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析水稻病蟲草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解析水稻病蟲草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蟲害、不重病害

由於害蟲本身個體大,其對水稻植株、葉片等的為害均直觀可見,如稻負泥蟲為害可造成 「白葉』』,螟蟲為害可造成 「枯心」、稻農容易接受施藥防治的要求。

而病害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到。且病原菌侵染後有一個潛伏期,在發生初期往往不易被發現,且農民對辨別水稻病害沒有經驗,農民不了解其發病機理,一旦出現發病癥狀再施藥防治已經來不及了,基本無防效。由此因防治不及時造成由病害引起的間接產量損失。

二、重治療、不重預防

僥倖心理狀態幾乎人人都有,有些稻農認為,實踐證明,對於一些病蟲害,如果前期防治不力,會加重大田後期發生、為害。例如惡苗病,如果苗期大量病株移栽到大田,會傳染、擴大發病率,造成大量死株。一些害蟲田間蟲卵量會積累,尤其是一些遷入性害蟲(如稻縱卷葉螟),造成中後期田間各種蟲齡都有,蟲態複雜,防治壓力增大,遇大發生年份到後期就無法控制。

三、不重視從平衡施肥角度去預防

許多農民認為,水稻病蟲害防治唯有依靠農藥,才能獲得快速、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忽視了綜合防治。其實有些水稻病蟲害是可以通過農業防治等措施進行控制的。如平衡施肥,重視礦質硅元素的使用來補充抗逆元素並有效提高水稻抗病蟲能力,近些年生物有機肥料的配方更新和實踐驗證了有機肥可以有效促使作物根系發達,使植物抗病蟲能力顯著提高。

四、用藥不對路、方法有問題

使用的農藥與實際情況不符,選用了含量不足的農藥,防治效果差。請選用農技員推薦的專用藥、特效藥是保證防效的前提和基礎。

目前普遍存在使用方法方面的一些問題,如隨意加大濃度,500倍要求濃度的葯配成100倍,隨意時間噴施,早晨或中午噴施,不注意天氣,包括噴葯後遇雨等。建議航化進行植保,正規航化飛機是超低量噴霧,彌霧狀噴霧作業作物更容易吸收,提高藥效,兩個小時後降雨不影響使用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文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的精彩文章:

水稻褐變穗、褐變粒為什麼連年不絕

TAG:張文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