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不貼春聯?屠夫:和你一樣文盲,太祖怒寫一霸氣對聯
我們今人都知道有逢年過節貼春聯,也就是對聯,古稱「楹聯」。我們只知其一,卻不知其二。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門口的春聯到底是怎麼來的?過新年時,我們為何要貼春聯呢?難道就是因為貼上去紅紅火火的喜慶嗎?貼對聯是喜慶沒錯,但其實這是一種習俗,而且在古代具有很大的意義,那麼對聯到底隱含著怎樣的寓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來。
我們都習慣的把對聯貼在門口兩旁,叫之為春聯。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經有對聯的身影了,但它當時沒有這麼完善,所以運用起來也才幾年年的歷史。據記載對聯就是由「桃符」演變而來的。何為桃符,傳說上古時期,在東海的一座神山之上有一個奇大無比的桃樹,樹冠覆蓋了周圍3000里的地盤。在它的東北方向,有一扇門,門邊站了2位高大魁梧的武將,專門捉拿從這個門裡走來來的惡鬼,並把他們捆起來拿來喂猛虎,這其實就是早期的門神形象了。
因而百姓們為了辟邪,就將桃樹枝紮成這2位武將的模型,讓其站立門口,再往門上畫老虎,以此來驅除邪靈。後來人們覺得扎人太麻煩,於是就往門邊掛2塊桃木做成的木板,再畫上2位武將的形象。再後來人們也懶得畫了,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寫上2位門神的名字。再到後來,隨著民風的好轉和民俗的多樣化,人們就會別出心裁地在桃木板上寫了很多的對仗的祈福詩句,也就是最初的桃符詩句,這就是早期對聯的前身了。
而歷史上最早的對聯是出現在唐末五代時期的後蜀,雖然這是個小朝廷,最後還把江山敗給了趙匡胤。可是這個國家的君主對華夏的對聯文明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名字就叫孟昶。而到了宋朝,經過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社會最終走向了平和穩定。人們自然也就有了精力和時間來追求著精神上的需求,所以這時期,不僅詩詞發展達到了鼎盛,對聯也開始成熟起來。這時的對聯叫做「楹聯」而不叫春聯,直到明朝,出才出現了春聯的叫法。
據載,明太祖時期,到了除夕前幾天,他下令要讓金陵(今南京)城的官員和平民,在除夕夜要往家門口貼上一幅對聯。而且宣稱要到城裡走訪,如果沒有按要求貼對聯,就要受罰。此話一出,眾人無不駭然,紛紛開始行動,就這樣春聯在明太祖的推行之下,成了一種十分流行的慶祝春節的物件,時至我們今天,成了約定俗成的風俗了。
話說這天除夕夜,朱元璋果然微服來到金陵城中尋訪看看有沒有人不貼春聯的。他在侍衛的陪同之下,邊走邊觀看道路兩旁的風景,看著很多人都貼上對聯了,朱元璋高興不已。心想看來自己的政令還是挺有效的嘛,上行下效,而且還這麼快,太讓人自豪了。
正當他得意之際,突然有個侍衛來報說有個殺豬的門口不貼春聯。朱元璋等人上前一看,果然沒貼,朱元璋就責問他:你為何不貼春聯?這位屠夫也是個耿直男,就說:俺和你一樣是個文盲,大字不識一個,寫不來!明太祖朱元璋聽後,居然被人說成文盲,心中不爽,但又不能表現得太明顯,於是命人取來紙筆,結果怒寫了一幅霸氣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屠夫見狀吃驚不已,於是就跪下來請罪,說自己糊塗。朱元璋這才消了氣,於是就帶著侍衛們走了。等到朱元璋走了,屠夫就把對聯貼到門口,很快就聚集了很多的人。人們紛紛表示這對聯果然霸氣,處處透露著帝王的氣息。紛紛對這位皇帝樹以崇高的敬意,據說這個豬肉鋪因為朱元璋的這幅對聯,從此生意好得不得了呢。即使那些不買豬肉的也會以買一點豬肉為由,特地跑來觀看這對聯。可見朱元璋的手筆該有多雄渾了,他的帝王之氣昭然若揭,不得不讓人佩服。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與本文和本人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光緒帝和慈禧太后關係破裂最慘的一次,只因墳墓上的一棵樹!
※秦始皇陵中5大殺機,水銀尚能躲過,但最後這種沒有人能夠逃脫!
TAG:南北歷史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