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棒棒》:9.7分神片,不看真的虧了
文 | 柯蛙
今天要隆重推薦一部電影。
不為別的,就怕大家一不小心把它給漏掉了。
因為實在沒有什麼好片的架勢,成本低到髮指,宣傳也近乎於無,畫風很「low」,導演剪輯攝影配樂片頭片尾曲都是同一個人。
但我還是想說------如果你錯過了它,這是電影的遺憾,更是你的遺憾。
它雖然看起來貌不驚人,但絕對有振聾發聵的聲音。
它看起來離大家很遠,實則就是每一個人的生活。
它的前身是一部紀錄片。
開門見山的說吧,豆瓣9.7分,好於99%的紀錄片。
全片一共13集,有人看了半集就決定打五星;有人說這就是中國最好的紀錄片;有人說重慶欠他們(片中主角)一座解放碑。
它2015年在網上播出,時間一晃過去三年,這部豆瓣神片也終於有了電影剪輯版。
就在8月17號,本周五 ,它要上院線了。
去看看吧,看完之後你可能會對「活著」這兩個字,有一些新的見解。
《最後的棒棒》
紀錄片不同於電影,他們總有一種無言的好,因為你不能說哪裡故事不對,哪裡情節有問題,因為畢竟導演與演員,誰都沒拿劇本。
那什麼樣的紀錄片才能打動人呢?又怎麼評判一部紀錄片?
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導演的視角。
俯視、仰視、憐憫、同情、卑怯,這些都會讓作品陷入狹隘與無知。
一個好的紀錄片導演,有足夠的悲憫心,也有足夠的剋制力,比如拍《鐵西區》的王兵,拍《囚》的馬莉......
那這部片子的導演是誰呢?
何苦,在拍攝之前,他是個在部隊服役十多年的副團級軍官。
初執導筒的他,可能沒有王兵、馬莉這樣的經驗和剋制力,於是他用了一個笨辦法------
花一年的時間當一名棒棒。
何苦認為只有自己和他們成了同一地位、同一職業,才有走近他們內心的可能性。
於是他換掉了手機號,只留下了1300元本錢,走上街頭成為了一名棒棒。
那什麼是棒棒呢?
去過重慶都知道,地勢不平,交通不便,運送貨物就得靠肩挑背扛,於是誕生了棒棒這一職業。
棒棒,是他們的工具,用來替人出力扛東西,一趟掙個十幾塊,純屬力氣活。
而且一天也幹不了幾個,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白天就去大街上守著,晚上回家睡覺。
他們住的地方叫自力巷53號。
這是一幢1996年就被規劃要拆遷的危樓,搖搖欲墜在繁華的解放碑旁邊顯得格外扎眼,恰似兩個平行世界。
這裡潮濕發霉,老鼠橫行,樓梯的木台階已經腐爛,隨時都有坍塌危險。
但勝在便宜,最便宜的房子一個月只要60塊錢。這個樓里住了許許多多的棒棒,對於他們們來說,這是難得實惠的好住處。
棒棒是一個沒落的行業,就像片中說的一樣,他們把一個城市挑進了新時代,也留了一身傷病和被淘汰的結局。
既然如此辛苦,誰又會去干棒棒這個活?
看完紀錄片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得不幹的理由。
首先是何苦的師傅老黃。
老黃和他的名字一樣,像一條老黃牛。
他是一名有著22年棒齡的老棒棒。
當年因為被劃為地主成分,討不到老婆,最後好不容易一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組了個家,可沒兩年寡婦也跟別人跑了,只留下了一個女兒。
為了養家,老黃把女兒放在了親戚家,獨自一人來重慶當起了棒棒,一干就是22年。
老黃一輩子都在為女兒奔波,當初出來當棒棒是為了養活女兒黃梅。
黃梅18歲那年,與網戀男友奉子成婚,老黃又為了外孫繼續奮鬥。
沒兩年,女兒女婿買了一套二手套,老黃平日里五塊十塊的一共攢了三萬,剩下的十萬分三年還清,為了還房貸,如今更是一天都不敢休息。
可就在這時,一輩子的重勞力工作壓垮了老黃,病很嚴重:高血壓+腦梗。
老黃在片中一共哭了兩次,也是因為病,但不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哭,而是因為心疼錢哭。
第一次是檢查出了超高的血壓,路邊小診所的醫生告訴他時,他都蒙了,眼裡泛著淚花。
因為不敢去醫院,只買了幾片降壓藥硬頂著。
第二次是自力巷被拆,老黃的全部身家都被壓到了樓下,晚上只能流落街頭,這時天上還下起了雨。
老黃髮病了,癱在地上走不動道,去了小診所沒人後,何苦堅持要送醫院,他卻死都不去。
因為老黃明白,去一趟大醫院要花多少錢。
這一次老黃又哭了,哭得像個孩子,他說:「死也要死在這裡...人窮命硬,我的命沒有錢金貴......」。
老黃拿命省錢,缺錢,但最不缺的尊嚴和做人的骨氣。
他會為了20塊錢,徒手在馬桶里撈鐵勺,然後從一臉嫌棄的僱主手裡接過錢。
老黃認為這是在憑勞動所得,不偷不搶,沒什麼丟臉的。
雖然有些錢舍了命也不敢花,再臟再臭也得去掙,但老黃心裡有一桿稱,在有些方面,他骨氣比天都大。
有一次老黃與僱主走散了,他扛著上萬元的貨物在原地等了五個小時,才終於等來了僱主。
在茫茫人海中,就算他拿著東西跑了也誰都不知道,但整整一下午,老黃從來沒動過這個念頭。
最後失主要給他100塊錢表示感謝,老黃堅持找回了70塊,當初說好的工錢是20塊,老黃悄悄給自己留下了10塊幸苦費。
他說這是因為自己等了5個小時,耽誤了別的活,所以多收10塊。
在老黃眼裡,誠信是必須的,做好人也是應該的,這個不值得收錢。
除了在錢上,他在別的方面也很注意形象。
何苦第一天上工時,把棒棒拎在了手上,老黃當場就給他上了一課:
「棒棒要扛在肩膀上!隨手拿著棒棒找飯吃的是叫花子,雖然不一定比叫花子賺得多,但我們是自食其力!」
自力巷53號除了老黃,還住了很多棒棒,比如下面這一位。
老甘。
老甘的棒齡比老黃還長得多,25歲那年他被未婚妻甩了,一氣之下就來到了重慶當棒棒。
如今已經年近六十,棒棒做不動了,也無家可歸,只能幫別人擺夜攤洗碗。
老甘的一輩子很戲劇性,他經常給自己制定五年計劃。
當棒棒的第一個五年,他存了一萬塊錢,準備開間麵館,剛從銀行取出來還沒摸熱乎,被小偷偷了。
第二個五年,他又存了兩萬五千塊,準備接下一個雜貨店,又被偷了。
十年的時間和努力付之一炬,老甘蒙了,短時間內再也提不起雄心,五年計劃也從此告終。
自力巷53號里最有故事的,是看起來老實的老杭。
老杭年近七十,年紀最大,但棒齡不長,只有十餘年。
他來當棒棒的原因最離奇------為了殺人。
當年,老杭的老婆被人拐跑了,惱羞成怒的他決定花一萬塊錢買鎮上的流氓幫他殺人。
為了掙這一萬,老杭加入了棒棒大軍。
第一年,老杭存夠了一萬,可就在和流氓接頭的前一天晚上,錢莫名其妙被偷了。
第二年,老杭又存了一萬,但回家發現流氓已經被關進了監獄。
斷了買兇的念頭之後,老杭決定自己出手。
他為此一共買了三把刀。
第一把是西瓜刀,想直接捅死對方;第二把是三棱刀,想在對方身上戳一個長不好的疤;第三把是彈簧刀,準備閹了那個男的。
但如你所見,三把刀最終都沒有用上。
當初滿腔的憤怒都被時間磨平,老杭老了,殺不動了。
只留下一句:「算球了,怨恨已經消失了」。
除了老黃、老甘、老楊,自力巷裡還住著很多棒棒。
比如45歲的河南,他當年被混混挑斷了腳筋,當不了棒棒就給人夜宵攤上做雜工,幾十年來從來沒回過家。
還有大石夫婦,從當初一無所有來到重慶當棒棒,後麵包房成為了二房東,到最後慢慢在這個城市紮下根來。
除此之外,片中的人和故事還有更多,篇幅原因就不一一介紹。
《最後的棒棒》我是13集一口氣刷完的,看完很震撼,但一時想不出哪裡被震撼。
是被導演的技法打動?
是被苦難震撼嗎?
還是被他們身上傳奇的故事所吸引?
都不是。
苦難是最不值得歌頌的東西,而故事也只有在旁人聽的時候才會驚艷於它的傳奇。
那是什麼呢?
最後發現,其實是被片中呈現出的生命力所打動。
那是一種人身上本能散發出的,鮮活的磅礴的生命力。
他們詮釋了什麼叫「活著」,「活著」的狀態與「活著」的意義。
他們都聚集在自力巷53號,就像我們都聚集在地球上一樣。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奔頭,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有在追尋自己的意義一樣。
老黃的一輩子是為了女兒;老甘是為了當上小老闆;老杭則是為了男人的尊嚴。
當然,我們會覺得自己階級更高,我們追尋的意義也絕對要比他們宏大複雜,可捫心自問,真的是這樣嗎?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活著」不就是如此,「有時候笑笑別人,有時候又被別人笑笑」。
《最後的棒棒》的意義,不止記錄了那個沒落的棒棒行業,也通過幾位行將老矣的幫幫,讓我們看清了人,也看清了生活的本質。
最後再自發安利一下(真不是廣告)------
這部紀錄片的電影版將會在8月17日上映,排片可能不多,但希望你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