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萬榮的那個山西
一位山西老鄉去了美國,美國友人向:「客從何來?」答曰:「山西。」美國人竟不知山西,於是老鄉為之解釋:「就是萬榮的那個山西。」美國人大悟:「噢,離萬榮很近嗎?那你一定得講個萬榮笑話。」由這則現代童話,可看到萬榮笑話已走出國門,成了一種世界文化了。
幾年前,肝火旺盛的萬榮人曾經為有人要出萬榮笑話的書鬧過事,嚇得作者和出版社偃旗息鼓。如今,改革開放不僅使聰明的萬榮人把生意做到天涯海角,而且開闊了萬榮人的心胸,經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萬榮笑話至少有三個版本了,萬榮笑話得以迅速流傳,以至於不知山西不為怪,若不知萬榮就像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一樣讓人笑話。文字的表述常常是捉襟見肘,萬榮笑話中許多真正的精萃其實是無法形諸文字的,就連「笑話」這個表達也不確切,應該稱作「zeng」。「zeng」在晉南方言中不僅有笑話、幽默的意思,而且有不服輸、不認帳、犟、彆扭、疙撂的含意。
可以說,萬榮笑話已經成了一種品牌,並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實在和萬榮人扯不上的,就被斷定為「萬榮郊區的」,「沾上了zeng氣。」
細想一想,咱山西有些事兒,確實沾著些「zeng」氣。八十年代末,太原市一座新開業的商場有了全省第一條電動扶梯,今山西老鄉大開眼界。可是正當大家興奮地湧向電梯的時候,卻被冷冰冰的保安攔住去路:「交錢,一毛。」當時曾有人就此在報上發過長篇大論,把山西人的「摳門兒」描繪得淋漓盡致。這不是萬榮笑話的真實演繹?
太原街頭的騎警隊,人們還記憶猶新。組建時,不少群眾就對此舉的必要性持懷疑態度,議論紛紛。一匹馬的開銷遠超過了一輛高檔摩托車,而摩托車的機動性和效率又決不是馬所能比的。可是,騎警隊還是雄糾糾地走上了迎澤街。騎警的作用不知到底發揮了多少,市民倒是常看見有時不大聽話的馬隊阻礙了交通。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某部門某領導在談及組建騎警之必要之迫切時,是這樣說的:「我們的警察同志騎在馬上,人高馬大,看得遠……」當時就有人笑言:「該領導的祖上一定是萬榮人。」
是萬榮笑話中折射著晉文化?還是晉文化的土壤產生了萬榮笑話?
應當申明:萬榮笑話所體現出的文化主流還是積極向上的。改革開放以來,萬榮人靠著靈氣加犟勁兒,壟斷了不少大中城市的食品市場和建材市場,把當地產的優質鮮果源源不斷地銷往南方。萬榮人在娘子關外經商辦企業者占本縣人口的比例,在山西大概是最高的,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經商能力,是很可以說道說道的。為什麼他們的這種精神,就不能向其「近郊」、「遠郊」輻射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