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為何開啟合拍片新時代?——專訪中方製片人姜偉
作者 /白蘿蔔
合拍片正在度過兩個難關:
質量關和市場關。
儘管中國電影市場已經具備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的能力,儘管國產電影正在飛速發展屢破紀錄,但合拍片的發展現狀與速度卻遠不及此。
從以往作品質量而言,尷尬的文化混合是影響質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合拍片原本應該達成的文化相撞之美反而成為了不倫不類;
從市場和觀眾角度來看,因為難過質量關而使得「合拍片約等於爛片」的概念形成,久而久之,市場和觀眾對於合拍片相對失去信心,報以偏見態度,也反作用於合拍片的進一步發展。
不過,發展就是挑戰難關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看到,如今正有一部合拍片出現,以口碑和票房雙優的成績改變著合拍片身份的意義,上周五上映的《巨齒鯊》國內市場首映日破億、連續三天單日破億,北美票房首周末4500萬美元、登頂周末票房冠軍,貓眼、淘票票等票務平台分別給出8.8和8.6分,好萊塢CinemaCritics評分達到B+。
從以上成績來看,《巨齒鯊》也是一個標誌,合拍片正在進入更高階段,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獨家專訪了影片中方製片人姜偉,從2014年年初讀完原著小說,到如今1.5億美金投入的合拍大片在全球上映,四年半時間姜偉經歷的也是一場樂趣無窮的冒險,如今挑戰成功了,我們來複盤一下這場升級戰當中的製作故事。
圖片:阿吉攝影
GIF
兩年半籌備,
一個美國小說的漢化之路
《巨齒鯊》改編自美國驚悚冒險小說家史蒂夫·艾爾頓出版於1995年的小說《深海巨鯊》,小說出版後不久版權就被好萊塢公司收購,但電影項目始終沒有啟動,又經過兩三次的版權回購與買賣,這個故事仍舊沒有被搬上大銀幕。
有趣的是,這個出自美國文化的驚悚冒險故事,最終由一個中國人推動,以中美合拍的方式登上大銀幕。
姜偉是《巨齒鯊》的中方製片人,更是項目背後一手力推的發起人。2014年年初,姜偉經朋友,也是影片的另一位中方製片人戢二衛推薦讀完了原著小說,憑藉自己數十年的項目及發行經驗,姜偉從一開始就為這個故事鎖定了中美合拍這條製作路線。
「這個概念第一天就有,而且是奔全球去的,這個是沒改的。我經歷過很多合拍片,覺得這個故事適合合拍片。」
遇到合適的故事只是電影開始的第一步,在這之後,姜偉和他的團隊開啟了長達兩年半的籌備工作。
2014年4月與小說影視版權所有人、同時也是美方製片人之一貝拉·艾弗里簽約之後,劇本開發團隊開始進入項目,這時姜偉便遇到第一個難題,劇本的開發費用就要200萬美元。
「我在公司內部提案的時候,大家覺得風險太大了,在2014年的時候花近兩千萬人民幣做一個劇本出來是不是太冒險了,因為沒有這個先例,我也沒有辦法去做更多的解釋。」
停擺之中,姜偉當時的老闆、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打來一個電話,詢問項目進展,姜偉說「我感覺有機會,我想試試」,黎瑞剛短暫沉默之後,給了姜偉一個回復「那你試試吧。」
於是,《巨齒鯊》的劇本工作正式開始。
原著小說當中完全沒有中國元素露出,因而在影視化改編當中,姜偉及其團隊與好萊塢的劇本團隊共同商議,將小說故事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漢化工作。
例如,小說當中的主要科學家是日本人,而電影當中的科學家改成了中國人,並且故事發生在中國背景當中。當然,這也是結合現實語境進行的合理改編,因為如今中國科技發展水平,足以支撐中國科學家以領導者的身份出現在國際頂尖的科學領域。
再如,電影當中李冰冰祖孫三代之間的人物與情感關係,也完全是中國式家庭的寫照。「美國人認為的中國人是唐人街裡面的中國人,其實那不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談到中美之間文化理解認知的差異,姜偉這樣說。
因為有這樣的差異,所以姜偉的團隊深度進入劇本創作過程,將美式語境下的家庭關係改編成真正的中國家庭故事,例如影片中呈現出的父親對於單親女兒終身幸福的憂慮、中國人感情表達方式的內斂含蓄,都是細微但真實的中國化改編。
劇本創作工作持續了一年半,2015年10月劇本完成,姜偉開始尋找合作方,而合作對象也是從一開始就規劃好的,要找好萊塢六大合作。
談到必須要與六大合作的原因,姜偉表示:「以我目前的能力,製作不了全球電影的,而且要全球發行也必須有六大在裡面。好萊塢已經花了一百年去摸索,他們一定有比較成型的體系和經驗在裡面,我覺得通過一個項目的近距離接觸,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2015年感恩節前,姜偉將創作打磨了一年半的《巨齒鯊》劇本發給了華納,兩周之後,他收到了華納的回復——「我們對這個項目有興趣」,劇本被認可,姜偉和他的團隊相當於又度過一關,當然了,之後還有更多關卡。
實話說,華納最初是被《巨齒鯊》的劇本吸引了,而非中美合拍這種方式,他們也對姜偉和他的團隊抱有懷疑,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個投資過億、面向全球市場的大項目,好萊塢不傻,過往的合拍片經驗也讓他們有所考慮,但姜偉堅持的是,中方必須佔主導。
「我在做這個戲的時候還有一個概念是我要主控,只有在主控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和他(指好萊塢)深入合作,因為只有你有權力的時候,他才會給你解釋你問的『為什麼』。」
姜偉這番話說得很通透,合拍片不是投錢,也不是為了掛名,而是為了真正的聯合製作,他看到了這一點,也將這一點堅持到底了。
在《巨齒鯊》項目當中,中方投資佔比超過50%,而且從劇本創作、拍攝過程、後期製作到全球發行,姜偉及其團隊全程深度參與,做到了真正的主控。
GIF
工業化製片,
一部合拍片的高密度創作內幕
「工業化」成為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熱詞,而姜偉通過《巨齒鯊》這個項目與好萊塢深度合作,也是為了學習其工業化精髓,此番合作下來,姜偉用一句話總結了他學到的工業化內核——「專業化程度決定了你所謂的工業化。」
用一個《巨齒鯊》拍攝時的小故事來解釋這句話。
影片結尾的重頭戲是在海南三亞拍攝的,那場有大量遊客在海中嬉戲的戲份當中有1000名群演,劇組人員500名,為了拍攝這場戲,劇組籌備了兩到三個月時間。
按照好萊塢製片規定,1000名群演當中所有涉水人員都需要配備救援措施,什麼條件就算涉水呢?
好萊塢的標準是,只要水漫過腿肚子都算涉水。
所以這1000名群演全部算涉水拍攝,就需要以10人為一個單位,每個單位配備一個救生員,同時這個救生員需要具備三種條件:有資格證、雙手舉20斤重的壺鈴可在深水中踩水不下沉,以及保證快速二百米離岸衝刺游往返。
為此,劇組不僅從國內的游泳、潛水俱樂部尋找專業人士,還從紐西蘭調了20名職業救生員過來,以達到好萊塢拍片的安全措施標準。
除此之外,影片中群演身上所有的游泳圈全部是劇組定製的,為了這場戲他們專門做了3000個游泳圈。拍攝當時,鏡頭外還有六到八條快艇、兩艘遊艇、拖船平板、直升飛機、救護車等海陸空全面包圍,組成120人左右的救護團隊。
回憶起來,姜偉印象深刻的是:「好萊塢所有人都有一個概念,拍戲不玩命,拍戲是一個工作,所以不允許拍戲期間有任何問題,剮蹭都不行,他們只要認為任何一個小細節是不安全的,他們絕對不開機。」
專業度滲透到每一個細節,是姜偉及其團隊此次通過《巨齒鯊》項目合作深刻感受到的,「不是做了多少特效就是工業化,滲透到細節的專業化才是工業化」,採訪當中姜偉不止一次地感慨。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影片拍攝期當中的,而在正式開機之前,姜偉及其團隊已經與華納進行了「漫長的談判」,用姜偉的話形容,好萊塢製片公司是一架龐大而精密的機器,一支小規模團隊與一架龐大的機器對接,也是一段辛苦的過程。
姜偉說,自己辦公室板子上貼了好多名片,都是華納不同部門法務的名片,同一個合約不同的部分就要對接華納不同部門的法務,「人家都認識我,但是我不認識對方」——他笑著說。而在溝通過程中,華納給到姜偉的也不是任何PPT,而是各種數據分析,以及依據數據分析制定的合理預期、拍攝計劃、運作規劃等。
再如好萊塢製片在影片開機一年之前就會提示姜偉,電影預計在紐西蘭拍攝,因為在紐西蘭拍攝有很好的退稅政策,可以節約拍攝成本,同時他們也提前關注中、美、新三國之間的匯率變化,並鎖定匯率,因為匯率的極大波動也會導致拍攝成本的極大變化。
在《巨齒鯊》項目製片過程中,諸如此類的細節、故事比比皆是,也通過這次合拍片的合作,姜偉真正體會和學習到了什麼是電影工業化,而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大收穫,也是因為他從一開始就堅持了自己主導的合作方式。看回《巨齒鯊》取得的成功,核心原因也在於此,因為中方佔據主導,才有了這樣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合拍片。
GIF
中方必須佔主控,
未來合拍片的成功關鍵
雖然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國產電影發展的速度和質量也連年飆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電影製作和發展的許多層面,我們仍舊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就像合拍片。
儘管「背負罵名」多年,儘管成長緩慢,但合拍片還是在繼續和發展當中,每年依舊有許多人在參與和推動著合拍片項目,姜偉也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來,電影人始終應該走出國門,到更大的領域去見識更廣闊的天地——「既然你做電影,如果有機會去了解一下全球電影市場,為什麼不去做呢?你不走出去的話就不知道,不做的話就不懂,做不做沒關係,我一直覺得我應該懂吧。」
於電影創作而言,合拍片是一次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國電影國內市場繁榮的同時,也到了該在國際市場崛起的時刻了。
而於國家提倡的文化自信而言,合拍片的過程也是一次不同文化自信的交流過程,姜偉說得也特別實在:「文化自信其實在這個事上是有體現的,我們國家有這麼大的市場做依託,我們的國力和經濟也都挺強大的,我們就能夠做主開發方了。」
儘管仍舊面臨重重難關,但合拍片依然勢在必行,因為不論是電影發展還是文化發展,開放和溝通都一定是未來走向。
看回此次《巨齒鯊》合拍過程當中的成功要素,關鍵在於中方始終佔據主導地位。姜偉從萌生做合拍片那一刻起,同時也在堅持的就是自己要主控項目——「我一開始就有主導意識在,我不想丟這個權力,所以我就一直按這個在談。」
回顧整個項目合作,姜偉也總結了自己的成功經驗:「我不敢說創新,肯定有改進,改進就是平等,我們和華納肯定是百分之百的平等,也得到華納百分之百的尊重,好萊塢最大的專業度就是對合約的尊重,合約就是這麼簽的,那他們就這麼做。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我沒有任何的不適,大家也有爭論,但尊重是這個合作的前提,做合拍一定要有雙方平等的地位,否則是很難的。」
無論從深入學習的角度還是從堅持文化自信的角度,姜偉都始終堅持自己手裡必須握有項目主控權,整個採訪過程中,他也多次強調這一點,看的出來,這是《巨齒鯊》成功的關鍵之一,同時也是姜偉及團隊在項目完成之後倍感驕傲的一點。
「我們在合作過程中認為我們中國人也特棒!」姜偉操著濃重的京腔說道。
對於影片目前的市場表現,姜偉很滿意,因為從全球市場的票房收入來看,截至採訪時的1.46億美金票房當中,有4500萬來自北美市場,5000萬來自中國市場,剩下三分之一來自全球其他市場,分配很平均,這代表《巨齒鯊》在全球觀眾的接受程度當中保持平衡。
與此同時,姜偉還特別開朗地說:「貓眼開畫8.9,一個爆米花電影給我評九點幾我覺得也有點過了,不可能,我已經很滿意了。」
四年半時間,姜偉和好萊塢真正合作出了《巨齒鯊》,項目做出來不容易,在市場上取得如今的成績更不容易,而這部影片也讓市場和觀眾看到,合拍片在路上,中國文化的潛力遠不止目前這樣。
※《面具》《莫斯科行動》《台灣往事》,這些豆瓣高分劇你都看了嗎?
※為什麼《侏羅紀世界2》能賣到16億+?
TAG:一起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