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談·六祖壇經-汝心自迷

暢談·六祖壇經-汝心自迷

暢談·六祖壇經(118

-汝心自迷-

整理者:心燈讀誦者:心音

師復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

六祖大「師復告」在會大「眾曰: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自性的覺性,「世」間每個「人本自有之;」《華嚴經》談「眾生本來是佛」,但你卻展現不出,所以你不要以為你不用修了。《涅盤經》曰:「佛性非有非無」,你若認為「有」,即是常見,「沒有」則為斷見,而佛性是中道。打個比方,如果你家裡有種橙子,但是季節未到,還未能收成。所以,你不能說你家有橙子,也不能說沒有。那一棵橙子樹就像你的佛性,現在因緣沒有成熟,當然沒有橙子;但是只要你好好照顧它,等明年季節到了,你就會有橙子。同理,我有佛性,但是我修行的因緣不夠,等到有一天修行的因緣聚合了,我就能夠成佛。

「只緣」你的「心迷」失在現象中「,」所以「不能自悟,」你被所有的境界所轉,你一見相就執著現象。現象是無常變化的,所以你的心也是高低起伏的,沒有片刻清凈過。你一直迷失,不但迷失在物質上,也迷失在精神中。你不但迷失你自己,也迷失這個世界。你迷失在五蘊,錯把五蘊當成你自己,所以《心經》要你「照見五蘊皆空」,即照見五蘊的本來面目,才能夠「度一切苦厄」,從而自在、解脫。人類根本的迷就是一種貪愛、愛欲。我們會輪迴,就是因為我們有愛欲。透過愛欲,人類、乃至所有生命的形態才會不斷繁衍。因為愛欲,所以產生了嗔,因為愛、嗔不清楚,所以產生了痴。周而復始,貪嗔痴互相影響,一直繞到現在。

我過去演講都不講佛學的名相,我只談幾個問題:第一,我們要了解自己;第二,我們要認識這個世界。其實,這兩點就是佛法要講的,每個人都要認識它。只有你認識了它,你才不會害怕它,不會被它所綁、所影響、所迷惑。當你認識它之後,你就可以自由自在,可以解脫了,而且,你講的話才有影響力。

放下、想開、寬恕、釋懷和接受,這些動作都能讓你開悟。你內在那麼多東西放不下,你心中常常打結,你什麼時候能想開呢?你心中有怨恨,你什麼時候能寬恕別人?你過去受過傷害,你什麼時候才要釋懷?這世界一切的不圓滿,你是否能夠接受?以上所講的都是很大眾化的名詞。如果你認識不清,你是不可能釋懷的,除非你怨恨的人死了。但是,不見得所有你怨恨的人都比你早死。那個表面上叫釋懷,其實,你生生世世還是會去找他算賬。

其實,是汝心自迷,即《華嚴經》所講的「妄想執著」。就是因為你心中有心事,所以你的心才不清。如果你心中沒有心事,就叫無事,你就能一身輕。你學習佛法,不是要得到什麼,而是要放下什麼。你能讓自己的煩惱越來越少,你的菩提自然就會生起。

聞後思惟:你能把煩惱、心事放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儒達觀 的精彩文章:

暢談·六祖壇經-認識現象
暢談·六祖壇經-無二之性

TAG:禪儒達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