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爆發前夜的中國短租市場,去房東、加智能才能真正破局

爆發前夜的中國短租市場,去房東、加智能才能真正破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共享經濟垂直領域裡,在線短租行業一直處在尷尬的位置。共享出行領域誕生了滴滴,網路專車2.25億用戶規模已經可比肩網路出租。共享單車雖然迎來寒冬,兩大巨頭ofo、摩拜月活也達到近5500萬。反觀入局者眾多,出現時間相較共享出行、共享單車更久的在線短租,住宿市場佔比僅3%左右,遠低於歐美20%的市場佔比。

正是中國短租市場潛力未能釋放,也促成了資本和傳統OTA巨頭的紛紛湧入。為何中國用戶對短租市場接受度普遍不高?找出問題並加以解決,才能真正的打開短租的想像空間。

爆發前夜短租市場開啟混戰模式

中國短租市場具備很大的潛力,原因有三。

中國旅遊業的發達,帶動住宿行業的整體上揚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組織專家團隊編寫並發布的《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8》顯示,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國內旅遊收入4.57萬億元,上年同期增長15.9%。而2017年,全球旅遊業增速為4.6%。可見國內旅遊業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全球,必然帶動住宿行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住房空置率較高,短租市場房源充足

根據今年3月由國家電網主導的中國空置率調查顯示,2017年,大中城市房屋空置率是11.9%,小城市房屋空置率13.9%,農村房屋空置率14%。如此高的住房空置率,一方面證實,有大量的房源等待進入短租市場。另一方面房源的充足,也為短租市場帶來難得的成本優勢。

在線酒店訂單近1億,為短租市場奠定基礎

據Trustdata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台發布的《2018年Q2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今年在線酒店預訂入口加速向移動端遷移,月均MAU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4000多萬逐步增長,在2018年第二季度達到9109萬,用戶規模季度環比增長20.1%,增幅創2016年以來新高。短租市場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新商業領域,在線住宿預定的普及,為短租市場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正因為這三大利好,中國短租市場雖然一直未能起色,卻引來大批入局者。

不只是外來的Airbnb開始將中國作為新興的重要市場,途家網、小豬短租和木鳥短租等本土化的短租品牌也在近期紛紛完成新的融資。此外,傳統OTA巨頭也在加緊短租布局,2014年,途家與攜程達成合作,2016年「攜程系」高管楊昌樂被任命為途家網COO。去年4月美團旗下的住宿分享平台榛果民宿App正式上線。

相比巨頭和創業者入局短租領域的火爆,短租市場的C端表現可謂十分慘淡。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短租市場交易規模為87.8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25.2億元。而勁旅諮詢研究團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住宿市場整體交易規模約3162.0億元,在線滲透率為40.1%。相比之下,中國短租市場尚處在爆發前夜,市場潛力巨大。

擁有著天然優勢的發展基礎,又有眾多玩家參與這個賽道,為何中國短租市場一直未能迎來真正的破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國人,在選擇住宿時忽略短租?找到問題核心,才能徹底解決這一困境。


價格和信任是短租發展兩大矛盾體

短租用戶對價格非常敏感,也正是因為低價,短租才能在全球範圍內迅猛發展。

2017年摩根斯坦利對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 4000 多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並將之整理為《Airbnb 傷誰更深,酒店還是 OTA?》報告發布,受訪者使用Airbnb的主要原因分別是:價格低(53%)、體驗很真實(33%)和網站/App好用(28%)。在歐洲,Airbnb比本地酒店的日均價格低8-17%,而美國25個主要城市的日均比本地酒店低6-17%。

在國內一樣,雖然沒有機構正式進行調查,可早些年一些報紙的報道中還能搜到「短租」比酒店普遍要低的新聞。然而,價格上的合適,帶來的則是體驗上的下降。

從國外到國內,圍繞短租房主、租客的糾紛就從來沒停止過。近日,新華社報道一篇短租新聞,揭露了短租存在的「照騙」、位置造假、無照經營、存安全隱患等問題。據江蘇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在線短租房的投訴明顯增多,已佔投訴住宿類問題的60%以上。

亂象的存在導致短租平台開始在物業管理服務下手,隨之而來的則是成本提高問題。2016年前後Airbnb開始引入第三方管理公司解決以上難題,一家名為 Lease Killers(租賃殺手)的公司,為客戶(房主)解決設定價格、和住客溝通、清潔房間等問題,只不過房主要為 Lease Killers付出 10%的費用。

國內一些短租平台,也開始進行類似的服務,這樣的短租已經接近「自營」。

例如,美團旗下的榛果民宿為個人房東提供營銷、售賣、線下保潔等服務,自己做第三方來統一標準。螞蟻短租則成立有家民宿,提出了「合夥經營、全程託管」的模式,由業主(有買來或者租來的房產、有資金)或民宿投資人(無房產,有資金,由有家代為租下特定房產)提供閑置房產,由有家民宿負責統一託管,收入雙方七三分成。

美團APP「鳥巢」酒店住宿結果

這種變化的結果就是質量上去了,價格也變得不那麼親民。天浩在美團APP酒店住宿頻道,以鳥巢為位置進行查詢,以高價優先進行篩選能夠看到,榛果民宿的結果呈現明顯的兩極,高的兩個房間數倍於七星酒店,而低價的結果又遠低於平均價。

這也是整個民宿的一個困境,當要標準化時,性價比相比酒店也就沒那麼明顯,那麼誰體驗更好,客戶就會更傾向於選誰。從住宿整體規模和短租規模的數字對比可以發現,短租已經成為一小部分的人的專屬,並未能夠成為大眾的選擇。

如今各大短租平台,開始向個性化方向去走,強調民宿的可以深入生活,相比酒店更能夠感受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然而這和短租要做大眾化的初衷背道而馳。

我們來看比達諮詢發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在線短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北上廣深佔到短租市場的32.5%。此外,還有個數據可以證明短租脫離大眾化,據艾瑞數據顯示,在線短租用戶中79.1%是大學本科學歷,超過60%的用戶月收入在10001-20000之間。

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3432元。短租用戶竟然以高收入人群為主,這明顯不是個好消息。

如果不能在可控的成本下,降低短租運營的成本,面對經濟酒店的衝擊,中國短租市場仍然很難釋放潛力。從上文中我們知道,走標準化會大大提高運營成本,Lease Killers要收一成的服務費,而有家民宿直接拿走三成。曾經以酒店六成左右價格受捧的短租,加上這些費用,和傳統酒店住宿的競爭力將會逐漸消失。

然而,若走親民路線,平台放寬准入條件,又會造成「照騙」、位置造假、無照經營、存安全隱患等問題不能解決,那麼有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呢?


去房東、加智能或是破局最佳選擇

其實,現在短租走的標準化是個彎路,因為顧客需求本身就無法標準。傳統酒店住宿,五公里之內星級酒店和小旅館差價可能幾十倍,然而每個價位的房間背後都有自己對應的客戶。如果短租不能解決階梯需求,就只能是走小眾(高端或低端),而無法真正的做大。

據比達諮詢統計顯示,在影響用戶短租體驗的因素分析上,配套設施不完善佔比最高,為49.5%;房主服務態度不好佔比42.1%;其次是存安全隱患佔比35.6%。

先來說第二條、第三條,房東服務態度不好和安全隱患擔憂可歸為一類。中國人是含蓄的族群,外出住宿如果有房東,那麼體驗自然不會太好。而且大部分家庭房間設置中,國人卧室的門鎖一般都很簡陋,有房東在卧榻,心裡總是不踏實。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去掉房東。短租住宿體驗,如果沒有房東這個角色,還是會非常高的。高壓限定房主不能和房客同住一家,雖然少了不少只出租次卧或某個房間的房主,不過考慮國內大量的空置房,這並不會影響房源,但僅此一條可以大大提升用戶體驗感。

配套設施不完善這問題,根源也不再配套設施上,而是在於心理預期和現實落差的對比上。如果能夠有一個視覺化的租前「看房」這一流程,那麼這一矛盾則不會出現。雖然租客可以在短租房的下方留言中,去判斷房子設施的好壞,然而那些留言畢竟並不專業,況且還可能存在「水軍」的情況。

最好的方式是每個房間有一個智能硬體可以遠程查看房間,當然考慮租客的隱私,只有當房子空的時候才能查看,有租客時不能查看或者需要現住的租客手動確認才能查看。

短租除了一個可以遠程查看房間的智能硬體外,還要有一個只能租客自己打開的智能密碼鎖。這個智能密碼鎖和共享單車類似,用戶下單後才能夠獲得一個打開密碼,在租房期間,房東本人也不能打開,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租客的安全感和免去用戶被有鑰匙的人「破門而入」的擔憂。

也就是說,去房東,是考慮國情,中國的含蓄不會喜歡在旅行住宿中有個房東這個並不討喜的角色。加智能,則是在租房詳情頁之外多一個觀察的窗口,最好這個智能硬體還能夠準確定位,將更多滿足租客準確掌握短租房間的一切信息。另外繞開房主的智能門鎖也很重要,通過在機制上避免房東打擾租客,可以非常好的提升短租體驗。

相比第三方物業服務,這種方式並不會過多的增加房租成本。第一,解決了短租運營成本高的難題。第二,解決了用戶想要深度了解房間信息的問題(通過視頻或短視頻等載體)。第三,順便解決了階梯定價問題,讓不同層次的用戶都可以選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在陌生地方住宿,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安靜、安心。如果不能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單純的標準化並不能解救短租市場。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師天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爭議中的拼多多,面對的不只是輿論危機
股價連續暴跌,三十而立的富士康,轉型之路該如何走?

TAG:鈦媒體APP |