯監管等現象。針對這些弊端,監管部門相繼出台了不少改進措施,從制度上補漏,使得這個行業成長壯大起來。比如針對無資質、風控能力不足問題,2010年央行公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要求從事支付業務需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其二,用技術和政策從內外兩方面「打補丁」。比如針對安全漏洞、密碼保護等環節,支付企業擁有技術長處,紛紛通過技術升級從內部加固防線;而針對客戶備付金風險等隱患,相關部門從政策層面加以規範,如2013年央行發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逐步構建起多方位監管體系。

其三,監管要跟上互聯網的變化,要創建有效機制和工作方法應對新問題。比如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使得金融監管出現一定盲區,在很多交易和轉賬行為中,銀行、央行、銀聯均無法掌握具體信息和準確的資金流向,於是網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應運而生,改變了此前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業務的情況,有利於監管部門對資金流向的實時監測。正是相關部門的頻頻出手,讓支付結算監管規則不斷完善。

過去15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如同一面鏡子,映照著一個新興行業在互聯網生態下的成長路徑。某種程度上,這為其他新業態提供了監管和發展的樣本。比如當前火熱的區塊鏈、自媒體、3D列印技術、人工智慧、共享經濟、網路慈善眾籌等領域,均存在是重速度還是重平穩的問題。第三方支付作為做過選擇題的「過來人」,在監管理念和發展路徑上可以為後來者提供一定的經驗。

互聯網催生新興行業的能力難以估量。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新業態出現,而相應的問題、矛盾也會出現。正如第三方支付的糾偏發展中是有陣痛的,一起起平台為不法組織背書案件的背後站著無數受害者。這提醒我們,監管不能總是慢半拍,行業發展也應多一些前瞻性的考量和未雨綢繆的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投之家也出事了,投資人還能相信誰?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