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說越好看的武器戰鬥力就越強大?(附贈中國坦克識別手冊)

為什麼說越好看的武器戰鬥力就越強大?(附贈中國坦克識別手冊)

原標題:為什麼說越好看的武器戰鬥力就越強大?(附贈中國坦克識別手冊)


【軍武次位面】: TDK



帥不帥,可是一輩子的事!


在很多當代軍事愛好者群體當中,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越好看的武器戰鬥力就越強」。這雖然是一句略帶調侃的「戲言」,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卻也蘊含著充分的道理。


無論是海灣戰爭中「高帥」的M1對「矮矬」T72的「暴打」,還是第二次「錫蘭灣」空戰中「性感」雄貓對米格23的「2:0」屠戮,都似乎在向我們說明著「高顏值就是高戰力」的定律。


那麼這樣的規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道理呢?本期推送軍武就和大家來談談這個話題。


高顏值往往代表著技術進化和製造工藝的進步


眾所周知,雖然不同的武器設計製造團隊,有著國別陣營之分,但他們都不得不遵從同樣的物理定律和適應同時代的技術發展水平。這就使得他們所推出的每一代武器裝備,在應用的技術和造型上有著十分普遍的共通性。



▲左:約1949年開始服役的T55坦克:1953年開始服役的M48


由於戰後第一代坦克普遍應用了勻質裝甲、鑄造技術的緣故,所以它們普遍呈現出一種圓潤的「面點造型」,主炮也多以100mm左右的口徑為主(T54/55為100mm,M48為90mm)。



▲左:1961年開始服役的T-62坦克右:幾乎同時服役的M60坦克

在戰後第二代坦克上,更大口徑的火炮(蘇制T62坦克安裝了115mm火炮;L7型105mm火炮逐漸成為北約二代坦克主力配置)和更為先進的火控系統開始得到應用(激光測距儀、模擬式火控計算機),炮塔前部的紅外線大燈讓它們比第一代坦克獲得更為優良的夜間視野。



▲1965年服役的豹1坦克其外形上的稜角就多了起來


在外形上,部分第二代坦克也開始告別圓潤走向了有稜有角的硬朗外形之路。



▲左:2017年展出的T90M坦克右:同年10月交付的M1A2 SEPV3


到了現在,在主流的第三代主戰坦克上,複合裝甲(正面抗穿能力達700mm左右)、附加裝甲、車長獨立火控系統(可以讓車長超越炮長操縱火炮,優先打擊高威脅目標的「獵殲系統」)這些造型科幻、顏值上乘的附件都已經幾乎成為了標準配置。



隨著鑄造工藝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坦克的設計更加的稜角分明,原因在於炮塔及車身的稜角設計是經過精心設計和實驗的,會有一定的防彈效果。一條簡單的稜線,離不開先進的鑄造、焊接工藝,對材料科學的要求也非常之高。


▲在車長、炮長完全不操作的情況下VT4也能保持對目標的穩定瞄準


中國出口泰國的VT4坦克的造型也是有稜有角線條分明,這代表我們國家的坦克研發製造能力和材料工藝能力已與世界先進水平相當。


除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也是如此


▲左:1916年服役的法國紐波特17裝備兩挺7.7mm口徑路易士機槍右:1917年服役的德國福克Dr.I裝備兩挺7.92mm口徑MG08機槍


一戰時期(1914-1918),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各國的主力戰鬥機都被設計成了多翼結構以獲得足夠的升力。但多層機翼的設置又大大增加了飛機的飛行阻力,使得它們的飛行速度始終徘徊於200公里/小時之下,在外觀上也大多顯的較為複雜繁瑣,談不上線條感。



▲左:1939年服役的零式戰鬥機裝備兩挺7.7mm機槍及2門20mm航炮右:1942年服役的P51裝備6挺12.7mm機槍


到了二戰時期(1939-1945),戰鬥機對速度的追求越來越高(普遍達到了500公里/小時之上),因此會大量產生阻力與重量的多層翼結構被逐漸淘汰。機身線條的設計也開始以可有效減少阻力的流線型平滑曲線為主。



▲戰機機頭的外形進化也是如此道理

自此,外形硬朗的單翼戰鬥機取代了「憨厚臃腫」的多翼戰鬥機,開始了制霸天空的歷程。



▲圖自【軍武次位面】第二季01:戰鷹之翼


二戰結束之後,噴氣式戰鬥機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噴氣時代,不同陣營的戰鷹們也踏上了相近的進化之路。



▲左:1958年開始裝備的MiG21戰機最大速度2.05馬赫右:1961年服役的幻影3戰機最大速度2.2馬赫


戰後服役的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在設計理念上追求高空高速,不過份強調低空盤旋等性能。因此它們很多都安裝了三角翼機翼,以實現超音速飛行能力。



▲噴氣機機翼的進化軍武正片《赤翼雙熊》


▲左:2003年開始裝備部隊的殲10戰機右:1979年開始服役的F16戰機

隨著導彈技術的發展和空戰理論的進步,三代戰機除了具備超音速能力以外,還強調低空盤旋性能和靈活性。比如SU-27的眼鏡蛇機動就是優異三代機的典型招牌動作,優異的靈活性在纏鬥和擺脫導彈追蹤的過程中顯得異常重要。三代機大多採用翼身融合技術,整機線條流暢優雅。



水泡型艙罩,翼身融合設計,電傳飛控等高科技技術廣泛應用,這使得它們不但可以實現全天候、超視距空戰並且還可以使用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對地面、海面目標發起精確打擊。



▲左:2005年開始服役的F22戰機右:約2015年開始服役的殲20戰機


當代空戰理論強調的是超視距,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因此當代戰機也就更加強調的是隱身性能和超視距攻擊性能。所以四代戰機的機身設計也是有稜有角,這樣的設計可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稜角的設計對雷達隱身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



▲採用S型進氣道的F22


基於實戰要求而科學設計出來的飛機,恰恰就這麼帥氣陽剛,這就是科學和美學的完美統一。怎麼樣?是不是外觀越帥,戰鬥力越強大?


軍用的如此,民用的也如此

除了這些為戰而生的軍用武器以外,服務大眾的民用工業品也是如此,例如:汽車。在汽車剛剛誕生的時候,它不但跑不過馬車,甚至還只有三個輪子。



▲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第一輛汽車 low.jpg


經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摸索試驗,流水線生產,四輪驅動,充氣輪胎的現代汽車裡程碑型號福特T型車終於被投入市場。



再之後的故事,就是一代代性能與顏值進化的旅程了。



從三輪,到四輪,從手工裝配到流水線生產,現在已經飛奔了上百年的汽車也遵循了這一規律。



從最早的簡陋到後來的精巧複雜,從最初的圓潤造型,到現在的稜角分明,是汽車設計理念和製造工藝的不斷進步。第一代汽車主要解決能不能跑的問題(T型車),第二代汽車在解決可靠性和實用性的同時開始注重美不美的問題(比如大名鼎鼎的甲殼蟲)


第三代汽車跑得越來越快,在注重美不美的同時,開始注重風阻的設計。這時的汽車更加流暢。當代汽車除了注重以上內容以外,還更好的將科技、智能、美學、機械、人機工程等完美的融於一身,車身的設計風格也像武器發展史一樣,越來越稜角分明。



▲第一輛解放牌汽車下線


中國汽車工業的進步和國內的軍工發展歷程一樣,從0開始起步,用60年時間就迅速的追平了世界領先水平。而中國一汽就可以說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代表。最近一汽奔騰推出了T77這款車:



奔騰T77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奔騰以往的設計風格,採用了全新的「光影折學」設計理念。從前臉貫通側身到尾部,恰似一束光打在鑽石面形成的折角,形成獨特而不失美感的全新設計語言,整車造型凌厲、時尚。



側面造型採用了懸浮式車頂設計,筆直修長的腰線從前翼子板處延伸至車尾,與尾燈相連,一氣呵成簡潔大方,給人一種鋒芒畢露稜角分明的既視感,奔騰T77的外觀設計是不是和殲-20的稜角分明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全新設計的「LED大燈」犀利有神,疑似採用LED光源,底部霧燈位置稜角分明與前大燈遙相呼應,為整個前臉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奔騰T77上市後憑藉其驚艷的顏值與修長協調的車身比例,有望成為「中國最帥SUV」,引領一汽奔騰重返巔峰。


附贈福利: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47名中國人遇難,泰國政府卻想甩鍋,你真的不了解這個佛國
一次射擊覆蓋6個足球場,美國人重型火箭炮讓敵軍陣地下起鋼鐵雨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